(共18张PPT)
归园田居
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新课导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 ,自号 ,私谥“靖节”,世称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末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 、 、 等。他是中国第一位 诗人。诗歌大多描写 风光,风格 。
田园诗取材于 , 语言 ,
潜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东晋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农村
清新、朴素、率真、自然
田园
田园生活
平淡自然、朴实
走近作者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流传至今的有125首,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渊明少年时受传统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晋代的门阀制度,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在那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最后一次为官是当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田。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朗读课文
从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归
为何而归?
从何处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归
请用原文回答这四个问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户庭无尘杂……复得返自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文本研读
天性热爱自然、清高孤傲
比喻:尘网——官场
对官场的蔑视、厌恶
自喻
向往回归田园的急切心情
愚拙的本性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文本研读
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描写了田园景象?
远近结合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
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生动鲜明的形象。
平静恬淡
朴素美丽
文本研读
这幅田园景象有何特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景 语
情 语
恬淡
舒畅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融情于景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文本研读
宁静闲适
比喻:樊笼——官场
喜悦
《归园田居》(其一)通过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居生活的闲适,抒发了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由闲适的生活的向往。
爱丘山
弃官场
归园田
返自然
主旨点睛
文本特色
语言质朴自然、富有诗意
比喻和反衬手法的运用
白描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的运用
活动探究
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像他一样隐居吗?
请谈谈你从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上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