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化学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化学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4 22:01:19

文档简介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食物的腐败变质是放热反应,煤的干馏、煤气化生成水煤气和石油的裂化、裂解均为吸
热反应,故选B。
2.【答案】  A
【解析】  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移,可以提高转化率,但是
化学反应速率较慢,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A错误;故选A。
3.【答案】  D
【解析】  由于大小烧杯上口没有保持相平,故此装置不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A错误;仪器
a的名称为环形玻璃搅拌棒,B错误;醋酸电离吸热,无法由反应放出的热量求H + (aq)+
OH -(aq)??? H2O(l)反应的ΔH,C错误;换成60 mL 0. 55 mol·L -1的NaOH溶液,由于生成的
水不相等,故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同,但ΔH是生成1 mol水所放出的热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D
正确;故选D。
4.【答案】  B
【解析】  c(OH -)= 10 -3mol·L -1的碱溶液pH = 11,故混合前pH酸+ pH碱= 14,A正确;由于不
知酸和碱的强弱,所以不知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B错误;酸、碱抑制水的电离,酸碱混合生成盐
促进水的电离,故电离程度增大,C正确;常温下,Kw = 10 -14,c(H +)= 10 -3mol·L -1的酸溶液的
pH =3,若为硫酸,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0 -3mol·L -1,D正确;故选B。
5.【答案】  A
【解析】  硼酸水溶液显酸性,但不知温度,无法判断溶液pH与7的关系,A错误;结合题意可
知,硼酸(H3BO3)是一种一元弱酸,故NH4H2BO3是一种正盐,B正确;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
关,加水稀释,硼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C正确;硼酸溶于水电离产生[B(OH)]-4 ,故其电离方
程式为H BO - +3 3 + H2O幑幐[B(OH)4] + H ,D正确;故选A。
6.【答案】  D
【解析】  N4(g)??? 2N2(g)  ΔH = - 968 kJ·mol -1,D错误;故选D。
7.【答案】  B
【解析】  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1 mol SCl2,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
大,新平衡和旧平衡互为等效平衡,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故新、旧反应速率相等,B正确;
故选B。
8.【答案】  C
【解析】  由于该反应的ΔH < 0,ΔS < 0,ΔG = ΔH - TΔS,故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可自发进行,C
错误;故选C。
9.【答案】  A
【解析】  图中所给是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故ΔH =生成物的相对总能量-反应物的相对总能
量;由于不知O2的相对能量,所以无法求出2H2(g)+ O2(g)幑幐 2H2 O(l)的ΔH,B错误;
2CO(g)+ 4H2(g)幑幐 C2H4(g)+ 2H2O(g)  ΔH = - 212 kJ·mol -1,C错误;CO2(g)+ H2(g)
幑幐 CO(g)+ H2O(g)  ΔH = + 41 kJ·mol -1,D错误;故选A。
10.【答案】  D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第 1页(共4页)

【解析】  水为纯液体,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不能有水,A错误;加水稀释过程中,Kw不变,H +和
OH -不能同时减小,B错误;浓盐酸具有还原性,能与重铬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rCl3,溶
液变为绿色,C错误;故选D。
11.【答案】  A
【解析】  过程Ⅰ是反应物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过程Ⅱ是旧键的断裂,过程Ⅲ是新键的形成,过
程Ⅳ是产物从催化剂上脱离;由于总反应是放热反应,故过程Ⅱ中的能量变化小于过程Ⅲ中的
能量变化,A正确;过程Ⅱ为断键过程,是吸热反应,过程Ⅲ为成键过程,是放热反应,B错误;合
成氨的反应是可逆的,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 0 kJ,C错误;催化剂不能
改变ΔH,D错误;故选A。
12.【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温度升高,丙烷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平衡正移,ΔH > 0,A错误;加压,平衡
逆移,丙烷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P1 > P2,B错误;Q点,丙烷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0%,利
用三段式计算法可知,丙烷的平衡转化率为33. 3%,C正确;由于不知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容器
的体积,故无法求K,D错误;故选C。
13.【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T时,K = 10 -121 w ,故E点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2 mol·L -1,B
错误;故选B。
14.【答案】  C
【解析】  TS12 - 3是该总反应的过渡态,A错误;过程②是吸热反应,B错误;未标明物质的状态,
D错误;故选C。
15.【答案】  C
【解析】  HClO、ClO -所占物质的量分数(分布系数δ)相等时,K = c(H +)= 10 -5a ,A正确;次氯
酸为一元弱酸,电离方程式为HClO幑幐 H + + ClO -,B正确;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酸碱

指示剂,故遇甲基橙溶液最终变为无色,C错误;加水稀释过程中, c(ClO ) Ka
c( = 保持不HClO)c(OH -) Kw
变,D正确;故选C。
16.【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10 min条件改变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改变条件可以是升温、加压或使
用催化剂,A错误;由于反应过程中可能温度改变,故化学平衡常数可能改变,B错误;由图可
知,5 ~ 10 min化学反应速率最慢,C错误;25 ~ 30 min反应的平均速率v(NH3)= 0. 01 mol·
min -1,故v(H2)= 0. 015 mol·min -1,D正确;故选D。
17.(13分)
【答案】  (1)胶头滴管、250 mL容量瓶(量筒)(2分)
(2)①26. 10(1分)    ②淀粉(2分)    ③c(2分)
④最后一滴Na2S2O3加入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 s不恢复原色(2分)
(3)0. 60(2分)
(4)①无影响(1分)    ②偏大(1分)
【解析】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50 mL容量瓶(量筒)。
(2)①由图可知,碘的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6. 10 - 0. 00 = 26. 10 mL。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第 2页(共4页)
②本实验是Na2S2O3溶液滴定过量的碘单质,故指示剂为淀粉。
③Na2S2O3溶液滴定过量的碘单质时,应用碱式滴定管,故滴定前排气泡时,应选择图c。
④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最后一滴Na2S2O3加入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 s不恢复原色。
(3)该葡萄酒中SO含量为(0. 04 × 26. 10 - 0. 05 × 38. 00 ÷ 2)× 64 -12 10 = 0. 60 g·L 。
(4)①未用葡萄酒润洗锥形瓶,对实验无影响;
②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会导致Na2S2O3溶液的体积偏小,SO2含量偏大。
18.(12分)
【答案】  (1)2MnO -4 + 5H2C2O4 + 6H +??? 2Mn2 + + 10CO2↑ + 8H2O(2分)
(2)6(2分)    <(1分)
(3)6(2分)    2(2分)
(4)0. 0016 (2分)    大于(1分)
【解析】  (1)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4 + 5H2 C2 O4 + 6H +
??? 2Mn2 + + 10CO2↑ + 8H2O。
(2)由于实验1和实验2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草酸溶液和酸
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均相等,故x = 6;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 < 12. 5。
(3)由于实验1、实验3和实验4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溶液的总体积均为20 mL,则
y = 6,z = 2。
(4)实验1的化学反应速率:v(MnO -)= 0. 1 × 4 ÷ 20 -1 - 14 12. 5 = 0. 0016 mol·L ·min ;实验3中酸性
KMnO4溶液的浓度大于实验4,故实验3的化学反应速率大于实验4。
19.(14分)
【答案】  (1)2CH4(g)+ O2(g)??? 2CH3OH(g)  ΔH = - 163. 6 kJ·mol -1(2分)
(2)2CH4 + Cu??? ?CuH2 + 2—CH3(2分)    小于(2分)
(3)D(2分)
(4)①P1 < P2 < P3(2分)
②ΔH < 0,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α(CH4)减小(2分)
③Ka > Kb = Kc(2分)
【解析】  (1)据题意可知,CH4在Cu催化作用下被氧气氧化为气态甲醇的ΔH = 2 ×(- 890. 3)
- 2 ×(- 726. 5)+ 2 × 82 = - 163. 6 kJ·mol -1,故热化学方程式为2CH4(g)+ O2(g)???
2CH3OH(g)  ΔH = - 163. 6 kJ·mol -1。
(2)甲烷氧化合成甲醇的总反应-第二步反应可得,第一步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 + Cu ???
?CuH2 + 2—CH3,第二步反应几乎不影响总反应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由此推知,第二步反应
很快,第二步反应活化能小于第一步反应活化能。
(3)CH4和O2按系数比2∶ 1混合,反应过程中CH4和O2的转化率始终相等;温度不变,平衡常数
始终不变;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恒容容器,密度始终不变;正向建立平衡,甲烷的体
积分数不断减小,甲烷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选D。
(4)由图可知,①压强越大,α(CH4)越大,故P1 < P2 < P3。
②α(CH4)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原因是ΔH < 0,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α(CH4)减小。
③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压强无关;温度越高,平衡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小,平衡常数越小;故
a、b、c三点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a > Kb = Kc。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第 3页(共4页)
20.(13分)
【答案】  (1)10 -13(2分)
(2)10 -5(2分)    1%(或0. 01)(2分)    10 -10(2分)
(3)①SO2 + H2O + A -??? HA + HSO -3 (2分)   
②HA(1分)    b < c = d(2分)
【解析】  (1)由于0. 01 mol·L -1NaOH溶液的pH = 11,即溶液中c(OH -)= 0. 01 mol·L -1,
c(H +)= 10 -11mol·L -1,故K - 13w = 10 ;
+ - 3 - 3
(2)0. 1 mol·L -1的HA溶液中c(H ) 7 + - 3 - 1 10 ·10
c( -)= 10 可知,c(H )= 10 mol·L ,故K =OH a 0. 1
-3
= 10 -5;0. 1 mol·L -1 HA溶液的电离度为10 -10. 1 × 100% = 1%,由于0. 1 mol·L HA溶液中
c(H +)= 10 -3mol·L -1,该温度下Kw = 10 -13,故由水电离出的c(H +)= 10 -10mol·L -1。
(3)①结合题意可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2SO3 > HA > HSO -3 ,故NaA与少量的SO2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SO -2 + H2O + A ??? HA + HSO -3 。
②由于酸性:H2SO3 > HA,所以同pH的HA溶液和H2SO3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HA的pH
变化程度较小;故曲线I对应的酸为HA。酸抑制水的电离,c(H +)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b、
c、d三点溶液中c(H +)的大小关系为:b > c = d,故水的电离程度的关系为b < c = d。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第 4页(共4页)高二化学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
清晰。
3.请按照题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16Na-23A-27S-32C-35.5Fe-56
、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过程涉及放热反应的是
A.煤的干馏
(B.食物的腐败变质
C.煤气化生成水煤气
D.石油的裂化、裂解
2.高炉炼铁发生的反应为FeO(s)+C0(g)5Fe(s)+CO2(g)。已知:700℃时平衡常数为0.68
900℃时平衡常数为0.46。为提高生产效率不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低温
B.加压
C.增大CO的浓度
D.粉碎铁矿石
3.某实验小组用60m0.50ml.L的盐酸与50mL0.55mlL的NaOH溶液反应,测定H(ay)
+OH(aq)=H2O(1)反应的△H,设计如图实验装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计
A.此装置具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硬纸板
B.仪器a的名称为玻璃棒
C.可用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代替盐酸。
图一碎纸条
D.换成60mL0.55mol·L的NaOH溶液对实验的测定结果无影响
4.常温下,一种c(H1)=1032molL}的酸溶液和一种c(OH)=10-3mol,L的碱溶液等体积混
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关的离本三1.3,,(学沿
状1
A.混合前pH酸+pH碱=14
B.混合后溶液一定显中性
C.相比于混合前,混合后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D.酸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小于10-3molL
5.硼酸(H3BO3)是一种一元弱酸,溶于水电离产生[B(OH)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硼酸水溶液的pH<7
B.NH4H2BO3是一种正盐
C.加水稀释,硼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
D.电离方程式为H1BO3+H2O=[B(OH)A]+H
6.N是一种由四个氮原子组成的氮单质,常温下为固体,结构和白磷类似,呈正四面体,与N2互为同素
异形体。已知:断裂1mlN-N和N=N所需要的能量分别为154kJ·mdl-和946kJmo1-,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高二化学第1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