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与重心高一物理上学期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能力提升(鲁科版2019)
练习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关于重力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空中下落时受到的重力比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大
B.重心是物体内各部分所受的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C.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其实就是该物体的重力
D.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2.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的重心最接近图中(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3.下列各种力的名称,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 )
A.动力 B.拉力 C.弹力 D.阻力
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只有重心受到重力作用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C.球体的重心一定在球心上 D.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
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B.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C.只施力而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D.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同,这两个力就一定相同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或天平直接测出
C.在不同地点,质量大的物体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
7.下列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重力本来就有,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和反作用力
D.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8.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B.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必定与几何中心重合
C.重心总是在物体上
D.重心是物体内重力最大的点
9.把一个薄板状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对于此薄板状物体所受重力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B.重力大小和物体运动状态有关
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D.薄板的重心一定在直线AB上
10.关于重力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蚂蚁太小,故蚂蚁不受重力的作用
B.登珠穆朗玛峰时,运动员在山底和山顶受到的重力相同
C.舞蹈演员在跳舞过程中,其重心可能改变
D.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该物体上
11.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
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直接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D.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3.关于重力和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C.用一根细线将物体悬挂而处于静止状态,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细线所在的线上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等效作用点,可以不在物体上
14.下列有关物理科学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心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类比的思想方法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极限法
D.在不需要考虑空气阻力时,可将静止开始的落体运动看做自由落体运动,这里采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15.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
B.物理学中定义“瞬时速度”概念时运用了极限法
C.加速度的定义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D.“重心”概念的引入是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16.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C.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有关
D.有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沿细线方向的直线一定通过重心
三、填空题,共2小题
17.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时,不论它是静止还是运动,所受重力大小是_______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_______
18.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
四、解答题,共2小题
19.如图所示,有一等边,在B、C两点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A点放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则这个球组的重心在何处?
20.四块完全相同的质量均匀分布的木块,各长1m,叠放在一起伸出桌边外,要求各木块尽量往外伸,且最下面的木块不离开桌面,如图所示.那么最上面的木块的右边缘离桌边缘的距离是多少?(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物体的重力等于质量和重力加速度之和,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A错误;
B.重心是物体内各部分所受的重力的等效作用点,B正确;
C.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大小等于重力但不是重力,C错误;
D.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因为等腰直角三角板是质量分布均匀的,又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为到对边中点距离的两倍,综上所述,c点最接近重心,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C
【详解】
动力、拉力、阻力都是按照效果命名的,弹力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
故选C。
4.D
【详解】
A.物体上不只有重心受到重力作用,物体上各部分都受到重力。故A错误;
B.重心是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的集中点,并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均匀圆环的重心在环外;故B错误;
C.球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上,还与球体的质量分布有关,故C错误;
D.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质量分布两个因素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相距一定距离的两个磁铁间也有相互作用力,可见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有作用力,故A错误;
BC.力具有物质性,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故B错误,C正确;
D.力是矢量,两个力的大小相同,但若方向不同,这两个力也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A.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故A符合题意;
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在同一地点,质量大的物体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在不同地点,质量大的物体不一定比质量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故C不符合题意;
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支持面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
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选项A正确;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选项B错误;
C.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选项C错误;
D.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能在物体的外部,选项D错误。
故选A。
8.A
【详解】
A.物体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选项A正确;
B.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及物体形状有关,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若质量分布不均匀,其重心不一定与几何中心重合,选项B错误;
C.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圆环状和空心状的物体的重心就不在物体上,选项C错误;
D.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不是物体内重力最大的点,选项D错误。
故选A。
9.D
【详解】
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故A错误;
B.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B错误;
C.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
D.因为绳对板的拉力与板受的重力为一对平衡力,必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重心一定在细线的延长线上,即薄板的重心一定在直线AB上,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选项A错误;
B.登珠穆朗玛峰时,山底和山顶因重力加速度不同,则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不相同,选项B错误;
C.舞蹈演员在跳舞过程中,因体型不断变化,则其重心可能改变,选项C正确;
D.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不一定在该物体上,可能在物体外部,选项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
A.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不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故A错误;
B.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比如重力、电场力和磁场力,故B错误;
C.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故C正确;
D.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故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A.产生弹力的条件是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故A错误;
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故C错误;
D.两极和赤道处的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其他位置的重力方向不指向地心,故D正确。
故选D。
13.ACD
【详解】
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选项A正确;
B.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选项B错误;
C.用一根细线将物体悬挂而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细线所在的线上,选项C正确;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等效作用点,可以不在物体上,选项D正确。
14.ACD
【详解】
A.重心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A正确;
B.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的思想方法,B错误;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极限法,C正确;
D.在不需要考虑空气阻力时,可将静止开始的落体运动看做自由落体运动,这里采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D正确。
故选ACD。
15.BCD
【详解】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将物体看做一个质点,质点采用是理想模型法,故A错误;
B.根据速度定义式
可知,当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B正确;
C.在定义加速度时采用了比值定义法,故C正确;
D.“重心”概念的建立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故D正确。
故选BCD。
16.ABD
【详解】
A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与物体所在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选项A正确C错误;
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选项B正确;
D.有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沿细线方向的直线一定通过重心,选项D正确。
故选ABD。
17.相同 正比
【详解】
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时,不论它是静止还是运动,所受重力大小是相同的,均为G=mg,即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18.竖直向下
【详解】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9.重心位于B、C连线的中点与A点连线的中点处
【详解】
设D点为B、C连线的中点,E点为A、D连线的中点.根据题意可知B、C两点处两球的重心在B、C连线的中点D处.如答图所示,可以将B、C两点处的两球等效为在B、C连线的中点上有一质量为2m的小球.接着求A、D两点处两球的重心,因为两球质量相等,所以其重心位于A、D两点连线的中点E处.
20.1.04m
【详解】
由于质量均匀分布的木块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所以最上接下来把上面两块作为一块伸出最远的情况是它的重心正好在下面一块的右边缘上,接下来把上面两块作为一个整体,同理,第二块(从上往下数,下同)的最大出量是,第三块、第四块伸出的最大量分别是和,从面可知最上面的木块右边缘离桌边缘的距离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