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其道,勿使并遼。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
汉书·董仲舒侍》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翕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
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未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對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
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园未尝不背也。
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4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 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3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什么 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
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有何影响 (4分
历史·第7页(共8页
3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格拉底
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好的
凡认识这些事物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也绝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即使他
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妤的事情,愚睐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妤的事,即
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叉的事和
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我们人要的骨肉都是用冋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
样的效用。
薄伽丘《十日谈》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
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选集》
(1)概括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的研究领域。(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指出这一观点在当时产生的积极意义。(4
(3)材料三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请谈谈你对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的认识。(5分
历史B·第8页(共8页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善案 CACCDIDDAA|A
1.根据材料“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等美
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可以看出,孔子提忠信等个人美德和经世济民的家
国情怀,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提出“仁”“礼”“克己复礼”的学说,希望匡正杜会秩序,
故选A项:B、C、D三项材料未体现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都是老子的主张:“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是法家思想
故选C项
3.“节用利民”是墨家思想,排除A项:“君权神投”不属于民本思想,排除B项:“精神
足民”是道家思想,排除C项:“君舟民水”是萄子的民本思想,故选D项
4.《诗》《书》由孔子的私学教材最后位列汉代官方史书的第一大部类,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
地位的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
方正统,故选C项:A、B两项是儻学成为正统的表现,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5.根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杜稷是为民面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
杜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
统的民本思想,故选B项;“无为雨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
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根据材料“我愿平东海,身沉心
不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经世致用,故选A项。
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