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学科能力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学科能力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3 21:4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学科能力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
1.(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不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5分,每小题25分)
2.(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尊为大司马。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选自《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B.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C.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D.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孽”,即庶子,指非正妻或宗族旁支所生的孩子。封建宗法时代,庶子比正妻所生的嫡子地位低。
B.“表”“漏”是古代测时器具,“表”以日影方向长短测定时刻,用于白天;“漏”以漏壶中的水下滴来标记时刻,用于夜晚。
C.“节”是符节,是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出使时用作凭证,如《汉书 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
D.“骖”是对古代拉车的一种马的称呼。驾车时,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中间的叫“服”,两旁的叫“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穰苴出身低微,却深受齐景公赏识。在齐国连遭败绩时,经晏婴推荐前去抗敌,主动请求君王派大臣来做监军。
B.田穰苴治军严厉。庄贾在约定的时刻未到达军营,被斩首于三军之前,君王的使者驾车闯入军中,也被处斩。
C.田穰苴体恤士卒,得到士卒的拥护。他深入士卒军舍,对体弱者关怀有加;他率兵抗敌,士卒都争先出战。
D.田穰苴劳苦功高,但晚景不佳。战胜回国后,齐景公先是对他礼遇,但听信谗言后解除了他的官职,最后他病发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②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5)穰苴做将军后,为什么要求景公派宠臣监军?请简要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
3.(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春日山居即事
【明】王廷陈
草动三江色,林占万壑晴。篱边春水至,檐际暖云生。
溪犬迎船吠,邻鸡上树鸣。鹿门①何必去,此地可躬耕。
【注】①鹿门: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东汉庞德公曾携妻隐居于此。
(1)本诗描写的季节是    ,写作地点是    。
(2)试赏析本诗运用的抒情手法。
评卷人 得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
4.(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又充满温情,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
(选自《迟子建散文》,有改动)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手表上的时间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
B.巨大的太阳翼能低速转动,而带动其转动的是一个“小关节”﹣﹣太阳翼驱动机构。
C.密云水库是京城百姓最依赖的“大水缸”﹣﹣北京人每喝三杯水,就有一杯来自这里。
D.高精度服务是北斗的一大特色,精度控制在5厘米内﹣﹣这还不是北斗的“极限”。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严厉而又古板的家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文中句子表达效果更好?
评卷人 得分
五.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
5.(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84岁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在疫情中逆行;李兰娟院士果敢建议,阻挡疫情传播;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罹患绝症,坚守在抗疫前线;快递小哥汪勇,侠肝义胆,护送医务人员;22岁护士朱海秀噙住泪水,帮助病人与病毒抗争……他们都是疫情中我们民族的脊梁。
材料二:当国内疫情显著向好、全球疫情日益加剧时,中国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责任和使命。分别向意大利、塞尔维亚、西班牙、伊朗、伊拉克、日本、韩国等多国提供了援助。在全球疫情防控中,正是中国,不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挺过了重重难关,而且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是一个真正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抗疫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材料三: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我相信,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华夏民族自古便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民族,这是骨子里的基因。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此次疫情与历史人物,写一篇演讲稿,参与兴华中学“勇担使命,绽放青春”的主题演讲比赛。
要求:标题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学科能力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16分)
1.【分析】(1)本题考查对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环境描写作用和句段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本社会内涵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情节的探究性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是否真实,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D.“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
故选D。
(2)A.“‘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它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因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
故选A。
(3)选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文中的景物描写有:“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关于雪景的描写还有:“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4)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有“我”,除夕夜为安慰妻子,冒着大雪,去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有“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请“我”喝酒,帮“我”指路,祝“我”老伴早日康复等;有“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帮“我”烧菜,价格与平时一样;有“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还有“我”病重的妻子,自己已经病危,还劝“我”“你一定要好好活着”。这些人有的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有的为人热心,救助危难,有的待人细心,体贴入微。这些描写表现了浓浓的人性美,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答案:
(1)D
(2)A
(3)①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4)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25分,每小题25分)
2.【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解答】(1)“入”为动词,“进入军营”的意思,“行军勒兵”为并列结构的动词短语,与“入”的行为存在先后,“入”单独成句,排除AB。“既定”为时间副词,其后断句,排除C。故选D。句子翻译为: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布署完毕,日暮时分庄贾才到来。
(2)A.“宗族旁支所生的孩子”错,“庶孽”是指妃妾所生之子。
(3)B.“君王的使者驾车闯入军中,也被处斩”分析有误,原文是“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使者没有被斩首,只是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
(4)①甘:香甜;悬:维系;何谓……乎:说什么……呢。句子翻译为:国君睡觉不安稳,吃饭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别你呢!
②解:同“懈”,懈怠,退散,解散;取:收复;引:率领。句子翻译为:燕军听说这种情况,渡过黄河向北退散而去,于是齐军队追击燕军,就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才率领军队回来。
(5)结合文中信息“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概括。
答案:
(1)D
(2)A
(3)B
(4)①国君睡觉不安稳,吃饭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别你呢!
②燕军听说这种情况,渡过黄河向北退散而去,于是齐军队追击燕军,就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才率领军队回来。
(5)①司马穰苴认为自己人微权轻,士卒未附,百姓不信。②司马穰苴借诛杀宠臣整顿军纪,树立威信。
参考译文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田穰苴虽是田家庶出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田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田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出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田穰苴向齐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田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横贵显,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是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到了中午,庄贾还没来。穰苴就推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顿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部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田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间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敝人的朋友亲戚们送行,所以耽搁了。”田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营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自己的亲朋;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动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间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军法官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很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符节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田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说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田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特别照顾体弱多病的。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要求前行,争先奋勇地为他赴敌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渡黄河向北撤退,因而溃散。于是齐国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进入国都之前放下武器,解除规定,盟誓之后才敢进城。齐景公与众大夫迎之于郊,田穰苴晋升为大司马。不久大夫鲍氏、高氏、国氏一伙陷害他,向齐景公进谗言。齐景公罢退田穰苴,田穰苴发病而死。
【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三.诗歌阅读(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
3.【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一定要找出关键词来理解,准确概括题干问题。
(2)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解答】(1)解答本题,可从题目的“春日山居”和第三句的“春水至”推出答案:春天、山中。
(2)题目限制很明确,就是分析本诗的“抒情手法”。只要明确常见的抒情手法有哪些,与诗歌“对号入座”即可。抒情手法一般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抒情、托物抒情等)。诗歌前三联通过“三江色”“万壑晴”“春水”“暖云”“溪犬”“邻鸡”等意象描写了山村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诗歌尾联用“鹿门”的典故,“鹿门何必去,此地可躬耕”这两句直抒胸臆,意思是:为何一定要去鹿门呢,这里的土地就可以耕种了,写出诗人喜爱田园躬耕的隐居生活,表现了诗人隐退后生活惬意悠然,随心洒脱,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答案:
(1)春天 山中
(2)①借景抒情,本诗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日山居画卷,抒发了对悠然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赞慕之情。②“鹿门何必去”一句化用典故,借庞德公携妻归隐之事,来表现自己的归隐之思。③最后两句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意。
赏析:
诗人为读者展示了春日山间的景色,“三江色”“万壑晴”简明清丽,“春水”“暖云”则显诗人乡居生活的舒适与惬意。“溪犬迎船吠,邻鸡上树鸣”两句化用陶渊明诗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犬相闻之声可见其质朴中有深味,散缓中有精巧。在诗人笔下,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毫无矫揉造作的自然之美而呈现,宛然世外桃源的光景,令人心生向往。本诗颇有前人山水田园诗的风范,看似自然平淡,实则构思精妙,富有乡村生活气息,画面平和协调,没有丝毫喧嚣和烦躁。
【点评】理解诗歌的关键:
1.对于诗歌来讲,特别是诗词曲,要读懂诗家语。对于诗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字词,诗人是如何构造的,其中有几个关键点可以注意一下,读诗的时候要先看题目,不管现代文还是古文,或者古诗歌,题目的指引作用特别大,有助于很快很好地理解诗歌。
2.注意意象。中国古人表达情感是比较含蓄的,诗人会借助周遭的人物、动物、自然天象,能承载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些意象去传达情感,不理解意象所表达的情感,诗歌的整体情感就不会把握了。要记得一些常见意象。
3.注意诗的注释。在试卷上出现每一个信息,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对于没有干扰的一些信息点是不会出现注释的,出现注释信息点就是出题人让学生去借助它理解诗和词。
4.把握诗歌的整体。把握句间关系,把一首诗翻译成一幅画面,用一段完整的散文或者记叙的文字把诗歌翻译出来,这也是读懂诗歌的一个关键。
四.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
4.【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常考的标点符号有9种:问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括号、引号、书名号以及破折号。本题着重考查破折号,应了解破折号的用法辨析。
(2)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应了解修辞的概念,结合语段的句子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阅读这两个句子,找到两者的不同点,从句子间关系、句式的使用、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
【解答】(1)文中破折号表解释说明,解释眼角的花朵是鱼尾纹;A.表声音延长;B.表解释说明,解释“小关节”就是太阳翼驱动机构;C.表语意间的因果关系,表明京城百姓最依赖的是大水缸;D.表语意转换,上句谈精度控制,下句表明精度还不是“极限”。故选B。
(2)文中句子是“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两个方面的相似性:一是色泽相似,句中本题时“白发”,喻体是“雪线”,两者在颜色上相似,都是白色的;二是形状相似,“白发”和“雪线”在形状上相似,都具有细密的特点。本句将“白发”比作“明丽的雪线”是抓住了两者的相似点,所以此句的修辞使用很合适。
(3)比较这两个句子发现,首先从句式结构分析两者不同。原句是采用短句,把“家长”的修饰成分“严厉而又古板”从句中独立出来,是为了强调“家长”的特点,突出“它(挂钟)”具有铁面无私的特点。相比之下,改写的句子把修饰成分“严厉而又古板”直接放在“家长”的前面作定语,这就成了一个长句,也是一个普通的常式句,语气上就显得比较平淡,不能突出强调挂钟具有铁面无私的特点。其次,从衔接的角度分析两者不同。原句与下文的“充满温情”衔接照应得更紧密,而改句在语意的衔接上不太紧密。所以,从以上两方面看,还是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1)B
(2)①句中将白发比作明丽的雪线,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头发和雪线的形状相似,白发和白雪色泽相似。
(3)①改句为普通的常式句,比较平淡;文中句子将“严厉而又古板”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挂钟的铁面无私。②文中句子与下文的“充满温情”衔接照应得更紧密。
【点评】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五.作文(共1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60分)
5.【分析】材料一:列举钟南山、李兰娟、张定宇、汪勇、朱海秀等在此次疫情中做出贡献的个人,强调正是在他们的担当之下,才使得我们赢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他们的担当各有表现,有人正直敢言,有人专业果敢,有人奉献坚毅,有人勇敢无畏,有人医者仁心..他们都坚守自我的岗位,表现出一往无前的抗争精神、肩负责任的使命意识。这是责任担当精神在个人的体现。材料二:介绍在全球疫情日益加剧的背景之下,中国担起责任是使命,主动向疫情严重的国家给子援助,展现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大国形象。材料并未展开,但担当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可以联想到的,比如公开病毒序列、共享抗疫经验、派出医疗专家组、捐赠抗疫物资等。这则材料是从:国家层面表现责任担当精神的。材料三: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要求与期待,也是重点突出要有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这是在前两则材料提出中华民族有担当责任基础之上,对青年一辈的要求与希望。材料最后提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和要求。内容指令非常明晰,“从材料中联想与思考”,“结合疫情与历史人物”,而贯穿这一切的是“中华民族的责任担当”。
参考立意:
责任担当;
时代的困境、家国的使命。
【解答】
勇于承担责任
同学们,我演讲的题目是“勇于承担责任”。
所谓责任心,就是人们对所做的事情所抱有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因此,责任是一种自发的精神。责任心会使一个人变得坚强。面对诱惑他能恪守原则;面对挑战,他会奋力拼搏。小舟之所以能够横渡大江,是因为它有载人送客的责任;蒲公英之所以能够漫天飞翔,是因为它有传播未来的责任;蜗牛是所以能够坚持上爬,是因为他有对自己永不言弃的责任。而如今,社会中有些人却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赡养父母,逃税甚至开车撞人后逃之夭夭。这些事不断发生在我们周围,这种不负责任的情况早已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是正视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
责任是沉重的,背负起这两个字并不轻松,也许这便是有些人不想承担责任的重要原因吧!可是,责任又是高尚的,它能促使人成长,成功……毫无疑问责任是不能逃避或推让的。只有勇于承担,你的人生才会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我不想负责任,只是过程很麻烦。开车撞人后如果不跑,被人家骂一顿之后还要赔上大笔的医药费,何苦呢?是的,责任有时候就意味着麻烦,在这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麻烦是人们避之不及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仔细想想,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凭着一份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热爱,将心比心,麻烦将不再是麻烦,而责任中,也包含着一颗真心。
20世纪初,一位叫弗兰克的人经过艰难的努力,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不幸的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抢劫,导致了他银行的倒闭。因为他破产了,储户失去了存款。若是我们应该会置之不理!可是,弗兰克却说:“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他用自己的一份努力和心血,诠释了责任的真正意义,诠释了一份因为爱而负责的一份心甘情愿。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的存在是上帝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有的人不能通过考验,于是他选择了逃避;有的人成功的通过了考验,戴上了桂冠。逃避的人和成功的人,终将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失,但这两类人在后人的心中仍以各自的不耻或高尚生存者。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勇敢的承担责任,将责任之心带到成长之路上,让人生散发出金子般耀眼的光芒!谢谢。
【点评】此题要明确演讲稿的文体特点,既要体现基本的演讲格式,包括称呼、开场白结束语等,更要在行文中体现演讲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演讲的对象是非常明确的,应为兴华中学的同学,在行文中要特别注意内容,应该要贴近对象身份、能力等特点,不写大话空话等远离对象的语言。
第17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