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快乐的 铁匠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快乐的 铁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1-23 20:4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快乐的铁匠
设计理念:
1.以审美为核心,感受音乐魅力。
以审美为核心,通过聆听乐曲、情境表演和创造性地将打击乐器伴奏分三个声部为乐曲伴奏这些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乐曲的美和乐曲愉悦的情绪。
2.以兴趣为动力,徜徉音乐世界。
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设计直观的、生动形象的游戏、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注重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体验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在乐曲表现中的作用。
3.以创新为引擎,神游音乐天地。
通过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波尔卡舞曲的轻快跳跃、热烈奔放,以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并喜欢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
教学目标:
1. 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波尔卡舞曲的轻快跳跃、热烈奔放。
2. 采用情境表演、打击乐伴奏等多形式参与乐曲表现,着重体验乐曲力度的变化。
3. 实践体验铁匠劳动的快乐和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活动感受、体验波尔卡舞曲的轻快跳跃、热烈奔放。
教学难点:
实践体验铁匠劳动的快乐和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欢乐心情。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导入:小朋友们,来跟着音乐用你自己喜欢的动作跳进来吧,边跳边感受一下这首乐曲的速度。
2.生随《铁匠波尔卡》律动进教室。
3.这首乐曲的速度怎么样?跟随这快速的乐曲跳舞的心情怎样?(指生交流)
4. 这就是虞老师今天要送给小朋友的见面礼——一首波尔卡乐曲。
5.简介波尔卡。(点击播放舞蹈视频)
“波尔卡”是一种男女对跳的舞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较快,旋律非常欢快活泼。让人一听就想翩翩起舞。
6.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分享和品味这份礼物。
第一次让学生接触“波尔卡”舞曲,随乐曲轻快的“波尔卡”舞曲旋律自由律动,体验“波尔卡”舞曲的速度和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让小朋友通过波尔卡的舞蹈对波尔卡这种舞曲的体裁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感受,也为下面教学内容做好了铺垫。
欣赏《铁匠波尔卡》乐曲。
(一)初听:
第一遍:
1.聆听要求:
拍头脑小录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乐曲描绘了怎样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寻找乐曲中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的一个特别清脆悦耳、特别动听的声音。
2.生闭眼聆听。
3.听后交流:
你的小录像拍到了怎样的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指生)那个特别清脆、特别好听的声音找到了吗?谁来模仿这个声音学给大家听一听。(指生)
第一遍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闭上眼睛,静心地完整聆听,让生对整首乐曲有个大概的了解,再次感受一下整首乐曲的内容和情绪。并且让学生有目的的聆听乐曲中打铁的声音,为下面的游戏做准备。
第二遍:
1.过渡:刚才,你们都找到了吗?我们玩个“找声音”的游戏比一比怎么样?
2.游戏:找声音
要求:当你在乐曲中听到那个清脆的“叮”出现时就轻轻的拍一下手,比赛哪个小朋友能够把全部的“叮”声找出来拍正确。当“叮”声不出现时,可以跟着音乐的强弱变化跳一跳。
学习三个代表三种不同力度的舞蹈动作。
聆听,随老师边玩“找声音”的游戏边用三个代表三种不同力度的舞蹈动作把乐曲的力度表现出来。
用拍手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细心聆听音乐,寻找打铁的“叮”声,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细心聆听的好习惯;从“扶”到“放” 先让学生在师的引领下用三个代表三种不同力度的舞蹈动作把乐曲的力度表现出来,最后一段让学生自己尝试体会表现。
(3)哪个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我们有个什么舞蹈动作没有跳到?音乐最强时我们在干嘛?
(4)小结
这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叮”的打铁声出现时就是乐曲最强的时候,也就是乐曲的高潮部分。
3.揭题。
(1)谁知道我们游戏中找的这个声音是什么劳动工具在干活时发出来的吗?
(2)揭题
4.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5.了解铁匠。
你们知道铁匠是干什么的吗?他们能打制出哪些东西?仔细观察铁匠打铁的图片:铁匠打铁需要哪些工具?
观看铁匠打制菜刀的视频:你们见过铁匠打铁吗?(生)我把铁匠师傅给大家请来了,为我们演示一下菜刀的打制过程。
观看录像:波兰“铁匠之都”的铁匠聚会
仔细观察这个铁匠聚会中铁匠师傅的作品怎么样?你对铁匠师傅有什么评价?
(4)交流:这个铁匠聚让你有什么感受想跟我们大家分享?(生)
(5)小结
通过图片和录像直观的再现铁匠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对这个我们比较陌生的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还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对波兰“铁匠之都”举行的铁匠聚会充满了向往,为下面环节的参与表演作好了铺垫。
6.复听:
导入:介绍首次演出的趣事。
听故事是低段学生的最爱。这里采用了给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投入师为他们创设的情境中,从而对这场首次演出时精彩的表演充满了期待。
第一遍:欣赏乐队演奏版
要求:仔细听打铁的声音的强弱变化并找原因。
录像中的演奏家进行表演,体会一下“叮”声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观看录像
指生交流
(4)小结:原来,由于演奏家演奏的方法和演奏工具的不同,让我们聆听时听到了不一样的打铁声,也使得我们仿佛亲身体验了乐曲中打铁场面的热闹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乐曲的细微变化,体会打铁“叮”声的不同强弱表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聆听好习惯。
第二遍:聆听表演
跟随师模拟准备打铁的工具。
随乐表演铁匠打铁。
(3)指两生展示介绍作品
帮助学生创设铁匠在铁匠铺打铁:从酝酿作品到准备打铁工具和材料,再到精心打制作品,最后完成作品的表演情境,让学生融入在小铁匠的角色体验中,获得快乐的劳动感受。并且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用表演把乐曲的三段分了出来,把相同的乐段用相同的舞蹈动作进行了表演。
7.再听:
(1)练习大中小三个圆片与学生手中的乐器进行配合
(2)指挥学生排练节目:打击乐协奏曲《快乐的波尔卡》
再听部分的教学是整堂课的一大亮点,师用简单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来做指挥,让生根据乐曲的强弱变化,分三个声部演奏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由于既是每人一件乐器全员参与、得根据老师手中的三个圆片的变化来操作自己分到的乐器,又必须细心聆听自己乐器和其他乐器的配合,以及打击乐器声和乐曲的配合,因此学生的精神都是高度集中的。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起来,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现场的演奏效果也相当不错,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相信他们肯定爱上了手中神奇的小乐器,以后会更愿意和老师一起合作去探索打击乐器的运用方法的。
拓展:欣赏《铁匠波尔卡》歌曲版
生跟随歌曲版本进行打击乐协奏演出
结束:随乐律动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