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23 18:27:09

文档简介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B 2.C 3.A 4.C 5.C 6.A 7.D 8.D 9.D 10.A
11.A 12.B 13.C 14.D 15.C
二、综合题(共55分)
16.(14分)
(1)降水天气;气温下降;气压降低;风速变化不明显或稍有增加。(4分,每点1分)
(2)降水过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大;夜间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气温降低使水汽凝结成雾;形成逆温,大气稳定;甲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6分,答出3点即可)
(3)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增温,逆温层消失;甲地等压线变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速增大,大雾消散。(4分)
17.(14分)
(1)北多南少。(2分) 该岛地势中部较高,南北地形差异不大,河流北多南少;盛行东北信风,北部位于迎风地带,南部位于背风地带。(4分)
(2)H岛面积较小,以山地为主,中部多高山,河流流程较短,汇水面积较小,流速较快;岛上熔岩流通道发育的沟谷众多。(4分)
(3)赞成。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资源短缺;降水较丰富,季节分配不均;随着旅游业发展,用水需求日益增大。(4分)
不赞成。河流水量小,无法达到蓄水条件;多火山,地质条件复杂;当地开发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4分)
18.(14分)
(1)海平面上升导致河湖水位升高,海平面下降导致河湖水位降低;泥沙淤积使区域易发洪水泛滥,促进河湖水位上升。(4分,每点2分)
(2)末次冰期后,气温迅速回升,降水增加,来水量增加;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增强,将寒冷气候条件下强烈的物理风化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带到平原河谷洼地中沉积,水位上升;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顶托作用增强,水位上升。(6分,每点2分)
(3)阶段Ⅱ水位下降,在(溯源)侵蚀作用下,河流下切,前期形成的沉积物被切割;阶段Ⅲ水位上升,流速减慢,沉积作用增强,沉积物在地势低的区域堆积,形成起伏和缓的湖积平原。(4分)
19.(13分)
(1)贡嘎山的纬度较低,高差大,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显著,植物种类多;贡嘎山的较高海拔地带,气候温和湿润,与英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相似,利于植物引种。(4分,每点2分)
(2)沟口地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树种较少;随着海拔升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减小,降水增加,树种增多;高海拔地区气温低,仅适宜耐寒树种的生存,所以树种减少。(4分,答出2点即可)
(3)西坡。(1分) 理由:相对高度较小;穿越的冰川路段较短;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气象条件较好(晴朗天气多),利于攀登。(4分,答出2点即可高三地理试题
择题(每题3分,共
原某石灰岩洞穴(图1)为一著名景
洞外时,洞内外空

致碳酸钙沉积
气温

内CO2浓度升
作用加强。据此完成1~3题
石灰若
自然状态下,该洞穴溶蚀作用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冬季
图中箭头示意空气流动的方向和范围,能反映4月晴天洞内外空气交抄

庆黄金周期
点营业时间为8:00~
洞穴内CO2浓度最低的时段为
秋冬季节,我国环渤海区域
下侵
期暖湿气团
易形成大雾。观测统计发现,该区域大雾日数以每年10
多。据此完成
形成该区域大雾主要气象条
A.日照变长
逆温增
锋面过程
我国环渤海区域大雾日数
最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时段内
冷空气东移南下入侵容易形成
A.稳定少动低压和较大风速
不稳定
较大风速
稳定少动高压和较弱风速
不稳定低压和较弱风

研小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
布进行了调查。图2示意跨
越珠
米宽矩形样带
覆被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成6~7题
森林‖
水体‖裸地
6.南北两坡土地覆被
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高度南坡低
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高度差

C.北坡比南坡少三种土地覆被类
D.坡草地分布的海拔高度相同
坡覆被组合符合垂直分异规律的是
农田一森林一灌丛一冰川雪被
湿地—冰川雪被
C.农田一灌丛一裸地—冰川雪被
D.森林—灌
地—冰川雪被
年底黃河中游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水沙治理成效更加显著,促进
域高质量发展。图3、图
5年汛期(


变化过程统计图。据此完成8~10题
年后黄河下游年际变化最稳定的水文特征是
A.汛期径流
B.非汛期径流量
汛期输沙量
D.非汛期输沙
根据
年黄河下游汛期来水来沙量特点,推测该年汛期时黄河流域
水土流失强烈
活动频繁
C.植被覆
响弱
高三地理

年以来,黄河下游河床的总体变化趋势
B.拓宽,变浅
窄,变
D.缩窄,变浅
理现象,对协
意赞比亚

11.①所示
移的驱动因素是
A.资源开发
自然灾
地区冲突
边境贸易
迁移对迁人地带来的影响是
地总面积扩大
农产品产量增
人口老龄化加深
境容量减
建筑
就业类(商业
业建筑等)
类型。图6示意深圳市
可层次的轨道交通站
离范围内
建筑量相对2009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

范内
中心城区站点近郊区站点远郊区站
中心城站点近交区站点远郊站点
匚就冲类建筑增量


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
00米
的总建筑增量最大,是因
A
城区站点附近房价
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好
C.就业类建筑对与轨道
点的距离更敏感
住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
离更敏感
14.近郊区站
类建筑增量最大的主要原因
价低
城中村
C.配套设施完善
商品房供需量大
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总建筑量增幅影响最大和最小的分」
A.中心城区站点、近郊区站点
区站点
城区站
C.远郊区站点、近郊区站点
D.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图7为某
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

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4分
地出现大雾天气,分析产生大雾的原因。(6分)
(3)分析
地大雾消散的原因
第4页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