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月、 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日本各岛上大多是山岭。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中国史中学习的遣唐使吗?他们在哪个朝代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第11课 古代日本
孝德天皇 赖源朝 日本武士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大和兴起的时间,大和统治日本时的社会状况,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内容,武士的概念等基本史实。
目标2:联系中外历史,归纳大化改新原因;列举大化改新的内容,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重点、难点)
目标3:简述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认识武士集团控制中央政权是幕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重点、难点)
6世纪前的日本
兴起
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发展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那时的中国是什么状况?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断剥削奴隶和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皇室,政局十分混乱,地方上势力最大的是苏我氏。
统治阶级的内讧
下层民众的反抗
政局动荡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生于596年——654年11月24日,是日本第36代天皇
背景
国际:中国盛唐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国内: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官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乙巳之变)
时间
从646年开始
改革者
孝德天皇
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
内容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影响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的完成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大化改新的意义
大化改新的启示
为什么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
政治
经济
皇权旁落,豪强贵族权倾朝野。
贵族之间征战不休。
天皇制中央集权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土地国有,征收赋税,发展迅速。
日本文字
楷书偏旁
草书演变而来
日本和服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城京平面图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二
一
三
四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三世一身法》
促进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
武士和武士集团
阅读教材武士集团形成的背景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源赖朝
(1147——1199)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武士
武士集团
一
一
二
幕府统治是如何建立的?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人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统治建立的影响有哪些?
①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②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武士道精神
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
实质
以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合作探究:武士道精神有什么影响?
延伸为为理想而不屈奋斗的精神。
明治维新后,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日本历史的发展起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后来出现的幕府统治与天皇朝廷并存,由于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规范的武士道。其实质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二战时期成为日军的精神支柱。
课堂小结
古
代
日
本
建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改革:646年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统一:5世纪时,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统治:幕府统治时期,形成武士道精神
课堂训练
1、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C
B
3、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4、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C
A
5、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