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2019)-备考期末-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章节巩固专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一(2019)-备考期末-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章节巩固专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25 10:0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章节巩固专练
【基础训练】
1.已知蒸馏水、CuSO4(白色粉末)、CH3CH2OH(乙醇)按照某种共性可以归为一类,下列物质中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的是(  )
A.汽油 B.HCl气体
C.硫黄 D.牛奶
2.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3.下列物质的分类采用树状分类法的是(  )
A.铁是单质又是导体
B.氧化钙既是金属氧化物又是碱性氧化物
C.碳酸钠是钠的化合物又是碳酸盐
D.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4.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烧碱、液态氧、碘酒 B.干冰、铁、冰水混合物
C.生石灰、石墨、熟石灰 D.碱石灰、氮气、胆矾
5.下列选项中的物质或粒子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A.氧气和液氧 B.金刚石和C60
C.Na和Na+ D.H2O和H2O2
6.用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
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一定量蒸馏水中即可
B.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即可
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
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7.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8.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
A.稀硫酸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氧化钙
9.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
A.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
B.酸+碱性氧化物盐+H2
C.酸+碱盐+水
D.难溶性碱水+碱性氧化物
10.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
A.BaCl2BaSO4
B.CuOCu(OH)2
C.NaOHNa2SO4
D.MgSO4Mg(OH)2
11.下列物质可以与其他物质直接反应生成盐的是(  )
①金属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酸性氧化物⑤酸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⑤ D.①②③④⑤
12.在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4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可以生成水的反应是(  )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的反应类型不同,这个反应是(  )
A.S+O2SO2
B.Na2CO3+CO2+H2O2NaHCO3
C.NH4HCO3NH3↑+CO2↑+H2O
D.CO2+C2CO
14.现有如下小实验:
①将1 g 加入50 mL蒸馏中,充分搅拌;②将1 g可溶性加入25 mL水中,搅拌均匀后煮沸;③在试管中先加入1 g ,再加入20 mL 溶液,充分振荡;④将1 g 粉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⑤在10 g水中滴加3滴,充分振荡;⑥将10 mL 慢慢通入水中。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A~H所标注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字母编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2)上述实验所得到的分散系中,属于溶液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胶体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
15.请以铁屑、氧化铜和稀硫酸为原料,用两种方法制取金属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哪种方法较好。
16.从Zn、BaCl2、Fe(OH)3、CaCO3、NaOH、CuCl2、CaO、H2O、H2SO4等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置换反应 (4)复分解反应
17.以硫酸为基本原料生产硫酸镁,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尽量多地设计可能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他物质任选)。
18.KOH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于漂洗的洗涤剂。古代制取KOH的流程如下:
按顺序写出上述流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19.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不溶于水)加入适量盐酸配制成溶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探究性实验:
步骤Ⅰ: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
步骤Ⅱ: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即可制得Fe(OH)3胶体。
步骤Ⅲ: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4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搅拌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Ⅰ中能观察到哪些现象 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步骤Ⅱ中继续煮沸至什么程度 为什么不能一直加热
(3)在步骤Ⅲ中哪个烧杯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根据此现象可以区分哪两种分散系
【能力提升】
1.下列化合物中依次属于氧化物、碱、盐的一组是(  )
A.Na2CO3、KOH、CaO
B.CO、NaOH、KCl
C.H2O、H2SO4、NaCl
D.CuO、Cu2(OH)2CO3、CaCO3
2.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层碳原子的碳薄片”的石墨烯,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墨烯是碳单质
B.石墨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C.石墨烯中碳原子的化合价为+3价
D.石墨烯可导电,说明它是一种金属单质
3.按照物质的常用分类方法,H2SO4应属于(  )
①氢化物 ②氧化物 ③含氧酸 ④二元酸 
⑤挥发性酸 ⑥化合物 ⑦混合物 ⑧强酸
A.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⑧
C.①②⑤⑦ D.③④⑤⑥⑧
4.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
CCO2H2CO3CaCO3CO2
A.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5.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属于化学方法
B.溶液和胶体是不同的分散系,所以淀粉溶液不是胶体
C.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说明胶体粒子本身会发光
D.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足量稀硫酸,最终可得到硫酸铁溶液
6.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 CuO C
D Fe CuCl2 Ag HCl
7.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为酸和碱,则C、D中不一定有水
B.若A、B为两种化合物,则C、D也一定为化合物
C.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两种沉淀,则A、B可能为盐和碱
D.若生成物C、D中有一种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8.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下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Fe(OH)3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原因是  (试从分散系分类的角度进行解释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   ,理由是   。
(3)去树林中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环保的方法,在家中就能观察丁达尔效应。
9.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2、KNO3、CuSO4、FeCl3、Na2CO3、Na2SO4、NaCl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无色滤液B。
②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③向无色滤液B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一定没有    。(用化学式填空)
(2)该混合物至少由    种物质组成,该混合物的所有可能组合有    种(填数字)。
(3)写出步骤①中一定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从下列物质中选取适当的反应物,按要求各写出一个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没有气体产生的置换反应;
②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③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有稀硫酸参与的化学反应;
供选择的物质有(每种物质只允许用一次):
铁、氯化铁溶液、氧化亚铁、盐酸、稀硫酸、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1.B
2.D
3.D
4.A
5.B
6.D
7.D
8.C
9.B
10.B
11.D
12.D
13.C
14.
(1)D B EH A F CG
(2)①③⑥ ② ⑤ ④
15.
方法一:CuO+H2SO4CuSO4+H2O,Fe+CuSO4 FeSO4+Cu。
方法二:Fe+H2SO4FeSO4+H2↑,H2+CuOCu+H2O。
方法一更好。主要原因有:方法二需要加热,消耗能源;方法二中氢气易燃易爆,安全性低;方法二中氢气不能全部参加反应,利用率降低。(答案合理即可)
16.
(1)CaO+H2OCa(OH)2
(2)2Fe(OH)3Fe2O3+3H2O
(3)Zn+H2SO4ZnSO4+H2↑
(4)2NaOH+CuCl2Cu(OH)2↓+2NaCl(答案合理即可)
17.
方案1:Mg+H2SO4MgSO4+H2↑;
方案2:MgO+H2SO4MgSO4+H2O;
方案3:Mg(OH)2+H2SO4MgSO4+2H2O;
方案4:MgCO3+H2SO4MgSO4+CO2↑+H2O。
18.
①CaCO3CaO+CO2↑,分解反应;
②CaO+H2OCa(OH)2,化合反应;
③Ca(OH)2+K2CO3CaCO3↓+2KOH,复分解反应。
19.
(1)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Fe(OH)3↓+3NaCl。
(2)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一直加热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3)乙烧杯中产生丁达尔效应。根据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能力提升】
1.B
2.A
3.B
4.D
5.D
6.C
7.C
8.
(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亮的“通路” 进入烧杯前,光束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光束穿过水雾时产生丁达尔效应
(3)打开装有热水的暖瓶盖,用一束光照射升腾的水汽,即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或其他合理方法)
9.
(1)BaCl2、Na2CO3、Na2SO4 KNO3、NaCl CuSO4、FeCl3
(2)3 4
(3)BaCl2+Na2CO3BaCO3↓+2NaCl,BaCl2+Na2SO4BaSO4↓+2NaCl
10.
①Fe+CuSO4FeSO4+Cu;
②FeCl3+3NaOHFe(OH)3↓+3NaCl;
③Na2CO3+2HCl2NaCl+H2O+CO2↑;
④FeO+H2SO4FeSO4+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