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4 08: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原名:《宽容》,现名《北大的钟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和阵地。
2.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中的意义。
阅读教材P56-57页,完成下列问题。(1分钟)
自主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基本概况
背景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01
袁世凯的特别代表部分接受“二十一条”
1914年底,袁世凯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湖南洪宪元年开国纪念币
1915年,新生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上处于什么局面?
袁世凯复辟帝制,
列强加紧侵略。
1.背景
材料一: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
——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
1914年底,北洋政府在北京举行祭天活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背景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实现独裁专制,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另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矛盾
官方鼓吹尊孔复古,思想腐朽落后。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文明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臭味。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02
兴起
陈独秀
(1879—1942)
青年如初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
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敬告青年》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
法语:青年
李大钊


蔡元培


兴起
《新青年》的发行量从创刊初期的1000册,1917年以后发展到一万五六千册。
——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
中华书局1954年版,p316.
同学原来知道《新青年》的人“非常少”, 自1917年初以后,“才引起同学们广泛的注意”,“每期出版后,在北大即销售一空”。 ——张国焘回忆
重要阵地
蔡元培
(1868—1940)
兴起
原名《宽容》,现名《北大钟声》
胡适
陈独秀
辜鸿铭
蔡元培
鲁迅
李大钊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重要阵地
兴起
开始标志
01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
代表人物
02
口号\旗帜
03
阵地
04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03
阅读教材P57-58页,完成下列问题。(2分钟)
新文化运动宣传哪些内容?分点概括。
自主学习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青年》索引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夬庵)……………第七卷2号
《我之节烈观》(鲁迅)……………………第五卷2号
《吃人与礼教》(鲁迅)……………………第六卷6号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第二卷4号
《药》(鲁迅)………………………………第六卷5号
《科学的起源和效果》(王星拱)…………第七卷1号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第二卷5号
《白话诗八首》(胡适)………………………第二卷6号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第二卷6号
写什么?
《我之节烈观》第五卷2号
只有自己不顾别人的民情,又是女应守节男子却可多妻的社会,造出如此畸形道德。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第七卷2号
14岁的阿毛,成了望门寡。父亲将她关在屋里。为了贞烈的名声,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贞烈可风”。
父亲为什么要饿死女儿?
贞烈的名声能带来什么?
这是一种怎样的道德观念?
旧道德:
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
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
妇功
内容
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孩子还没吃过人罢!救救孩子!
——摘自《狂人日记》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
《新青年》索引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夬庵)……………第七卷2号
《我之节烈观》(鲁迅)……………………第五卷2号
《吃人与礼教》(鲁迅)……………………第六卷6号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第二卷4号
《药》(鲁迅)………………………………第六卷5号
《科学的起源和效果》(王星拱)…………第七卷1号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第二卷5号
《白话诗八首》(胡适)………………………第二卷6号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第二卷6号
写什么?
1.抨击旧道德
和旧文化。
《药》鲁迅第六卷5号
(刽子手)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
第二卷4号
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
作者认为复辟帝制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百姓买人血馒头治病?
缺乏民主思想
缺乏科学思想
内容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
自然科学法则、科学
精神、科学方法
专制
迷信
×
×
2.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索引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夬庵)……………第七卷2号
《我之节烈观》(鲁迅)……………………第五卷2号
《吃人与礼教》(鲁迅)……………………第六卷6号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第二卷4号
《药》(鲁迅)………………………………第六卷5号
《科学的起源和效果》(王星拱)…………第七卷1号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第二卷5号
《白话诗八首》(胡适)………………………第二卷6号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第二卷6号
写什么?
1.抨击旧道德
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科学,
反对专制、迷信。
怎么写?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胡适请同学们用文言文编写复电。胡适从中挑选出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文电稿:“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份复电写的确实简练,仅用12字。但我的白话文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
“干不了,谢谢。”
秀才娶妻
话说有个秀才,一日在村里闲逛,看到有张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不错,就把她娶回去了……可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实际情况:乌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
秀才以为: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新青年》索引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夬庵)……………第七卷2号
《我之节烈观》(鲁迅)……………………第五卷2号
《吃人与礼教》(鲁迅)……………………第六卷6号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第二卷4号
《药》(鲁迅)………………………………第六卷5号
《科学的起源和效果》(王星拱)…………第七卷1号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第二卷5号
《白话诗八首》(胡适)………………………第二卷6号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第二卷6号
写什么?
1.抨击旧道德
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科学
怎么写?
3.倡导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04
意义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冲破大学女禁第一人——邓春兰
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刀妃革命”
与溥仪离婚的文绣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社会现象
意义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统计结果如下:
——《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材料二 19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崇拜人物民意测验结果:
——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14 孔子 1
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意义
1919
一群爱国青年在思潮中觉醒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意义
在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一批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陆续创办。
4.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陈独秀说:“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中国封建制度与文化一文不值,急需改弦更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鲁迅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钱玄同和刘半农主张用英语或者法语代替汉语,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
吴虞提出应该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
打倒
孔家店
局限性
文言文 白话文
“妻丧速归” “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
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腹有诗书气自华”。14亿中国人民凝聚力这么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了解我们5000年延续不绝的历史,就能自然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2019年12月19日,习近平视察澳门特别行政区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时强调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面向未来
意义
《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一些青年……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五四运动回忆录》
新生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兴起标志
意义
新文化运动
主要阵地
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堂总结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资本主义化,它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技术
制度
思想
一场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最后的觉悟。那么这场运动过后,谁是挽救中国的人呢?
“静待五四青年之觉醒”……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课堂测试
C
A
3.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提倡新道德  B.提倡新文学
C.提倡民主科学    D.文化平民化
4.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倡用白话写文章的是( )
A.陈独秀  B.蔡元培
C.胡适   D.鲁迅
C
C
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