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五四运动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五四运动 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4 09:0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1.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意义;
3.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军阀政府派出20万华工参加战争勤务,加入协约国对德、奥宣战。战后(1919.1.18-1919.6.28),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举行“和平会议”。实则是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惩治战败国的分赃大会。会议被英、法、美操纵。
1919年1月21日,陆征祥(外交部总长、团长)率顾维钧(驻美公使)、王正廷(南方军政府代表)、施肇基(驻英公使)、魏宸组(驻比公使)等人以战胜国的身份赴巴黎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中国直接收回青岛的长篇说帖,共分甲、乙、丙、丁四部分,全面论述了中国收回青岛主权的正义要求。①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收回青岛主权
五四运动的背景(世界范围)
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决议案(摘录)
德国将按照一八九八年三月六日与中国所订条约,及关于山东省之其他文件所获得之一切权利、所有权名义及特权,其中关于胶州领土、铁路、矿产及海底电线为尤要,放弃以与日本。
德国应将关于胶州领土内之民政、军政、财政、司法或其他各项档案、登记册、地图、地契及各种文件,无论存放何处,自本条约实行起三月内移交日本。
巴黎和会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并加紧了侵华步伐。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这个条约不仅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还提出了其他的无理要求。
五四运动的背景(世界范围)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
一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目的就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五四运动的背景(世界范围)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
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巴黎和会场景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
(1)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废除“二十一条”;
(3)收回青岛等。
结果
结果:
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
民族觉醒争主权

要求: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曹汝霖:时任交通总长,订二十一条时任外交次长
陆宗舆:币制局总裁,订二十一条时任驻日公使
章宗祥:
驻日公使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民族觉醒争主权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时间:
中心:
斗争方式:
主力:
1919.5.4
北京
学生
示威游行
口号:
要求: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天安门
赵家楼胡同
曹汝霖住宅
结果:
学生代表被捕
民族觉醒争主权
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
社会各阶层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中方
外方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结果: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
逮捕在街头讲演的北京大学学生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二)第二阶段
1.时间:
2.主力:
3.中心:
4.斗争形式:
6月3日开始
工人
上海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5.结果:
形式——学生罢课
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6月3日 ,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
形式——工人罢工
上海各界举行民众大会,号召全国罢工罢市来援助学生。6月5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接着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罢工工人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之多。
形式
形式——商人罢市
工商业资本家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举行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结果:
第一阶段(爆发) 第二阶段(扩大)
开始时间
中心地点
主力军
斗争口号 斗争方式
结果
1919年5月4日
北京
学生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集会、游行、罢课
工人阶级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上海
大批学生被捕
取得初步胜利
1919年6月3日
五四运动前期与后期对比表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结合漫画及所学,分析五四运动取得成功的原因。
工、学、商打倒曹、陆、章(漫画传单)
1919年沈泊尘作
民气一致之效果(时政漫画)
1919年马星驰作
合作探究
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团结一致,工人阶级发挥重要作用
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
反帝
反封建
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体现了反帝的要求。
矛头指向以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政府,北洋政府推行的封建统治,体现了反封建的要求。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2: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性质3: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性质1: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革命性
进步性
广泛性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毛泽东
材料一:五四运动最突出的思想贡献就是引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伟大,深入到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进一步传播,促进了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要求成立能领导自己斗争的政党。一个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应运而生。
材料二: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其阶级力量、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和结合课本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
新指导思想:
新领导阶级:
新革命方向: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
地点及主力:北京(学生)上海(工人)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 二十一条”等
五四运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意义:
时间:1919年5月4日
结果: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卖国贼的职务
3、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标志: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堂小结
1.“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
A.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B.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C.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2.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B
D
课堂练习
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4.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
A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天津、陕西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材料三: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运动的情况?根据材料一回答“学生的要求”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6月以后这场运动出现的新变化是什么?
(3)材料三说“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指什么方式?
(4)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哪些精神?
学习他们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五四运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从以学生为主体向以工人为主体转变。
和平请愿、示威游行、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写出2点即可)
5.材料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