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5秒的音乐视频所形成的娱乐速食性,并不构成人们批评抖音的绝对理由,抖音的15秒选择与当下什么都注重快速的追求是一致的。短短几十年,人类在技术上拥有了比此前成百上千年更多的突破。从秒拍、美拍到抖音,只是科技发展的自然走向,而抖音也是一款并不比其他产品更独特的消遣载体。那么,在讨论抖音的时候,我们应该讨论什么?
无疑,抖音的用户极易从软件使用中获得快乐,“停不下来”是许多青少年共同的反应。这种心理并非是简单地满足于消磨时间。针对某一特定对象,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在“体量/时间=效率”的公式推导下,耗费时间越短一定收获越多,那一瞬间对快乐的感受也最浓烈。自然地,“看抖音视频——快乐”形成了奇妙的因果联系,而15秒的超速获取就成了打开大众快乐心情世界的超短密码。这样的交换划算吗?看起来似乎毋庸置疑。
然而,我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无数个15秒的叠加恰恰成了杀死时间的利器,高速和短暂为我们织出了21世纪最大的陷阱。这也是2018年4月抖音视频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的根本原因。无论是90分钟的时间提示功能,还是单日2小时的时间锁功能,其共同指向的都是用户在这款产品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关闭软件之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这种反应,正好说明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真正的乐趣究竟是瞬时的陶醉还是应当以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时长及深度为衡量标准?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
网络时代,人们对快乐的理解更趋多元,“发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标准,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同样都是对对象的迷恋,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对抖音的追捧似乎和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无异:“……让我沉浸其间,甚至没有时间去遐想。我那么迷恋,近乎精神失常,以至自己想起来都要发笑。然而我兴致并未稍减,因为在这样的境况中,我只会无拘无束地听从我的喜好。”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但某种喜好为何吸引我?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告诉自己这一点的理智。
人们对喜好的培养无法建立在外界环境的强制之上。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的方式控制普通用户的兴趣必然行不通。已经开始走向成年的“00”后们,本就生在一个娱乐的时代,更不用提无数的娱乐软件、平台是如何通过变现在普通用户身上实现了巨富的梦想。而这种单向商业价值只会促使更多的商家投入到相似产品的开发中。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如今的抖音15秒也在不断尝试和真实的生活增加联系,有时间限度的“展示”功能在一部分人那里成了宣传品牌的重要途径,如取得巨大轰动的“西安城市名片”正是利用抖音进行的一次正向创意。
从实践的角度说,今天的人们在科技与自我之间呈现出了迷失的状态。当人类无法抗拒技术的魅力或牵引时,我们起码应当选择更有益的态度,来思考如何利用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价值。
(摘编自吴卉《抖音的时间成本与大众的快乐密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抖音和其他网络娱乐产品一样,是一种消遣载体,它让用户极易从使用中获得快乐。
B. 针对用户在抖音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抖音视频已经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
C. 今天的人们对快乐虽然有着多元的理解,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
D. 现实中,我们无法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方式来控制用户对抖音视频的喜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否定了用娱乐速食性来批评抖音的说法,同时提出如何看待抖音的问题。
B. 文章引用法国哲学家卢梭的话旨在论证人们对快乐的理解更趋多元。
C. 文章用“西安城市名片”事例论述抖音在增强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方面有了积极尝试。
D. 文末指出人们当下的迷失状态,提醒人们用有益的态度去思考科技为生活创造价值。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抖音里15秒的视频可以让人们用超短时间达到收获强烈快感的目的,这种交易划算。
B. 抖音视频满足了我们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需求,与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是一样的。
C. 关闭抖音视频后会产生巨大空虚感,这说明抖音视频只是瞬时的陶醉,并不值得拥有。
D. 越来越多的商家投入到抖音相似产品的开发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商业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使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并且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学习时报》2020年7月27日)
材料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库(FAOSTAT)
材料三: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 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 亿人的口粮,价值高达2000 亿元。一方面,是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另一方面,是粮食安全面临多重压力。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加强粮食安全既要开源,更要节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们今人更不能浪费口粮,糟蹋社会资源。
国际上,一些国家已经将“餐桌浪费”上升到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的高度进行立法限制,剩菜超出规定分量时,消费者会被罚款,对浪费行为不予提醒的餐馆也会受到处罚。
(摘编自《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人人有责》,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四:
近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合编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发布。报告提到,2019年,全球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与2018年相比增加1000万,与5年前相比增加近6000万。2020年,全球预计将至少新增约8300万饥饿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过1.3亿。报告分析,受饥饿问题冲击最为严重的地区分别为非洲(19.1%)、亚洲(8.3%)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7.4%),至少25个国家今年将面临严重饥荒风险,全球濒临50 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联合国副秘书长洛科克发布了总额为103亿美元的募捐呼吁,以帮助低收入和脆弱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其中,世界粮食计划署所需款项占到了一半以上,包括49亿援助资金和用于预防饥荒的5亿特别款项。
“许多饥荒背后的原因并非食物供应能力的减少,而是社会和经济因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提出,人为造成的粮食流通和供应受阻让依赖粮食进口的地区面临严峻考验。为确保国内供应,疫情发生以来,俄罗斯、越南、埃及、印度等多个国家限制甚至停止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而那些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更是陷入了极大的被动。
(摘编自《观察: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安全形势严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粮食年总产量均保持在4500万吨以上,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B. 从2005年到2015年,我国粮食年总产量整体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2015年之后,增速逐渐放缓。
C. 据联合国发布数据表明,2017年中国的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低于稻谷和玉米,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D. 2017年我国三大谷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均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其中稻谷单位面积产量优势最明显。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既为国家长治久安奠定基础,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B. 近五年,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呈增长态势,说明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世界不少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C. 疫情发生以来,俄罗斯、越南、埃及等多个国家限制或停止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链受到较大冲击。
D. 阿马蒂亚·森认为,正是由于人为造成的粮食流通和供应受阻,依赖粮食进口的地区才会发生饥荒。
6. 如何更加有效地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关大妈
茹志鹃
一个黑黑瘦瘦的解放军,胸前挂满了勋章,急急地跑上小土坡,就见一座朝南的新瓦房。这军人煞住了脚,慢慢推开院门。院里寂静无人,堂屋的门敞着,一眼就望见上面的大牌匾,上面矫健的五个大字“游击队之母”。这里就是关大妈的家,就是他日夜思念的地方。
七年前,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三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大家都叫它“穷鬼滩”。
天色阴沉,黯淡。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没有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
关大妈在这一带,真是个出名的心软命硬的人。她二十三岁那年,刚怀了孕,丈夫就死了。从此,她一个人上山砍柴,挑水煮饭,挺了个大肚子,有天大的苦楚,都搁在自己心里。那年腊月初四,邻居发现她两天没出门,第三天她出来了,脸肿了,嘴唇破了,微笑着告诉大家,她生了个儿子。关大妈就是这样一个人。
关大妈在儿子桂平的坟前,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内,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
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
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关大妈不由自主地退后几步,只见一个人,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怔住了,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吗?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道从哪来的力气,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
淸剿队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老总啊!这里是多年的乱坟场,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游魂的,老总,你可不能吓我这老太婆呀!”
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
“孩子,我们快回去吧。”
她话还没说完,自己就坐在地上,腿软得怎么也站不起来了。
一路上,两个人也不知谁扶着谁,跌跌撞撞地走着,走进那所孤单单的草房。
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欢喜,原来自己救的小伙子,就是敌人悬赏十两黄金的新四军游击队员倪老虎,老百姓都叫他猫子。
在游击队活动的边缘区里,新増加了一个红色的“点”。这就是土坡坡上关大妈的那所茅屋。
她还是吃素,也常到儿子坟上去,不过除此之外,她常常会莫名其妙地背上个粪筐,到陌生的村里捡牛粪,也会突然地到敌人据点里去买一篮子豆腐回来。
冻结了的大地,给太阳融化了,剩下最后一点凉意,也叫春风吹跑了。一九四九年的春天,伴随着长江两岸的炮声,来到了江南人民的心里。
黎明前的夜,更黑更深。清剿队不分日夜,不管大小道路,到处闻着,嗅着,埋伏着。
猫子已有两个月没到关大妈家来了。这一天早上,乡长金克己,脸色刷白,气喘喘地站在门外,门一开,就拉着关大妈往里跑。一边跑,一边摸岀一个折得四方的、像豆腐块的硬纸,塞给关大妈,一边急急地说道:“妈妈,不要怕,今晩猫子会到你这里来,把这东西交给他,告诉他,这东西是用命换来的!”
关大妈回到屋里,慢慢地把纸摊开,上面划满了歪歪扭扭的点点线线。关大妈猛然想起:“这大概就是人常说的地理图吧。”
这一天的日子,似乎过得特别慢,特别安静。直到天黑透了,才见猫子急匆匆地进来。
他接过纸去,慎重地和关大妈说:“妈妈,我去了,不定什么时候回来,再过些时候,这里天亮了,日子就好过了。”
不知哪里惊起一群宿鸟,呱呱地掠过屋顶,朝后山飞去。
“孩子,快走吧!”
话音还没落地,就听外面的狗,远远近近一齐狂叫起来。猫子从门缝张望了一下,就见几十个清剿队的家伙正包抄村子。
江边的炮声,隐隐地响着。
微微的星光下,薄薄的茅屋顶变得灰白。残缺的茅屋屋檐的影子,投在屋子当腰的泥墙上,就像一道奇妙的花边。
关大妈定了定神,看住屋边那堆草,心里镇静下来,慢慢从身上摸岀了一盒火柴……
黑烟冲上天,火光照亮了院子,村子,烧红了半个天,火,在跳着,火舌舐到了屋檐。
“救火啊!着火啦!”
从院子到河边,都是人,都是水,喊的叫的,火光冲天。
猫子早挤到河边,有些在家过夜的年轻人,也趁乱悄悄地跑了。
江边的炮声,隆隆滚来,正像久旱后的雷声。
阳光从天窗上,斜斜地透进来,匾上“游击队之母”五个大黑宇,显得更加光辉灿烂。
那军人肃然地站在横匾下,把自己胸前的勋章,一个一个摘下来,放在长条桌上。背后的院门推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稳步走了进来,她眯缝着眼,盯住这军人看了半晌,才轻声说道:“猫子,可把你盼来了。”那里,五个黄灿灿的勋章,静静地摆在母亲的桌上。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被老百姓称为“猫子”的游击队员,却被敌人称之为“老虎”,可见他是一个让百姓亲近,让敌人惧怕的英雄。
B.儿子桂平曾说“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正是这朴素的阶级觉悟,成了关大妈临危救助革命者倪老虎的直接动力。
C.第六段插叙对关大妈的介绍,既写出了她命运的不幸,突出了她性格的坚强,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关大妈在坟场奋不顾身的去救“猫子”,是因为她认出了“猫子”是儿子的朋友,隐约猜到了“猫子”的身份。
8.文中两处画线句的环境描写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为什么将“关大妈”称为“游击队之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留侯张良者,字子房,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父平,相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柰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婚姻。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相韩故/
B.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相韩故/
C.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相韩故/
D.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相韩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留侯中的“侯”是我国古代爵位中的一种,在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C.“拜良为厩将”中的“拜”,古代指按一定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D.婚姻,在本文中为古今异义词,古意是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张良血气方刚,胆量过人。当韩被秦国灭亡后,他用尽自家财产为韩报仇,不畏惧秦的强大。
B.张良审时度势,懂得隐忍。在行刺秦王失败之后,他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更改姓名,躲藏起来。
C.张良眼光锐利,善于辞令。当刘邦想把珍宝、美人等留下享用时,他以秦亡国为例,独自规劝刘邦。
D.张良有情有义,忠心耿耿。当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他没有选择逃离,而是给刘邦出化解之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题衡阳泗州寺
张抃
一水悠悠百粤通,片帆无奈信秋风。
几层峡浪寒舂月,尽日江天雨打篷。
漂泊渐摇青草外,乡关谁念雪园东。
未知今夜依何处,一点渔灯出苇丛。
【注释】①张抃:唐朝将领,孝昌(今湖北孝感)人。②雪园:地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中的“悠悠”一词写出“一水”的多种情态:悠长、从容不迫地流淌的样子。
B.“几层峡浪寒舂月”写汹涌的峡浪冲荡着倒映在水中的明月,“舂”字颇具表现力。
C.尾联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运用点染,用景物来渲染情感。
D.全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拓展了表现空间。
15.全诗用哪几组意象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7分)
16.《沁园春·长沙》回忆同学年少时,意气风发,强劲有力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 __。”
17.《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动物侧面烘托诗人害怕打破康桥宁静的这种心情。
18.《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19.《论语》中孔子认为即使是普通人,也应该有坚定的信念的一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迫在眉睫。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________,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________。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一目了然,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实施 完善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实施 完备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施行 完备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施行 完善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23.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四、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中记载到子游曾公开批评老师孔子,而孔子公开及时向学生认错。孔子经常表扬那些好学的学生。如“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课上到最后,不偷懒的只有颜渊。)同时也会批评懒惰的学生。学生不仅是孔子的朋友,也是可以“三人行,必有我师”之人。有这样的学生,是老师的一种幸福;如何面对这样的学生,则是对老师的一种考验。
你和你的老师之间有怎样愉快或不愉快的故事?在你心中,现实或者理想的师生关系什么样?请围绕“师生关系”,结合你的经历和思考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及解析
1. C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C项,“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理解错误,文中说“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
2.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论证对象分析错误,“论证人们对快乐的理解更趋多元”分析不当,原文是说“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应是论证了人们都会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听从自己的喜好。
3.D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这种交易划算”判断不当,从文中“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及“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可知;
B项,“与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是一样的”说法错误,文中“似乎”两字表明了作者并不赞成这一说法;
C项,“并不值得拥有”说法绝对,从原文“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以及“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可知。
4. C
5. D
6. ①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把粮食安全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材料一)
②普通民众要强化粮食安全的危机意识,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材料三)
③世界各国要加强国际合作,打破政治和贸易壁垒,对粮食问题突出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帮扶救助。(材料四)(一点2分)
7.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C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错误,第六段插叙关大妈的事情只是写出了她命运的不幸,突出了她性格的坚强,为了给下文关大妈在坟场奋不顾身的去救“猫子”做铺垫。
8.①第一处通过“乌云”“老鹰盘旋”等景物描写渲染了阴沉、压抑和紧张的氛围(1分),暗示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1分)烘托了关大妈当时内心的悲伤(1分);②第二处通过太阳融化冻结的大地,春风吹跑凉意的描写营造了春回大地的新生之感,(1分)暗示了革命即将取得胜利。(1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1分)
9.(1)关大妈有“母亲”之实:是游击队员桂平的母亲。(2)关大妈有“母亲”之为:为游击队提供活动联络点,确保了游击队的信息传递。(3)关大妈有“母亲”之义:英勇拯救游击队员,舍命救猫子,为游击队员们脱险不惜烧掉自己的房子。(4)称关大妈为“游击队之母”,体现了大家对关大妈的敬意。(任答三点得6分)
10.A
11.B “成年才取名定字”说法错误,取字是成年后。
12.C “独自规劝刘邦”说法错误,文中“原沛公听樊哙言”说明樊哙也劝了。
13.(1)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说服沛公,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得分点:数(多次)、说(说服)、善(赞美、赏识)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项伯于是连夜急驰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想让张良跟他一起离开。(得分点:夜(在夜里)、之(到)、欲与俱去省略句(欲与之俱去)各1分,语句通顺2分)
14.D “前四句主要是虚写,后四句主要是实写”错误。应是“前四句主要是实写,后四句主要是虚写”,“雪园”是联想之景,“一点渔灯出苇丛”是想象之景。故选D。
15.①用悠悠一水中的片帆、一点渔灯这些意象表达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②用秋风、寒月、雨打篷这些意象表现诗人漂泊远方的凄凉心境;
③乡关、雪园东这些意象流露了诗人的殷殷思乡之情。
(一点2分)
16.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7.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匹夫不可夺志也。
20.D
【解析】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施行的内容较具体。如“施行手术”。另外,施行还可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的效力。如“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实施:是实际施行,如实施这个方案,落实它。“完备”和“完善”,同为全部都有了之意。“完备”,着重指齐、齐全,常形容材料、条件、论据等。“完善”,兼指完备而良好。常形容设备、组织、制度、公式等。
21.B
【解析】文中画横线句子语病有二:其一,“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
主语残缺;其二,“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
22.C
【解析】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除A、B两项;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
23.(1)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自己的边邑,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削减,将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
(既:已经;封:使……成为边邑;肆:扩张,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微:假如没有;因:依靠;敝:损害,各1分。句意通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