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智取生辰纲》课件(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智取生辰纲》课件(共5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4 18:3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智取生辰纲
预习
◎你看过小说《水浒传》或据此改编的影视作品吗 最喜欢其中哪个人物 试把这个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本文语言是元明时期的白话,很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跟现代汉语不同,阅读时要加以留意。
预习
你认识这些人物吗?
预习
你认识这些人物吗?
预习
你熟悉这些情节吗?
预习
你熟悉这些情节吗?
预习
嗔     虞候
朴刀 恁地
聒噪
(chēn)
(yú)
(pō)
(nèn dì)
(guō)
预习
《智取生辰纲》出自《水浒传》第十六回,作者 ,元末明初小说家。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是《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
施耐庵
预习
“智取生辰纲”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杨志奉命押运生辰纲途经黄泥冈,被吴用、晁盖等人用计劫走。杨志因为无法交差,被迫流落江湖,后来在二龙山落草。吴用等人也因为官府追查,去梁山落草。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汉族,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搜集并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创作“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作品背景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作品背景
这支起义军,人数不多(但也决不止36人),但战斗力很强,在群众中甚有影响,曾经给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宋江等起义的年代大约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后三年多。
作品简介
《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九纹龙史进因为得罪了官府,被人告发,出于无奈,只得投奔外乡。后来碰到了一个下级军官鲁达,二人在酒楼谈天,得知酒楼卖唱父女受当地恶霸郑屠的欺凌,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郑屠。事后弃职逃亡,转去五台山出家,法名“智深”。
作品简介
鲁智深受不了佛门清规戒律的约束,寺中长老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开封)大相国寺看管菜园。在此期间,他在偶然的情况下结识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当朝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贪恋林冲妻子的美貌,设计陷害林冲,诬陷他“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幸亏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才得以化险为夷。林冲发配沧州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仇人,上了梁山。
作品简介
梁山附近有个当保正的晁盖,得知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便由吴用定计,约集了其他七名好汉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杨志丢了“生辰纲”,不能回去交差,就与鲁智深会合,占了二龙山。
本文内容
作品简介
郓城有个好汉叫宋江,他的情妇阎婆惜与人私通。在探知宋江与梁山强盗有来往后,她百般要挟。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奔小旋风柴进庄上,结识了武松。武松与宋江分手后,在景阳冈上打死猛虎,成了英雄,之后去阳谷县当了一名武官,碰巧遇见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可是他的嫂子潘金莲却不守妇道,趁武松外出,私通西门庆,毒死武大。武松归后察知其情,杀了二人,给兄长报了仇。事后他被发配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全家,也转去投二龙山安身。
作品简介
宋江与武松分手后,到了清风寨寨主花荣那里,不久被父亲召回,因被人告发,发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题“反诗”,又被判处死刑,幸得梁山弟兄劫法场救出。宋江执意要回家探父,又屡遭危险,终于上了梁山。
作品简介
随后,经过三打祝家庄,出兵救柴进,梁山声势甚大。接着又连续打退高太尉三路进剿,桃花山、二龙山和梁山三山会合,同归水泊。而后,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卢俊义经历几多曲折也上了梁山。梁山义军大破曾头市,又打退了朝廷几次进攻,其中好些统兵将领也参加了梁山聚义。最后,梁山共招募了一百零八个好汉,有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作品简介
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招抚。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统治者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征方腊。连年的战事,弄得一百零八条好汉最后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然而,就是这些幸存者也未能逃脱接踵而至的厄运。统治者眼见梁山好汉们势孤力单,便在封官赏爵后不久,对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卢俊义被分别用药酒、水银毒死,李逵又被宋江临死时拉去陪葬,吴用、花荣也在蓼儿洼自缢身亡。
作品简介
第1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2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3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作品简介
第4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5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6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作品简介
第7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8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9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作品简介
第10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11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12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作品简介
第13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14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15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作品简介
第16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解读文本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一个情节: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2.两条线索:找出本文的两条线索。
3.三个人物:分析本文主要人物的形象。
4.四类写景:本文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解读文本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5.五种“智”慧: 标题“智取生辰纲”,“智”在哪里?
解读文本
杨志受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故事开端了。
五月中旬,天气酷热难当,杨志却叫随从军士晚出早息,顶着烈日赶路,众人怨声载道。到了黄泥冈,众人不顾杨志劝阻,放下车子休息,吴用等人化成贩枣商人,也歇息在此。这是故事的发展。
1.一个情节: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解读文本
白胜装扮成卖酒汉子沿路叫卖,杨志担心酒里有毒,阻止军士买。吴用等人先买了一桶喝,再从另一桶里舀了一瓢,并借机暗中下了毒。杨志等人不明就里,糊里糊涂买了酒喝,结果一个个晕倒,生辰纲全部被吴用等人劫走。这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与结局。
1.一个情节: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解读文本
开端(1-7)
杨志押送金银担
军汉天热行路哭
你能结合将选文划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吗?
解读文本
发展(8-11)
黄泥冈军汉歇凉
黑松林吴用下药
你能结合将选文划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吗?
解读文本
高潮(12-13)
众军喝酒中巧计
好汉智取生辰纲
你能结合将选文划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吗?
解读文本
结局(14)
打破谜底说根由
枣客原是七好汉
你能结合将选文划分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吗?
解读文本
小说虽然较长,但条理清晰,得益于线索的串联。围绕生辰纲的争夺,采取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2.两条线索:找出本文的两条线索。
解读文本
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纲,写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
暗线是晁盖、吴用一行人智取生辰纲,写团结智取。
2.两条线索:找出本文的两条线索。
明线和暗线的作用是什么?
解读文本
明暗双线,最终交织于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两条线索交织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为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发展服务,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2.两条线索:找出本文的两条线索。
解读文本
杨志、吴用、老虞侯。
3.三个人物:分析本文主要人物的形象。
解读文本
绰号“青面兽”的杨志,是课文中着墨最多的一个,他一路小心,事事留心,但护冈还是失败了,是否证明杨志就是一个愚蠢的人呢?结合《水浒传》原著,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杨志身处江湖,深知押送生辰纲的凶险,推辞不得,才做了精心的安排。但杨志又有性格的弱点,他急功近利,粗暴蛮横。“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激化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军汉中“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杨志的群众基础彻底动摇了。
3.三个人物:分析本文主要人物的形象。
解读文本
老督管在“东京太师府”做奶公,门下军官对他都是诺诺连声,“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抬举你做个提辖”从这些语气中可以看出,老督管根本就没有把杨志当做领导,甚至还有点鄙视。站在军健、虞侯一方,孤立杨志。
3.三个人物:分析本文主要人物的形象。
解读文本
吴用,是取冈成功的关键人物,他利用酷热的天气,设计在酒中下蒙汗药,扮做行商的客人,让百胜欲擒故纵,无论杨志怎样猜测,怎样提防,他们好像全然了解杨志的心理,不得不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3.三个人物:分析本文主要人物的形象。
解读文本
推动情节
开篇写天气酷热。“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一个“热”,推动情节发展。杨志怕劫匪早凉打劫,因而“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中午天热,劫匪也嫌热。这样,迎着酷热赶路,就产生了内部矛盾,就有了在树林歇息,就发生了买酒解渴的情节。没有天热,故事不会照此发展,计将不出。
4.四类写景:本文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解读文本
埋下伏笔
“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石头上热,都疼得不能走路”。实在走不了了,军士要歇,杨志不允,打将起来,争执不下,忽逢贩枣客,正值精疲力竭,口干难忍之时,岂不喝酒尝枣?此时景物描写,为买酒中毒埋下伏笔。
4.四类写景:本文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解读文本
暗示背景
卖酒挑担汉子白胜唱词“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除了烘托天气炎热气氛外,还暗示当时的社会背景——贫富不均,两极分化。这种背景,就是阶级矛盾的根源,也是劫取生辰纲的大背景。
4.四类写景:本文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解读文本
设置场景
本文的景物描写,大多设置在树林里。这是双方斗智的主战场。一到此地,“杨志却待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这是能藏人的处所;“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这是能歇息的处所;“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这是虽能让人暂时凉快但又出现陌生人的处所;“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这是一个能演戏,能设计的处所。
4.四类写景:本文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解读文本
以逸待劳之“智”
杨志一行,昼夜潜行,风尘仆仆,加之害怕劫匪,不敢明目张胆走大道,专挑山路而行。“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且天气酷热难当,因而身心疲惫,加之矛盾迭起,遂成疲劳之师。
而吴用一行,早早赶到此地,早早歇息妥当,早早设计以待,张开口袋,等着这群疲劳之徒入套,如此这般以逸待劳,焉有不胜之理?
5.五种“智”慧: 标题“智取生辰纲”,“智”在哪里?
解读文本
以假乱真之“智”。
杨志害怕喝酒被蒙汗药麻翻,阻止军士买酒时,“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假意置气。乱对方军士。
贩枣子的客人早就等在一旁,假意询问,假意买酒。而白胜假意不卖,贩枣客假意生气,假意抢夺,假意指责,逃往树林……这一出戏演得自然真切,足以以假乱真,既证明此酒无毒,又挑逗杨志麾下军士饥渴难忍的味蕾。正所谓演戏演全套,谁能说出这是真还是假?
5.五种“智”慧: 标题“智取生辰纲”,“智”在哪里?
解读文本
以和胜乱之“智”。
杨志吴用,分别为两军主将。但两军氛围截然不同。
先看吴用这边,军师吴用稳坐中军帐,安排白胜卖酒,安排枣客买酒,安排树林偶遇,整个流程井然有序,各司其职,士气高涨
而杨志这边呢?本来老督管就瞧他不起,加之杨志地位不高,只是临时当差。而杨志为了完成此次任务,不顾自己的地位身份,逼着军士虞侯走山路,赶时间,脾气急躁粗暴,激起内部矛盾,形成对立两派,士气低落。
两军对垒,彼竭我盈,吴用取“和”,孰胜孰负,高下立判。
5.五种“智”慧: 标题“智取生辰纲”,“智”在哪里?
解读文本
以虚胜实之“智”。
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实实虚虚。
吴用等人智用计谋,在于虚实之间。两伙客人,一伙打扮成贩卖枣子的商人,人数多,以“实”消除了杨志等人的戒心;另一伙客商仅有一人,通过巧妙的配合,以“虚”暗中完成下毒:吃枣多的时候要喝酒解渴;喝酒多了要吃红枣充饥。这是实,是阳谋;“买而不买—喝酒买酒—绕酒夺酒—巧下蒙汗药”等环节欲擒故纵,这是“虚”。虚实之间,真假难辨。
5.五种“智”慧: 标题“智取生辰纲”,“智”在哪里?
解读文本
以智斗智之“智”。
劫生辰纲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经典的斗智斗勇的过程。但最后结果是生辰纲被劫,是杨志不“智”吗?
非也。且看杨志,可谓有“三智”——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不可谓不“智”。但在吴用眼里,这三招形同虚设。杨志一行行踪早露,在自以为安全时,被堵在树林里,“抓”个正着;杨志时辰再怎么变,但总得歇息,总得经过此地,于是,被吴用“候”个正着;杨志路径再变,此乃必经之地,万变不离此地,最终“倒”个正着。
5.五种“智”慧: 标题“智取生辰纲”,“智”在哪里?
解读文本
以逸待劳之“智”
5.五种“智”慧: 标题“智取生辰纲”,“智”在哪里?
以假乱真之“智”
以和胜乱之“智”
以虚胜实之“智”
以智斗智之“智”
解读文本
从细节看,还有多层智慧频出:
“碰面”之智;“用托"之智;“卖酒”之智;“喝酒”之智;“下药"之智……
5.五种“智”慧: 标题“智取生辰纲”,“智”在哪里?
解读文本
单看下药过程,其“智”令人叹为观止:
一揭一兜:麻痹对方,给对方造成吃了一桶还想再吃的假象。
一拿一吃:动作干净利索,拿上就吃,钱都沒付,也不管里面有没有蒙汗药,故意告诉对方我们吃了第二桶酒也没有问题。
一夺一倾:动作敏捷、表演逼真巧妙,看不到有任务下药的机会。
5.五种“智”慧: 标题“智取生辰纲”,“智”在哪里?
解读文本
一丢一骂:我本小本生意,岂容你们占便宜,假装愤怒气愤,双簧演到极致,下药成功。
吴用用“智”,在于层出不穷,在于虚实变化,在于因地制宜。
5.五种“智”慧: 标题“智取生辰纲”,“智”在哪里?
解读文本
杨志首先是一个谨慎精明的押运官,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人。
在这场英雄与英雄的较量之中,杨志失败了,结合文中杨志言行的语句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丢失生辰纲的原因又有哪些?
丢失生辰纲,客观原因是梁中书的生辰纲本质上就是不义之财,同时,吴用等人准备很充分,团队协作好。主观原因是杨志有失误,他没有亲自挑选精兵强将,不善沟通,不讲策略,不善团结,不坚持行事原则,盲目从众。
英雄的较量
智慧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