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地貌的观察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 地貌的观察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24 11:2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地貌的观察
地貌的观察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了解地貌观察的基本顺序,熟悉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
2、掌握规范记录、描述观察结果的方法。
3、了解地貌观察实践的过程,理解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新课导入
100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我国首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在勘测八达岭线路段时,发现该路段线路坡度大,火车爬坡困难。他巧妙地将线路设计成“人字形”,不仅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还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杰作。
“人字形”设计是怎样降低线路坡路的?我们在观察地貌时还应关注哪些方面呢?
溶蚀地貌
流水地貌
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
地 貌 类 型
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高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原
山 海拔在500米以上,
地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盆 四周高,
地 中间低。
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丘陵
海拔在200—500米,
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和缓。
基本地形
世界地形图
中国地形图
地貌的观察


高原
丘陵
盆地
山地
地 形 海 拔 地 形 特 征 等 高 线 特 征
平原 200米 以下 宽广平坦 等高线稀疏
高原 500米 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 内部起伏较和缓 高原面上等高线稀疏,
边缘等高线较密
山地 500米 以上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地势起伏大 等高线较密集,山顶
呈闭合曲线,内高外低
丘陵 200-500米 地势起伏较大 与山地相似
盆地 不一定 四周高中间低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基本地形
山顶
鞍部
山脊
陡坡
山谷
缓坡
山体部位
山体部位
山顶
鞍部
山脊
陡坡
山谷
缓坡
山体部位
地貌的观察
观察的顺序
观察的内容
地貌
01
02
地貌观察的顺序
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然后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线、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观察:青藏高原
宏观
微观


地貌观察的顺序
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然后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线、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观察:青藏高原
宏观
微观


障碍物较多
视野广阔
选 择 观 察 点
地貌的观察顺序
地貌观察的顺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
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
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
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宏观
微观


地貌的观察
辅助观察手段
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无人机等
位置视野开阔
地势较高
障碍少
观察微观地貌
坡度 坡向
观察宏观地貌
基本地形
高度







山体部位
地貌的观察
高度/米
0
-2000
2000
4000
6000
A
相对高度
海 拔
C
海拔
相对高度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地球表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绝对高度。
B
地貌观察的内容
海平面
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
水平距离
垂直距离
坡度角
=
垂直距离
水平距离
坡度大小
坡度角
=
坡度
地貌观察的内容
山顶
等高线稀疏
缓 坡  
等高线密集
陡坡
500米
500米
坡度识别
地貌观察的内容
太行山脉
东南迎风坡
多地形性降雨
地貌观察的内容
坡向
山南水北为阳 水南山北为阴
地貌观察的内容
坡向
呈“之”字形的公路
梯田—雕刻在大地上的等高线
坡度的影响
坡度
反映地貌类型的陡峻变化
高度
确定地貌类型及地面的起伏状况
坡向
影响坡地上的热量、水分状况
高度
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和空间分部等
其他
地貌观察的内容
坡度
反映地貌类型的陡峻变化
高度
确定地貌类型及地面的起伏状况
坡向
影响坡地上的热量、水分状况
高度
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和空间分部等
其他
地貌观察的内容
地貌的观察
1.观察顺序:
(1)地形地貌:基本地形 常见地貌
(2)山体特征:山谷 山脊
从宏观到微观
2.观察内容
(1)高度: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2)坡度: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比值
(3)坡向:阳坡 阴坡 迎风坡 背风坡
板书设计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题。
1.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
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
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随堂练习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下题。
3.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①线和②线两个方案,
②线方案与①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高
随堂练习
4.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 ( )
2千米
1千米
5千米
5千米
C.
D.
A.
B.
随堂练习




敬 请 批 评 指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