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夯实基础练习
知识点1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诗序》中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羊以其善良知礼、外柔内刚而成为青铜器着力表现的对象,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结合材料,商朝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器有 (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中华世纪鼎 D.大盂鼎
2.某出土墓中的殉葬品达1400多件,仅青铜器一项就有400多件。其中有一方鼎通高82厘米,仅次于同一朝代的司母戊鼎。据此推断,该墓修筑于 ( )
A.商朝 B.西周 C.夏朝 D.河姆渡时期
3.周王朝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的规定,这说明当时 ( )
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青铜器使用范围广泛
C.青铜器主要用作食器 D.青铜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等级
4.《周礼》载,“金有六齐(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说明当时的工匠在青铜器的制作中,已能准确掌握铜、锡的比例。这反映了 ( )
A.甲骨文的书写技巧 B.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5.下图是西周青铜器利簋。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商周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 )
A.铸造业方面 B.制瓷业方面 C.造船业方面 D.纺织业方面
6.青铜铸造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
A.司母戊鼎 B.利簋 C.四羊方尊 D.三星推青铜面
知识点2 甲骨文记事
7.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 )
A.夏 B.商 C.西周 D.秦
8.2021原创]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这说明甲骨文 ( )
A.年代最早 B.造字成熟 C.内容丰富 D.影响深远
9.“一片甲骨惊天下。”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天文历法等
②甲骨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③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读史明智,鉴往知来。我们可以从我国数千年来抗击疫病的历史中汲取对当下疫情防控的启示。假如商代有“瘟疫”,那有关“瘟疫”的文字记载可能出现在 (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牌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知识点3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最原始的和最进步的造字方法分别是 ( )
A.象形形声 B.会意象形 C.象形会意 D.形声象形
12.象形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下列象形文字中,表示汉字“牛”的是 ( )
1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字的国家之一。下列文字或符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甲骨文 ②金文 ③刻在陶器上的符号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中考模拟演练
1.2020安徽中考]下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2.右图为清代潍县籍收藏家陈介祺收藏过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命而铸。它属于 ( )
A.酒器 B.食器 C.乐器 D.礼器
3.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而铸,重达832.84千克,至少需要1000千克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这反映出商代青铜铸造业 ( )
①规模宏大 ②组织严密 ③分工细致 ④种类单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甲骨文有多种造字方法,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纯粹利用图形来当作文字使用。随着时间发展,文字的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如日、月、水、火等。这种造字方法是 ( )
A.形声 B.会意 C.象形 D.指事
5.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6.2020广东汕头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虽然甲骨文这一高度成熟和丰富的文字形态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在中原大地上出现,但是到了春秋后期,汉字逐渐脱离了甲骨形态,所以甲骨文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材料二
材料三 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1)请写出材料一中甲骨文的两种造字方法。(2分)甲骨文对研究中国文字有重大意义,我们应如何评价这种文字?(2分)
(2)材料二图一中的青铜器具有怎样的地位?(2分)图二是该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青铜文明的感想。(2分)
(3)据材料三,说明西周青铜器的制造有何新特点。
(3分)呈现出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夯实基础练习
1.B
[解析]本题考查四羊方尊。根据题干中“德如羔羊“造型奇特”可知这一青铜器是羊造型,B正确。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但其造型古朴方正,不符合题目中“造型奇特”的要求,A排除。中华世纪鼎是司母戊鼎的现代仿制品,不符合题意,C排除。大盂鼎是西周炊器,时间不符合,D排除。
2.A
[解析]本题考查司母戊鼎的铸造时间。根据材料中“同一朝代并结合所学可知,司母戊鼎为商代的青铜器,故A项正确,B、C两项排除。河姆渡时期尚未出现青铜器,D项排除。
3.D
[解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功能。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从食器等发展到礼器,再到成为权力的象征。材料提到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在青铜器使用数量上的差别,反映了权力的等级,说明青铜器已经成为权力的象征.故选D
4.D
[解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材料说明了当时铸造青铜器有六种调配铜、锡比例的配方,反映了当时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高超.故选D
5.A
[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铸造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题干材料反映出我国商周时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铸造业方面.故选A。
6.A
[解析]本题考查司母戊鼎。依据所学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其中,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故选A。
7.B
[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出现的朝代。我国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甲骨。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B
8.C
[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特点。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根据材料中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可知甲骨文的内容丰富.故选C
9.D
[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②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
10.
[解析]木题者甲骨文。由“假如商代有‘瘟疮“有关‘瘟疫的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故A项符合题意。
11.A
[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中,最原始的是象形,最进步的是形声.故选A
12.B
[解析]本题考查象形文字。A项是“人”字;B项是“牛字;C项是“水字;D项是“日字.故选B项。
13.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字的发展。我国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刻在陶器上的符号;商朝出现甲骨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周代数量明显增加.故选D
中考模拟演练
1.B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汉字“鱼从甲骨文先特合单历程,可知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故B符合题意;“汉字繁到简,排除C;汉字有多种造字方法,排除D
2.D
[解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功能。依据所学可知,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西周的青铜器毛公鼎,是毛公为铭记周王册命而铸,是重要的礼器。故D项符合题意。
3.A
[解析]本题考查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根据材料中“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而铸,重达832.84千克,至少需要1000千克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可以看出,商代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材料不能反映商代青铜铸造业种类单①②③正确.故选A
4.C
[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根据材料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纯粹利用图形来当作文字使用。随着时间发展,文字的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并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选项C符合题意。
5.B
[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文字,图片体现出甲骨文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由此可知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故B项符合题意。
6.
(1)象形、指事、会意等。(写出两种即可,2分)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分)
(2)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2分)反映了商代工匠的聪明才智,体现了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2分)
(3)酒器减少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增多,实用性增强(3分)西周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等。(3分)
[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青铜器。
(1)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等。甲骨文对中国古文字的研究有重大意义,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材料二图一中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结合材料二可知,司母戊鼎的制作反映了商代工匠的聪明才智,体现了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3)据材料三中“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可知,西周青铜器制造的新特点是酒器减少,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增多,实用性增强。呈现出这种特点的原因是西周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