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5 第三单元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新命题导向自测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卷15 第三单元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新命题导向自测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4 15:5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夯实基础练习
知识点1 秦的暴政
1.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一。但在后人看来,他的统治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 )
A.好大喜功、爱民 B.勤政爱民、有为 C.短命而亡、开明 D.急于求成、暴虐
2.[2021黑龙江牡丹江期中]关于秦的暴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 ②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③秦朝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 ④秦二世在位时,统治更加残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秦朝大兴土木,修建了骊山陵、阿房宫、长城、驰道等。为兴修这些工程,秦始皇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役。这说明秦朝 ( )
A.国力强大 B.赋税沉重 C.徭役繁重 D.将发生农民大起义
4.[2021黑龙江绥化月考]有人曾形容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
A.法律严苛 B.治安混乱 C.人口众多 D.社会安定
知识点2 陈胜、吴广起义
5.[2021新疆鸟鲁木齐期末]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为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时制作的年代标尺,③处应是 ( )
A.西周建立 B.春秋时期 C.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 D.秦朝建立
6.下图描绘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情形。这次起义爆发的地点是 ( )
A.大泽乡 B.陈县 C.渔阳 D.巨鹿
7.陈胜、吴广密谋起义,戍卒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他们起义的原因有 ( )
①秦法严苛,陈胜、吴广等人戍守误期,畏惧严惩 ②秦二世的暴政
③秦朝社会管理制度松散 ④政府对民众剥削严重,民愤已久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8.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的起义军以少胜多,战胜了秦军,将秦军主力歼灭。这场战役是 ( )
A.长平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垓下之围
9.[2021吉林长春模拟]下列语句中,最能体现陈胜、吴广反抗精神的是 (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福兮,祸之所伏”
10.[2021广东东莞期末]安徽省宿州市西寺坡镇是大泽乡起义的爆发地,有关这次农民起义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 )
A.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B.陈胜与吴广是起义的领袖
C.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
知识点3 楚汉之争
11.[2021湖北恩施期中]中国象棋棋盘中的“楚河汉界”这一分界线,来源于楚汉之争。展开楚汉之争的是 ( )
A.陈胜与吴广 B.刘邦与项羽 C.管仲与商鞅 D.商纣王与周武王
12.[2021河北石家庄期中]在历史课堂剧《楚汉之争》一幕中,编导小张同学设计了下列四个剧情,其中不符合主题的是 ( )
A.垓下之围 B.乌江自刎 C.鸿门宴 D.纸上谈兵
中考模拟演练
1.[2021山西太原模拟]列表归纳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从下表中可以得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有 ( )
①繁重的徭役 ②沉重的赋税 ③残酷的刑罚 ④频繁的农民起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21四川眉山中考]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以方士卢生、侯生妖言惑众、诽谤皇帝为由,牵连坑杀儒生四百六十多人。今人在事发地立有石碑“秦坑儒谷”,以示纪念。该石碑的位置可能在今 ( )
A.陕西临潼 B.江苏南京 C.河南洛阳 D.四川成都
3.[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
A.严刑苛法 B.统一文字 C.设立郡县 D.开凿灵渠
4.[2021内蒙古包头模拟]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与项羽有关的是 (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2021天津滨海新区模拟]《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1975年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下列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 )
A.秦简记载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
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
6.[2021北京西城区模拟]有人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统一全国,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但他也实行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这一观点 ( )
A.客观辩证 B.认识片面 C.与史实不符 D.主观臆断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摘自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二 “族(消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摘自杜牧《阿房宫赋》
材料三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1)材料一中,司马迁认为“长城之役”“五岭之戍”是秦朝乱政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长城之役”“五岭之戍”是秦朝乱政的哪一表现?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表现?(4分)
(2)结合材料一,说出材料二中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2分)
(3)结合材料三,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2分)
(4)秦朝的灭亡和刘邦的胜利说明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夯实基础练习
1.D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的统治特点。秦始皇统治时期,农民承担着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体现出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故选D。
2.D
[解析]本题考查秦的暴政。秦始皇统治时期,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故选D。
3.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徭役繁重。材料列出了秦朝大兴土木连年征调民力服役,反映了秦朝徭役繁重,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是C项。
4.A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法律严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导致了题干中现象的出现.故选A。
5.C
[解析]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调去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照秦律,戍守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发动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③处应是“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故选C。
6.A
[解析]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故选A。
7.C
[解析]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有:秦法严苛,陈胜、吴广等人戍守误期,畏惧严惩;继位的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政府对民众剥削严重,民愤已久。“秦朝社会管理制度松散”不符合史实。故选C。
8.C
[解析]本题考查巨鹿之战。根据题干中“项羽”“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这几个关键词并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C。
9.B
[解析]本题考查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抗精神和英雄气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进行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A项与刘邦有关,C项与孔子有关,D项与老子有关。故选B。
10.A
[解析]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人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县,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起义最终失败了,没有推翻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故选A。
11.B
[解析]本题考查楚汉之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以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帝位,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12.D
[解析]本题考查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是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项羽与刘邦之间展开的一场争夺帝位的战争。在战争爆发前,项羽为除掉刘邦,设置了一场宴会,历史上称为“鸿门宴”;在战争期间,刘邦军队曾将项羽军队包围在垓下,于是有了“垓下之围”“四面楚歌”等故事;项羽在面对刘邦军队的合围时,率领几名将领突出重围,最终在乌江边上自刎。A、B、C三项与楚汉之争有关。“纸上谈兵”出自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故选D。
中考模拟演练
1.A
[解析]本题考查秦的暴政。据表格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大量的农民被征调去修筑长城、宫殿、驰道、陵墓,徭役和兵役繁重;实行残酷的刑罚,单是死刑就达10多种,“焚书坑儒”,坑杀儒生和方士460多人,禁锢人们的思想;赋税沉重,迫使农民上缴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A
[解析]本题考查秦的暴政。材料反映的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以诽谤皇帝为由,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和方士坑杀。秦朝都城在陕西咸阳,选项中陕西临潼离咸阳最近,故石碑的位置可能在今陕西临潼,A项符合题意。
3.A
[解析]本题考查秦的暴政。材料中提到“不亲其民”“暴力统治”,反映出当时秦朝实行暴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暴政的表现包括征收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严刑苛法;“焚书坑儒”和秦二世的暴政。题干中的选项“统一文字”“设立郡县”“开凿灵渠”是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A。
4.C
[解析]本题考查项羽的相关史实。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在起义军进军的过程中,陈胜、吴广的队伍在占领陈县后,陈胜建立“张楚”政权,故①④与陈胜、吴广有关,与项羽无关;巨鹿之战是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之间的重要战役,楚汉之争是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的战争,②③与项羽有关.故选C。
5.B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云梦秦简》记载“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故选B。A过于绝对,排除;不能仅仅因为《史记》与《云梦秦简》关于“失期”的记载不同而否定《史记》,C排除;“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不符合史实,D排除。
6.A
[解析]本题考查对秦始皇的评价。由材料“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统一全国,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但他也实行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可知,这一观点既看到了秦始皇的功绩,也看到了他统治残暴的一面,是客观辩证的.故选A。
7.
(1)繁重的徭役和兵役。(2分)沉重的赋税、刑罚残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2分)
(2)秦朝的暴政。(2分)
(3)获得民心。(2分)
(4)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分)
[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秦的暴政和楚汉之争中刘邦胜利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繁重的徭役、兵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严刑峻法、沉重的赋税以及秦二世即位后对百姓变本加厉的剥削,也都是秦朝乱政的表现。
(2)依据材料一中“乱政虐刑”“残贼天下”“长城之役”“五岭之戍”“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3)据材料三中“约法三章”“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可知,刘邦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为战胜项羽提供了保障。
(4)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暴政导致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刘邦则采取顺应民心的措施,得到了百姓的拥戴。这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