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阳实验初中七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学案
学什么 怎样学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特殊句式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办事的道理。课堂展示:(一).查字典给下列字正音涉 坠 遽 契 惑(二.)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词义 涉江:渡江 其:他 坠:落、掉 遽:急速契:同“锲”,刻 是:这里 所成坠: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刻的地方 求:寻找 行:走 不亦乎:不也是吗 惑:糊涂(三)、理清层次,弄清句子的关系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2、结果找到了吗?3、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4、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5、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议论背诵全文6. 翻译句子:是吾剑之所从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边读边写。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重点词句先放声朗读课文,然后注意重音、节奏等先个人查工具书解决,后小组交流,再在班内交流。小组竞赛回答
学得怎样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2.为下列字注音。①坠( ) ②遽( ) ③契( )3.解释下列词语。①涉( ) ②是( )③遽( ) ④求( )4.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遽契其舟( )5.翻译句子。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