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除法,且除法是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所以除法的学习应该像学习加减乘一样,需要加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教材从简单到复杂,安排了三次分物活动,重视操作对学生理解除法概念的支持作用,每一次的分物活动重点不同,本节课是第一个分物活动——分物游戏,让学生通过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验,通过三次分物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二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 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一些具体实物平均分,并尝试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分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法学法:实物演示法、图示法、探索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若干圆片、小棒与信封,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动物王国正在举行游戏节,他们在玩——分物游戏(板书课题),会怎么分呢?(板书:怎么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
师:猴子们正在分桃子(课件出示4个桃子,2只猴子),你从图中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有4个桃子和2只猴子。
师: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可以怎么分?(生说师板书)
预设1:两只猴子都分到2个桃子。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预设2:分给左边的小猴1个桃子,分给右边的小猴3个桃子。
预设3:分给左边的小猴3个桃子,分给右边的小猴1个桃子。
师追问:你觉得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
预设:第一种,因为它们分得的桃子一样多。
师小结:是呀,像这样每只猴子都分到2个桃子,也就是每份一样多。(板书:一样多)这样分两只小猴多开心呀!(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分桃子的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有兴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到分到的东西要一样多这种分法很公平。
活动二:分萝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师:兔子们又在分什么呢?(出示兔子萝卜图)(生:萝卜)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1:有12根萝卜要分给3只兔子。
预设2: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要一样多。
师:小兔子想请我们帮忙分萝卜,按照它们的要求可以怎么分?请看温馨提示(课件逐条出示)1.想一想:我是( )根( )根分的。2.摆一摆:把你分的过程摆出来。3.说一说:在4人小组中分享你分的过程。
(1)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用学具摆出分的过程。(大约2分钟)
师:现在请你拿出信封,动手分一分吧!
(2)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分法。(大约2分钟)
师:请你把你的方法跟4人小组的伙伴分享一下吧!(这时师寻找几位不同分法的小朋友在黑板上展示。)
整理:时间到,现在请大家把圆片和小棒装回信封,比比谁动作最快,用行动告诉老师。
(3)全班分享。
师:老师请了几位小朋友把他的分法展示出来了,请你来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汇报,师:谁听明白了?请你再来说一说吧(再请一名学生重复说一说)
师:他是1根1根分的,最后每只小兔都得到4根。(师边讲解边板书)
生2汇报,师追问:他几根几根分的,分了几次,最后每只小兔分到几根?
生3汇报,师追问:他分了几次,第一次分几根,第二次呢,最后每只小兔分到几根?
生4汇报,师追问:他呢?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方法,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是什么?
预设:分的过程是不同的,但是每只兔子最后分到的萝卜数量是相同的,都是4根。
(4)小结,理解平均分。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分法公平的给每只兔子分了萝卜。虽然分的过程不一样,但最终每只兔子都分到了一样多的萝卜,数学上把这样每份分得一样多的过程,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追问: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引导学生再次说一说平均分,加深理解)
师:真棒!(课件出示萝卜奖励,兔子说:谢谢,把这个大萝卜送给你们)
设计意图:通过分萝卜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过程,初步学会平均分的分法,具体感受平均分。
活动三:分骨头(尝试用画图方法表示平均分)
师:小狗也来找我们帮忙了。(课件出示小狗骨头图)他们又要求怎么分?
预设1:平均分。
师追问: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预设2:就是3只狗分得一样多。
师:这回大家能像给小兔子分萝卜那样,把你分的过程画出来吗?在画之前请看温馨提示。(课件出示)1.想一想:用什么表示小狗,什么表示骨头?2.画一画:把你分的过程画出来。
师:现在请你拿出学习单,动手画一画吧!开始。(大约2分钟)
(1)动手画一画。
(2)展示一件作品,指名说一说画的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4)小结。
师:小动物们都分到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真开心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结合为小狗分骨头的情境,让学生不仅能够说自己画的过程也能够看明白别人画的过程,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
活动四:分糖果
师:老师也想请大家来帮忙分一分。我有8颗糖,能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吗?每人分到几颗?我有12颗糖,能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吗?每人分到几颗?我有13颗糖,能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吗?怎么办呢?我需要再拿几颗就可以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了?或者拿走几颗也可以平均分?
师:小朋友们太厉害了,帮老师解决了这么难的问题。为了感谢大家课后把糖果分给你们。
设计意图:借助分糖果的情境,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可以平均分的情况,还可以了解不能平均分的时候,可以加几或减几,最后也可以进行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再次感知
师:现在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试一试吧!请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
生操作并展示一份作品。
1.
每个花瓶插的花一样多,每瓶插( )枝花。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2.
平均每人分到( )个气球。
3.
一共有( )个橘子,平均分成( )份,每份有( )个。
师:这位小朋友是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9个,还有其他不同的分法吗?(生说师写)哎,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同样多的东西,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的数量就越少。
师:小朋友们真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自主分橘子,引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四、课堂总结
师:那谁能来说一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自由畅谈。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课后请你和爸爸妈妈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分吧!
师:小朋友们,为自己这节课精彩的表现鼓鼓掌吧!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找生活中的平均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