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借助“铅笔有多长”这一现实情境,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会1分米和1毫米的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测量中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为后续学习1千米有多长做铺垫。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
3、通过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和1“毫米”的事物,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体验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
难点: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用尺子、皮尺等工具进行测量,你还记得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吗?
测量过程中,我们还认识了两个表示长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厘米(板书)。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这样的关系1m=100cm(板书)。
这节课,我们要再认识两个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板书)。
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为什么还要学习其他单位?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上课。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分米
①拿出练习纸,看一看,这只铅笔有多长?
10厘米其实就是1分米。反过来,1分米就是10厘米。这两个长度一样长。所以我们可以写成1分米=10厘米(板书,齐读3次)。
②画出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学生独立完成,找一份作品分析探讨,强调要标上长度“1分米”。
分米也可以用“dm”表示,即可以写成1dm。
那么这个关系我们也可以写成1dm=10cm。(板书)
③分米和厘米之间单位转换。
A)要画2dm,是多少厘米? B)画40㎝,实际就是几分米?
3dm······ 60㎝······
5dm······ 80㎝······
9dm······ 90㎝······
10dm······ 100㎝······
④在尺子上找1分米
在尺子上你能找到1分米吗?从哪里到那里的长度是1分米?
(实物展台,边数边用手比划1cm,2cm,3cm······)
还有吗?
设计意图:前面学习到1dm=10cm,在找1分米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从0cm到10cm,10cm到20cm,20cm到30cm······但是容易忽视中间段,如1cm到11cm,2cm到12cm······而中间段的终点位置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在这里带领学生用手1cm1cm的比划着边数边找显得尤为重要,一段一段的数可以很好的避免学生单纯的数线,加深学生对长度的理解,为后面皮尺上找1分米做好准备。
⑤皮尺上感知1米=10分米
这是一根1米长的皮尺,你能数一数1米有多少个1分米组成?边比划边数。
我们发现1米里面有10个小段,每一小段是1分米, 1米就是10分米.还可以写成1m=10dm(板书)
⑥生活中的“1分米”
能找一找身边的1分米吗?
⑦选择合适的“尺子”进行估计
我们的身体上也有一把大约1分米的尺子------一拃。
你能用这把尺子估计什么的长度?(预设生:铅笔盒的长度、数学书的长度、课桌的长度······)这里要强调估计的结果大约是几把“尺子”,避免盲目估计。
用一拃来估计教室的长可以吗?(可以)但是存在什么问题?(测量起来太麻烦,尺子太短)你会选用什么工具?
用一拃来估计一本数学书的厚度可以吗?(尺子太长)
要测量出书的厚度,看来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
2、认识毫米
①观察尺子,认识毫米
观察尺子上的刻度,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一厘米是一个大格。
预设2:一个大格里还有许多小格。
预设3:小格里有一根稍微长一点的线。
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先让学生自己在尺子上数,再展示台放大一起数)
长一点的线刚好是第5格,这个5表示?
没错,这个5表示5毫米。那你知道一个小格有多长?(1毫米)
毫米也可以用mm来表示(板书)
1毫米有多长?(学生自由感知1毫米的长度)
②认识1cm=10mm
一起数一数1大格是多少毫米。(一段一段比划着数,多数几个大格)
你有什么发现?
1厘米和10毫米一样长,我们可以写成1厘米=10毫米或者1cm=10mm(板书)
那么, 2cm= mm 30mm= cm
4cm= mm 50mm= cm
6cm= mm 70mm= cm
8cm= mm 90mm= cm
9cm= mm 100mm= cm
10cm= mm
③读取长度
现在你能读出尺子的长度吗?
你是怎么读的?(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汇报)
师小结:先看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如果还有多,再看几小格就是几毫米,合起来就是他的长度。
④感受1毫米
2分硬币有多厚?量一量。(量之前先说一说什么叫厚度,找一找厚度)
一枚2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再次感受1毫米有多长。
⑤测量书本、练习本厚度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为什么会有差异?
在测量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尺子的构造,感受毫米是比厘米小的单位,通过一段一段数,明确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借助这个关系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读取长度的环节,学生思考怎么读数,交流经验,总结读数的方法步骤。设置测量书本、练习本的环节,重在呈现测量结果不同,交流导致测量有偏差的原因,总结尽量避免偏差的注意点,提高测量精度,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态度。
3、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关系
①直观感知四者长短关系
拿出皮尺,找到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长度越来越短。
四个长度中,最长的是1米,最短的是1毫米。(板书四个排序)
②四者之间的进率
1米是10分米,2米是2个10分米······几米就是几个10分米,我们就说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
1分米是10厘米,2分米是2个10厘米······几分米就是几个10厘米,我们也可以说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
同样的,你能说说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根据刚才的推理,你能猜猜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在皮尺上找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四者之间的长短关系,为后续不同单位间的长度大小比较奠定基础。在探究进率问题上,将整十的分米分解成几个十的过程,将十这个关系凸显出来,学生理解进率10的起因和过程,再通过类比,学生可以自主找到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而探讨不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先估计,在估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如:用一拃估计时,大约有几扎就是几个1分米。解释在估计时只要一个大概的数,但在测量时,就需要精确到厘米甚至毫米。
2、练一练4.在实际生活案例中体会单位的大小,能选择合适的但我进行描述。也可以提倡同学们用这样的方式记录数学小日记,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了米和厘米,为什么还要认识分米和毫米,你知道了吗?(为了让测量结果表达的更精确)
【板书设计】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dm=10cm 1cm=10mm 1米 1分米1厘米
1米=10分米 进率10 进率10 进率10
1m=10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