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平均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平均数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24 08:0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P90-92
教材分析:
以前学习的相关知识 本课知识点 后续学习的相关知识
◎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认识平均数◎会求平均数◎能够解决简单平均数问题 ◎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教材借助一个记忆数字的游戏,首先提出“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引导学生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并通过智慧老人提出“淘气平均每次记住个数字”,引入了平均数,然后呈现了通过直观操作“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是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用计算的方法从算法角度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方法多样化的思想。最后通过帮助笑笑和妙想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平均数是“匀”出来的,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再通过练习,进行了巩固。教材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并结合了这时期小学生的特点,更好的设计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为了五年级进一步认识平均数,打好了基础。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解决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问题。
教学策略:生活化策略、情境激趣策略
教学设计:
1、 情境创设
1.淘气、笑笑和妙想正在玩一个记数比赛,每3秒呈现10个数字,看一看每次可以记住几个数字。下面是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
2.生观察。
2、 探究学习
1.认识平均数
(1)淘气要向老师汇报成绩。淘气填了一个数字:4,但又把4涂掉了,猜一猜为什么?(板书:4个)
(2)他把记得最少的填在上面,他甘心吗?(边说边擦去4)
(3)后来又填了9,但又把9擦掉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又涂掉了呢?如果是你,你会涂掉吗?
(4)4个太少了不甘心,9个太多了,不能保证。那应该是几?
小结:看来多次出现的数字并不能代表淘气的成绩。
(5)那你觉得应该是几呢?
2.探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1)那6是怎么出来的?先自己思考,再四人小组讨论。(师巡视)
预设1:先求和再均分
谁看懂了这种算法的意思?(完善板书:总个数 除以 次数=平均数)
预设2:移多补少
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个过程就叫做移多补少。
师:在淘气的情况统计表中有6出现吗?
追问:5.4.7.5.9中一个6也没有,怎么就变成6了呢?6是怎么来的?
师:现在你认为平均数是一个怎样的数呢?
师:通过“移多补少”或是“总个数除以人数”,都使原来不相同的几个数变得同样多。这个同样多的数就叫做原来几个数的平均数。用它可以表示一组数的整体水平。(板书:平均数)
3.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笑笑3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记住数字的个数 4 6 5
(1)什么数可以表示笑笑的平均水平?
(2)5怎么求?
(3)第三次也记住5个,这两个5一样吗?
追问:5是怎样的一个数?
妙想4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记住数字的个数 8 9 1 10
(1)那什么数可以表示妙想的平均水平?算式怎么列?(7)
(2)这时候妙想就不服气了……
(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去掉第3次,平均数是多少?
小结:正如在比赛中,常常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所得到的平均分才能体现真实水平。
4.生活中的平均数(七嘴八舌)
(1)生活中也藏着很多平均数。
(2)课件出示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
总个数÷次数=平均数
(8+9+1+10)÷4=7
(8+9+10)÷3=9
通过观察,猜测,计算等过程,发展数感,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相互支持
有机统一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认识平均数的特征,会求平均数,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