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一个价值一千亿元的名字
第二课时同步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含辛茹苦(rú) 水沁(qìn) 麻雀(què) 天灾人祸(zāi)
B.风声鹤唳(lèi) 过瘾(yǐn) 提供(gòng) 海鸥(ōu)
C.蹩脚(bié) 公顷(qǐnɡ) 糜糜之音(mí) 牺牲(sēng)
D.损耗(hào) 荣誉(yù) 优质 (zhì) 符合(fǔ)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朱镕基 损耗 相提并论 含辛茹苦
B.风声鹤唳 牛鬼蛇神 床铺 米糠
C.水沁 徒劳无功 铺天盖地 靡靡之音
D.蹩脚 大失所望 颁布 安蔚
3. 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来没有,我对这个看得非常单纯,人家都问我,一千亿怎么看法,我就一笑置之。
(一笑就把它搁在一边,表示不拿它当回事。)
B.我那个研究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这个研究人家说是异想天开的,因为搞创新,人家都说是脱离了常规的。
(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C.还有正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时候,运动来了,那可是风声鹤唳,那是整人的,我也是要被打倒的对象。
(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
D.结果一抽穗之后,完全大失所望,跟上年选的植株完全不同,高的高、矮的矮,生长期长的长、短的短,面貌全非,我就非常失望。
(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4.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这么一种人,____,但整天在闲逛、无思、昏睡,做着白日梦。他也读书,____,脑子不动,不思不想。他身体健壮,但他的思想已发霉,____,灵魂正生蛆!
①他自称是知识分子
②作为一名知识分子
③但整整一天翻不了几页
④但眼睛从字面上溜过去
⑤精神在腐烂
⑥精神被腐烂
A.①④⑤ B.②③⑥C.①④⑥ D.②③⑤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6.仿照例句再写几句话。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一片没有鸟的森林。 , 。 ,
。
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是杨澜采访袁隆平的一段访谈录,它向我们展示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以及他艰苦奋斗的历程,表现出袁隆平一心为人类谋福、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B.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袁隆平为人类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二部分:主要写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苦、执著的奋斗历程
C. 插入有关袁隆平的三大爱好:骑摩托、拉小提琴、打麻将(钻桌子)。这三个爱好都和到田间做试验有关,路远骑摩托可以节省时间。而后两种爱好,却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中性格开朗爱好广泛的袁隆平。
D. 袁隆平是个品格高尚的科学家,他的科学实验解决了世界饥饿问题,但他对自己的荣誉却很淡漠。袁隆平是个平凡的人,更是个伟大的人。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4题。
袁隆平:我刚从埃及回来,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了第十九届国际……世界水稻委员会,它作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决策就是发展杂交稻,这是当前最行之有效的一个提高水稻产量的途径。
杨澜:随之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的饥饿问题。
袁隆平:是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91年有一统计数字,当时杂交水稻在全世界种植的面积占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10%,总产量占20%,因此我们简单地算一下,如果把杂交稻都用在生产上,全世界总产量就要翻一番。
杨澜:您在国际上获得过世界顶级大奖,人们都管您叫“杂交水稻之父”,说您领导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包括您现在是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等等,很多的荣誉,您到各个国家也都是元首级的人物出来接见,但是您在中国国内的知名度可能没有一些歌星、影星、体育明星高,您自己怎么看这个问题?
袁隆平:毛主席讲过这句话,就是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虽然我有一点小小的名声,也不得了啦!我就生怕再出名,一出名之后,我这个自由度就越来越小,你走出去,这就是袁隆平。
杨澜:主要是您的脸很有特征。(笑)
袁隆平:对……说我是“杂交水稻之父”,又是什么“水稻王”,搞得我不好意思。
杨澜:我想可能就是像您这一代人,年轻的时候都经过三年自然灾害,饿肚子的那段时期,那段时期对您从事水稻方面的研究是不是产生很大的影响呢?
袁隆平:是。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在这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特别紧张,粮食没有了,什么事情都干不成,我又是学农的,搞水稻的,有一次见到个农民从很远的地方去换“谷种”,湖南话讲就是“调种子”,跑到一个山区去“调种子”。我就问:“你为什么跑这么远去调种子?”他说,种子好,就可以提高产量,肥料、劳力等其他投入都是一样的,就是把种子调一下,它就能够增产,所以给我很深的印象。我是学农的,我也是搞遗传的,我就应该在改良品种上面作点贡献。
杨澜:不过有的时候科学家也无能为力,像三年困难时期,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那时候搞了几年“大跃进”,地都荒了,其实那两年湖南的气候好像还是比较好的,是不是?所以有时候科学家做得也有限。
袁隆平:我们科学家、科技人员,我们是做实际工作的,但是有一个体会,一个国家,首先在于政策好不好,它的政策是不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如果政策不好,捆住了人民手脚的话,那生产就发展不了。比如说我们公社,公社化,这是一个灾难性的东西,人没有积极性……所以说,三年困难时期与原来的一些搞法不太对有很大的关系。
杨澜:所以后来农民慢慢地发家致富了,他们也说,要感谢两个“平”,一个是邓小平给政策,一个是袁隆平给种子。
袁隆平:那都是过高的夸奖,我怎么能够跟邓小平同志相比呢?不能相提并论的。我们只是在水稻研究方面作出了一点小小的成绩,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我们不能相提并论的。
袁隆平拿出他的部分奖金加上政府的拨款和民间的筹资,成立了“袁隆平农业科技基金”,而我采访他的当天正是这个基金第一次评审的日子,所以他也显得格外高兴。在当今的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源自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品种。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为此他不仅获得了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也获得了8个国际性的大奖。甚至在国际上有人称赞他的发明是继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在这一系列的辉煌背后,却是他三十多年的含辛茹苦的奋斗过程。
1.袁隆平说“我们简单地算一下,如果把杂交稻都用在生产上,全世界总产量就要翻一番”
范围是“全世界”,产量是“翻一番”,这说明了什么?
2.毛主席讲过这句话,就是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虽然我有一点小小的名声,也不得了啦!
此处引用毛主席讲过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那都是过高的夸奖,我怎么能够跟邓小平同志相比呢?不能相提并论的。我们只是在水稻研究方面作出了一点小小的成绩,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我们不能相提并论的。
袁隆平一再提到不能与邓小平相提并论,可以看出袁隆平具有怎样的品质?
4.体会加点词“然而”的作用。
(二)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
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
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 )乱( )。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 )了什么,把衣服一( ),“扑通”一声( )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
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大力协作下,三系配套成功了!袁隆平为之奋斗九年的希望终于实现了!只有三系配套成功,才能生产出大量杂交种子。这是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科研课题。
当他的实验受到打击之后,他是如何做得?
2.在原文的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3.文中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表现了袁隆平的什么品质?
三.写作
在人生的经历中,无论是你还是他(她),每个人都会有出色的表现。在你和他(她)之间,或各自努力,或相互合作,或帮助对方……为了实现一个好的愿望,只要你和他(她)努力了,付出了,就都是好样的!
请你以“那次,我和他(她)都是好样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⑵文章不少于600字。⑶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二课时同步训练
一、1.A;2.D;3.C;4.A;5.C;
6、书的家,是一泓没有鱼儿的小溪。没有一本书的家,是一颗没有星星的天空。没有一本书的家,是一片没有鲜花的大地。7.C
二、(一)1、是“全世界”,产量是“翻一番”,这说明袁隆平所研究的杂交水稻不但关系到我们农业大国的民生,也是对整个人类的巨大贡献。2、中国固有的俗语,可见袁隆平的传统观念,也是根深蒂固的。对于金钱,他表现得很淡然,对于名望,他依然表现得很淡然。在他心里,只有研究,只有水稻才是重要的。这就是一位朴实的科学家的高尚之处。3、一再提到不能与邓小平相提并论,是袁隆平虚怀若谷的表现。4、“然而”一词,起到转折作用,暗示接下来的采访方向。
(二)1.发疯似得寻找秧苗,执着的进行实验。
2. 奔;跑;发现;脱;跳
3. 比喻;形象的表现了袁隆平对实验的痴迷,对秧苗的关爱。
4. 对科学实验的疯狂迷恋,矢志不移地进行科学实验。
三.略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