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邑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检测(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大邑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检测(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25 00:4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 届八年级上《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检测
班级 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
姓名
学号
1.2021 年 4 月 17 日晚,在我国部分地区能观测到罕见的“月掩火星”天象,月亮遮掩火星发生的 原理与月亮遮掩太阳(日全食)相似,下列光现象中与“月掩火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①墙上影子 B.②海市蜃楼 C.③铅笔弯折 D.④杯弓蛇影 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B.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 20°时,反射角也为 20°
C.入射角增大 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 5° D.光在任何形状的物体表面上反射时都遵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小明在暗室内用手电筒竖直向下照射白纸上的平面镜,如图所示。从侧面看( ) A.白纸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4.如图所示,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 MN 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
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第 3 题 第 4 题 第 5 题
5.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房间东面的墙上,被测者识别西面墙上镜子里的像。下列表 述中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能被我们看到,即为实像 B.若视力表比平面镜大时,视力表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平面镜相距 4.6m D.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5m
6.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 B.光的传播方向一定不发生改变 C.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D.在分界面处不发生反射
7.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装有一定量的水,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 斑 O。如图所示,则下列操作能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往容器中加水 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将容器中的水抽出一部分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第 7 题 第 8 题 第 9 题
8.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图甲和图乙中方框内的透镜依次是( )
A.凸透镜、凹透镜 B.凸透镜、凸透镜 C.凹透镜、凸透镜 D.凹透镜、凹透镜 9.如图甲所示是一款用于看书的台式放大镜,使人清晰地看到书上的字;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
时代,如图乙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 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台式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书应该放在距离镜片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的位置 C.“刷脸”时,面部逐渐远离摄像头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 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10.都江堰非常重视法治教育,在某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主题班会播放幻灯片时,小明发 现屏幕上的画面小了点,为让画面变大,他应该怎样调节( ) A.幻灯片离镜头远些,放映机离屏幕远些 B.幻灯片离镜头近些,放映机离屏幕远些
C.幻灯片离镜头远些,放映机离屏幕近些 D.幻灯片离镜头近些,放映机离屏幕近些 11.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 2 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 1 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D.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第 11 题 第 12 题
12.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 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 )
A. B. C. D. 13.金牛区某校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与蜡
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B.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C.当 u=20cm 时,光屏上会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
D.当物体从距离凸透镜 10cm 处移动到 15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第 13 题 第 14 题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 恰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形成的是蜡烛倒立缩小的实像 B.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15cm<f<30cm
C.若将蜡烛移动到 5cm 处,光屏移到 80cm 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用 f=15cm 的凸透镜替换图中的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5.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C.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16.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二.填空题(共 8 小题,每空 2 分,共 32 分)
17.晴天,常常可以在茂密的树下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由于光的 形 成的。一张不透光的纸开一个极小的“△”形孔,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那么这个小孔在地 面上产生的形状是 。
18.夜晚,当江面大桥上的灯开亮时,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 案,已知桥下江水深为 10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 25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该彩灯 m。 “倒影”属于光的 现象。
19.一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 5m 处,他向镜面走近 2m,此时平面镜中的像距离 人 m,像的高度 (选填“变高”、“变矮”或“不变”)。
20.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 折射角度数为 ,玻璃在 (选填“CD 的左边”、“CD 的右 边”、“AB 的上边”或“AB 的下边”)。
21.①照相机、②潜望镜、③幻灯机、④穿衣镜,其中成放大像的是 ,成 缩小像的是 。(填数字符号)
22.小亮将爷爷的眼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眼镜到地面的距离,在眼镜下方的地上形成了一个很小 且明亮的光斑,由此可以判断,爷爷的眼镜对光有
作用,爷爷是 眼。
23.小青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 a、b、c 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蜡烛在 点时,凸 透镜右侧光屏上成的像最大,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第 23 题 第 24 题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正确组装并调节后,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接收到了清 晰的倒立、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更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 上的像变模糊了,要使像重新变清晰,可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三.作图题(共 2 小题,每图 2 分,共 4 分)
25.如图,S′是某一发光点 S 在平面镜里的像,Q 是 S 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的一点, 请在图中找到 S 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6.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第 25 题 第 26 题
四.实验探究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6 分)
27.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高为 7cm。如图所示,在竖 直的玻璃板前 10cm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烛焰高 2cm。
(1)最好选用 玻璃板(选填“茶色”或“无色透明”)进行实验;
(2)选取 A、B 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
(3)实验刚开始时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B,都无法与蜡烛 A 的像完 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4)在利用蜡烛 B 确定出蜡烛 A 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 B,并在 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 A 的像。则平面镜所成 的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2)请根据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2cm B.15cm C.18cm D.20cm
(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调整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②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 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附加题:不定项选择题(共 5 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 200 字的篇幅,描写 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下列有关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倒影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说明水
流急船行快,船行是以岸边为参照物
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说明声音可 以在空气中传播
2.对光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都能得到倒立的实像,两者成像的原理相同 B.平面镜的高度小于某人身高的一半,该平面镜不能成这个人完整的像
C.自行车尾灯通过镜面反射将光反射回去,以此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 D.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凸透镜矫正
3.如图所示,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点燃了蜡烛,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
A.蜡烛 B 在实验中也应该点燃 B.人能看到像,是因为 B 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 C.若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则蜡烛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D.若蜡烛 A 所成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中的②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4.(双选)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线处,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 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找到蜡烛烛焰在光具座 0cm 处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B.把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35cm 处,调节光屏,光屏上可出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微风吹过,烛焰向左晃动,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向左晃动
D.蜡烛在光具座 20cm 处,移动光屏成清晰的像时,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 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第 4 题 第 5 题
5.(双选)有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正前方。当点光源放在 A 点时,成像在 B 点,当点光源放在
B 点时,成像在 C 点,如图所示。则( )
A.凸透镜不可能放在 C 点右侧 B.凸透镜应放在 B、C 点之间
C.凸透镜应放在 A、B 点之间 D.凸透镜应该在 A 点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