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贝多芬是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岁时听觉已经完全丧失了,于是他将一根木棒顶在钢琴上,另一端用牙齿咬住,以此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继续进行创作。贝多芬用此方法可以听到自己的琴声,这说明了
A. 木棒可以传播声音 B.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C.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的是
A. 医院里的“超”约 B. 风暴发出的次声波
C. 蝴蝶飞行时扑翅约 D. 旗帜在风中振动约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球破裂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球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周围空气的剧烈振动而产生的
B. 在敲大钟时,停止对大钟敲击后,大钟“余音末止”,其主要原因是钟的回声
C. 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
D. 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A.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
B. 某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五楼所用时间约为
C. 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
D. 课堂上老师讲课声需要才能传到学生
如表所示,是声音在几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介质 水 水 水 冰 软橡胶 软木 钢铁
根据表中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液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B. 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物态有关
C. 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种类有关
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关于声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声速增大
B. 超声波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
C. 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减小
D. 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不变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听不见闹铃声是由于闹铃停止振动
B. 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该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听到铃声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加快
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A.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下列四个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实验是
A.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溅起水花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
C.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 密封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人能分清原声和回声,则其时间间隔应大于。那么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人离高墙的距离至少应该
A. 大于 B. 小于 C. 大于 D. 小于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A. 手挡住了声音,锣声无法传播 B. 锣面停止振动
C. 声音被手传走,空气中无声波 D. 锣面振动变小
二、填空题
黄河大合唱歌词中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 、 。
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打电话,手机随即发出悦耳的铃声,铃声是由于手机内的扬声器 产生的,把抽气机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气时,同样打电话,手机铃声却越来越小,这说明声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如图所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______通过______传给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在学习声现象时,小华和小明一起做实验: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能激起水花;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上面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华用力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这说明了______。
如图所示,为了验证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可以传声。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2.【答案】
【解析】解:、医院里的“超”使用的是超声波,超声波高于,人耳听不到,故A不合题意;
B、、风暴和蝴蝶发出的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BC不合题意;
D、旗帜在风中振动约,在人耳听频范围内,能听到声音,故D符合题意。
3.【答案】
【解析】解:、响声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气球破裂、煤气瓶爆炸、车胎爆炸的时候,内部气体从中冲出,并且压强大于外界,相当于冲击波,使周围气体发生振动产生巨响,但是物体本身不会发出太大的响声,故A正确;
B、敲击大钟后,大钟振动发出声音,但敲击停止后,空气的振动却没有停止,所以会有“余音未止”,故B错误;
C、笛子和箫是靠笛子和箫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故C正确;
D、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能听到岸上优美的音乐声。说明液体水也能传播声音,故D正确。
4.【答案】
【解析】解:、中学生的身高在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左右。故A符合实际;
B、一楼到五楼的高度在左右,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五楼所用时间在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平均速度略大于;中学生百米赛跑速度远小于此数值,一般在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左右,教室空间长度不大于,所以老师讲课的声音不超过,可以随时传到学生耳中,传播时间可以忽略。故D不符合实际。
5.【答案】
【解析】解:
声音在、和的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液态介质的温度有关,故A说法正确;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物态有关,故B说法正确;声音在冰、软橡胶、软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知固态介质中,声速大小和介质的种类有关,故C说法正确;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从题表中不能得出该结论,故D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
【解答】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声速减小,故A错误;
B、超声波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B错误;
、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还是在空气中传播,声速是不变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7.【答案】
【解析】解:、听不见闹铃声了,是因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没有了,并不是闹铃不再振动,故A错误;
B、随着空气逐渐被抽去,铃声逐渐减小,空气的变稀了,声音变小了,故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
C、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就没有声音了,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因为传播声音的空气的密度变大,而不是闹铃振动加快,故D错误。
8.【答案】
【解析】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
9.【答案】
【解析】解:
A、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笛子属于管乐器,按住不同的孔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该实验不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该实验说明了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10.【答案】
【解析】解: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
则拍手的声音传到高墙的时间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由可得,距离高墙的最短距离为,故A正确。
11.【答案】
【解析】锣发声的时候,锣面是振动的,当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所以锣声就消失了,故B正确,、、D错误。故选B。
12.【答案】空气
马的声带
黄河水
13.【答案】振动
空气
14.【答案】振动
介质
真空
15.【答案】振动 空气 塑料球 声波能传递能量
【解析】解:由图可知,当敲响左边的音叉时,音叉振动会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塑料小球处,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所以塑料小球也会振动。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塑料球;声波能传递能量。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利用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是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是初中物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16.【答案】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子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或小纸屑,观察泡沫或小纸屑的跳动情况
【解答】
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放入水里,水面激起了水花;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因此可以提出的问题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对上面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可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由此可得: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时的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在桌子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或小纸屑,观察泡沫或小纸屑的跳动情况。
故答案为: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子上放一些小塑料泡沫或小纸屑,观察泡沫或小纸屑的跳动情况。
17.【答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桌面上洒一些纸屑或其他轻小物体
空气;
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等基本的声学知识,还考查李转换法和理想实验的方法等学法的考查,是一道好题。
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想办法把桌子振动放大;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第8页,共9页
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