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奥】康拉德·劳伦兹
《动物笑谈》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勾画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路。
2、通过摘录,批注揣摩文中写“观察者”与“ 被观察者” 的精彩语段 ,学习生动传神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摘录,批注揣摩文中写“观察者”与“ 被观察者” 的精彩语段 ,学习生动传神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2、探究“笑谈”背后的深意
课前预习:
方法提示:
1、巩固默读(不出声,不指读,一般每分钟不少于400字);
2、用波浪线符号做好勾画展示表明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语句。
提示:关注开头、结尾、重点句(段首句;过渡句;穿插在叙述文字中抒情句,议论句。)
3、练习批注(赏析式批注和感悟式批注)
任务呈现:
1、积累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结合“旁批”“阅读提示”,概括“笑料”;
3、笑点在何处 (语言角度的赏析式批注,至少三处,然后小组交流。)
《《<>,《》》动物笑谈》
一、激趣引入
有这样一个传说,所罗门王拥有一枚神奇的魔戒,只要他一戴上这枚魔戒,就能听懂自然界中鸟兽虫鱼的语言。我猜你一定也想拥有这样一枚魔戒。但有一个人却说他不用魔戒也能和少数动物对话。这个人是谁?他凭什么能听懂动物的语言呢?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一起走进他的《动物笑谈》,去解开《所罗门王指环》的秘密。
二、巧妙解题
1、读文先读题,标题常常是我们打开文本秘密大门的钥匙,你认为本文标题有怎样的含义?
①是谁在“谈”论?
②何为“动物笑谈”?
——作者康拉德·劳伦兹
——“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从课后阅读提示可以知道
2、标题中有一个字很关键,这个字是?(笑)如果让你快速在文中找到跟标题中“笑”字相照应,又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句话,你认为是哪一句?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③
三、默读课文,说“逗笑”之事
请同学们一气呵成默读课文,边默读边勾画展示表明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语句,然后概括文章的“笑料”。
提示: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和重点句(段首句;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句;穿插在叙述文字中间的抒情句、议论句)
从第八段可以看出,作者为了探求真理,学水鸭子在地上又蹲又爬又叫。
从第二段可以知道作者为了解释心中疑问做了鸭子实验。
从第六段,“要是这时候我不继续叫唤,他们就要尖声的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他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是以为我不再爱他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的理由呢!” 写了作者模仿水鸭子的母亲叫。
文章还写了作者救了一只叫可可的大鹦鹉。
文章写了作者做水鸭子实验的事。
文章除了写“我”进行水鸭子实验的趣事,还写了什么“逗笑”之事?
“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钉在那里!可可伸开了翅膀,迟疑了一会,然后敛翼俯冲而下,指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真是谢天谢地,我总算松了一口气。”这段写了作者唤回大鹦鹉可可的趣事。
我觉得还有一件事,就是可可把作者父亲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
最后一段还写了可可把毛线缠在柠檬树上的趣事。
预设:小凫通过叫声找母亲;小凫对母亲索取不休;大鹦鹉“可可”把我父亲的扣子咬下来;“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我学着当母水鸭,小鸭子非常依赖我;我对前来寻找我的可可大声喊叫!
四、品读课文,赏“逗笑”之语
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关于可可的这几个场景,我们可以概括为作者与可可之间发生的趣事。这一幕幕读来真的让人忍俊不禁。那么文章所写的这些趣事的笑点在哪里呢?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八人一组,合作完成一个任务:从文中找到你们认为最引人发笑的点,通过读、演、赏等方式来展现这些笑点。(学生活动)
演
“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和第13段的“只要想想用老法子杀猪时猪的嚎声,再用扩音器放大几杯就得了。如果一个人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的叫声(学生模仿)
“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他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学生表演)
(变换视角来感慨)——(预设:天哪,这个人是不是疯人院里出来的呀!OH,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惨叫,太惊悚了,一定是脑子有问题了!这杀猪般的嚎叫如此凄凉,他到底怎么啦?!)
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很有耐心和爱心。
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展示15至17段老先生扣子被咬掉这个笑点
听得出他特别重读了几个动词,读出了场景感,老先生尴尬的形象令人捧腹。其实,文章中像这样的“逗笑”场景还有很多。
赏
请同学们思考:观察者写作此文,仅仅是想用这些笑点来逗我们开心吗?你能否透过这些“笑点”,来感受“逗笑”背后的深意呢?请给这些笑点,做赏析批注,体会这些笑点背后的深意。
18段的“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疑似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这句话读出了鹦鹉可可的聪明和调皮,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对可可的喜爱之情。
赏
“到底叫不叫呢?那一刻真叫我为难啊,如果我叫了,她竟然理也不理地飞走了,我怎么向旁边的人解释?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钉在那里。”
这里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到底”一词也写出了他为了动物不顾一切,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令人心生敬意。从中我读出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为了探求真理,作者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又蹲又爬又叫,完全没有在意周围的人。”
“暗自得意”是心理描写,而周围人夸张的神态也从侧面表现了作者研究行为的怪诞和研究时的专注和忘我。
赏
“焦急”是神态描写,“探索”“尖叫”是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写出小水鸭们找不到“我”扮演的鸭妈妈时的焦急、害怕;“哭”起来是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作者对这些小动物的怜爱、呵护之情。(关注描写和修辞)如何朗读?语速稍快,读出强调,读出情感。
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
从第5段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猜想
我觉得作者是个很严谨的人。也可以看出小鸭子对作者的“信任”。
“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我读出了可可的调皮可爱,不仅动词的使用准确、传神,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可可比喻为纸风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可可动作的敏捷。正如旁边的批注所说,“仿佛是在写一个孩子。”流露出了作者的喜爱和自豪之情。
赏
五、悟读课文,寻“逗笑”之人
1、同学们,阅读此文,从作者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呢?
要关爱动物。亲近动物,通过学动物的叫声,去跟它们交流。人和动物之间要建立深厚的感情,就要互相信任。应该要顺应动物们的习性,和它们朝夕相处。人要学会尊重动物。
是啊!要做到与动物和谐相处,人要尊重、关爱动物。只有像爱孩子一样尊重、关爱它们,才能真正获得动物们的信任依赖。
2、你觉得作者劳伦兹是一个怎样的人?
关爱动物的人。严谨、认真的人。坚定执着的人。做事专注的人。
补充资料:
康拉德 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
补充资料:
据我所知,没有哪个生物学家或博物学家能像他这样彻底地了解动物。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让研究对象在野生状态下完全自由地生存。虽然这样会为这份工作增添一些乐趣,但更多时候劳伦兹面临的是辛勤、尴尬且严酷的工作……有时可怜的劳伦兹被迫一连几个小时跪在地上,或者手脚并用地爬来爬去,或者不时嘎嘎大叫,这样他才能充分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一群小鸭子“印记”中的父亲。
——朱利安·赫胥黎
指环的秘密是劳伦兹对于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指环的秘密是劳伦兹对于大自然的亲近与热爱!指环的秘密是劳伦兹对于科学探索的勇敢无畏和执着追求!指环的秘密是劳伦兹化尴尬与辛酸为幽默的云淡风轻!指环的秘密是劳伦兹最本真也最睿智的人生哲学!
其实世间哪有什么魔戒,所谓的魔戒不过是保持一颗追求真理的心,用关爱、尊重动物的这种方式取得动物的依赖和信任。虽然我没有魔法,但是我依然想把这枚戒指送给同学们,请同学们全体起立,伸出你的右手,我将为你戴上这枚象征追求真理的神奇戒指。希望你们带着它走近动物,探寻真理。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当善待动物。课外阅读老舍的《母鸡》、周涛的《黄蜂筑巢》、李汉荣的《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会作者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