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9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29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24 09:3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视频导入:
汉高祖
汉景帝
汉文帝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
202年
公元前
141年
公元前
87年
公元
8年
西汉建立
.....
.....
休养生息
白手起家,创业唯艰
励精图治,雄风初现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大一统”:中央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领导,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第12课
一 政治篇:“推恩令”的实施
二 思想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 经济篇: 盐铁专卖
四 军事篇: 抗击匈奴,开拓疆土
汉武帝画像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笔记红色标题分类)
思 想问题
经 济问题
军 事问题
政治问题
汉武帝的烦恼
政治推恩
父皇汉景帝病逝,即将满16岁的刘彻,转眼间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统治者,他会遇到哪些难题呢?
创业难,守业更难,我该怎么办?
第一章
政治篇:“推恩令”的实施
背景
内容
结果(作用)
西周
秦朝
分封制
郡县制
西汉
郡国制
阅读课本P57页相关史事,思考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中央
诸侯
相关史事: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景帝派大军平叛,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平定了七国之乱,并借机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政权利,使中央对全国的统治得到加强。
虽然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但是诸侯的势力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他们依然威胁着大一统王朝.
材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shèng,兵车)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诸侯国势力强大
严重威胁到中央
阅读课本P57页第一自然段,结合材料说一说汉武帝在政治上遇到了什么问题?
做笔记:课本P57第一段
①政治篇“推恩令” 的实施
材料二: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穿的殓服,以金丝为缕编缀玉片而成。
已经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背 景: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
P61页课后活动第1题
材料三:臣祈望陛下给诸侯推恩的权利,把他们的土地分给子弟,由陛下封子弟为侯爵。这样诸王的每个儿子都会得到封地。您施予他们恩德,而他们的势力逐渐衰弱。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①政治篇“推恩令” 的实施
假如你是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你会提出怎么样的建议
想办法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主父偃
推恩令
请结合课本P58,回答下列问题:
内 容:
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提出者:
主父偃
结 果: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①政治篇“推恩令” 的实施
诸侯王
侯国
新诸侯王
侯国
侯国
推恩令的作用:
分化实力
转移矛盾
兵不血刃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推恩令” 妙在哪里?
皇帝
诸侯王

诸侯王



中央统辖的郡
诸侯王




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
名为推恩德
实为削你国
①政治篇“推恩令” 的实施
补充笔记:课本P58第一自然段
引导探究
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
你送來的贺礼太薄,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zhòu)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史称“酎金夺爵”。
①政治篇“推恩令” 的实施
主父偃妙计,解朕烦恼!
材料一: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七上教科书》P57第一段
解决措施:
①政治篇“推恩令” 的实施
阅读并思考:政治上还面临着什么问题?汉武帝是怎么解决的?
地方豪强势力强大,官员徇私枉法。
相关史事: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作用: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建立刺史制度
第二章
思想篇: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目 的
内 容
影 响
施行仁政以德治国
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朕很是烦恼
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士人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还常常批评朕,让朕寝食难安哪!
根据下图,说一说汉武帝遇到了什么烦恼?
董仲舒
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②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政权机构。
②思想篇: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措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建议人
内 容
影 响
汉代讲经图
排斥和抑制其他各家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儒家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阅读课本P58页3自然段,帮汉武帝找到解忧良策。
目 的
加强中央集权
笔记:P58第二段结尾
对比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的措施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同点 目 的 实 质
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文化专制
采用 家思想,对其它思想粗暴镇压
把儒学说立为 思想,使尊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结 果
钳制了文化发展
激化了社会矛盾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实现了思想统一,巩固了汉朝 局面,
对后世影响深远。

正统
大一统
问题与思考:
②思想篇: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方 式
第三章
经济篇:盐铁专卖
材料一:藏(国库)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汉书》
私人铸币、盐铁私营,富商大贾控制经济命脉
③经济篇:盐铁专卖
阅读材料,说一说汉武帝遇到了哪些经济问题?
材料二:当时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他们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西汉初年朝廷曾向他们借钱平反叛乱,他们却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
没 钱
讨匈奴,通西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天灾不断,百姓四处流亡,国库空虚。
经济问题
解决措施
私人铸币现象存在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盐铁经营权掌握在豪强手中
①将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奠定了经济基础。
为了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③经济篇:盐铁专卖
结合课本P59页第二自然,回答下列问题
汉代五铢钱
问题
思考
“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
阅读并思考: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材料:当时的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答: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但是长期过度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
③经济篇:盐铁专卖
译文:以贫求富,务农不如作工,做工不如经商,刺绣文彩不如倚门做买卖。
课本P59页材料研读
汉武帝注重发展农业,尤其重视兴修水利。他曾多次组织数万人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有一年,汉武帝征调数万人堵塞黄河决口,并亲临现场,命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一下都要背负新柴参加堵口,终于成功堵住决口,止住水患。
汉代耧车
结合p59页相关史事,说一说汉武帝如何应对?
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治理黄河。
第四章
军事篇:北击匈奴
④军事篇:北击匈奴
军事问题:与匈奴关系
秦末汉初,冒顿(mò dú) 单于统一蒙古草原,不断南下袭扰。
汉初国力疲弱,自从高祖建立西汉到武帝100多年间,对匈奴以“和亲”政策,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
时间:
将领:
影响:
公元前119年
卫青 霍去病
漠北之战
原因:
面对匈奴的屡屡进犯, 为什么?



经过“文景之治”, 西汉强盛起来;
汉武帝时期组建强大骑兵,开始反击匈奴。
过程:
卫青、霍去病与匈奴进行三次大战,
匈奴受创转移漠北和西北部。
④军事篇:北击匈奴
卫青、霍去病雕塑
笔记:P60-61页
匈奴遭到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不仅收复了失地,而且大大拓展了西汉的疆域。


西周
春秋
战国
战国
秦朝
战国
西 汉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军事
政治
思想
经济
匈奴犯边
袭扰大汉
诸侯强大
豪强横行
思想混乱
威胁统治
富商大贾
控制经济
①实施推恩令(主父偃)
②借口削爵夺地除国
③建立刺史制度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②兴办太学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①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盐铁国有专卖
③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漠北战役)
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
状况,奠定了经济基础。
沉重打击了匈奴,
开疆拓土
1.图1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刺史制度的确立 B.“推恩令”的实施
C.七国之乱的发生 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题型演练
图1-1西汉初期封国形势 图1-2西汉后期封国形势图1
B
2.可从右图中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儒学教育兴盛 B.“推恩令”的实行
C.丝绸之路开通 D.汉军北击匈奴
[解析]从图片“汉代讲经图”可知,这反映了儒学教育兴盛,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故选A。
A
汉代讲经图
题型演练
3. 下图所示钱币,因铸造量大、影响广,被称为金属铸币双雄。这两种钱币最早铸造于( )
A.秦国 西汉 B.秦国 东汉
C.秦朝 西汉 D.秦朝 东汉
[解析]左边的货币是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右边的货币是西汉的五铁钱。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西汉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故选A。
A
题型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