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26 10:50:47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某学生去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博物馆,他看到了如下展览品。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一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②这一原始居民已经不再进行狩猎和采集
③原始建筑业和原始手工业已经产生 ④从事农业,过定居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可知判断,当时这里生活的人们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制造陶器,饲养家畜,从事农业,定居生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①③④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某学生去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他在遗址及遗址内的博物馆里看到了如下展览品为切入点,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2.《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美食。我国栽培水稻的起源地是(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松花江流域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主要种植水稻。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水稻最早的国家。故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水稻最早的国家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历史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故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农耕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3.浙江某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了干栏式房屋等遗存,考古学者把在此定居生活的原始居民称为(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所以 D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4.(2021七下·长丰期末)《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治水期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人”。其治水成功(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 B.推动了“家天下”的出现
C.奠定了我国华夏族的基础 D.有利于青铜农具的推广
【答案】A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治水,解除了水患,使黄河流域免于水患,保证了黄河流域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禹治水的知识。学生还要知道大禹治理水患的方式,以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
5.(2021·盐城)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  )
A.禅让 B.世袭 C.分封 D.专制
【答案】A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 禅让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尧舜禹的禅让,知道原始社会民主推选联盟部落首领的方式是叫做“禅让制”。
6.(2021·连云港)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项中的北京人没有种植农作物,还是依靠采集和打猎生存;故A项错误。
B项的山顶洞人没有种植农作物,还是依靠采集和打猎生存,会磨制石器但还不能制作彩陶;故B项错误。
C项河姆渡遗址位于南方长江流域,种植农作物为水稻,能制作黑陶;故C项错误
D项中半坡遗址位于北方黄河流域,种植农作物为粟,能制作彩陶;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原始农业社会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相关内容,注意区分两个地方的农作物。
7.(2021·黔东南)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A:元谋人遗址,排除;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符合题意;
C:河姆渡人遗址,排除;
D:半坡人遗址,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周口店遗址,只需识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8.(2021·江西)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  )
A.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C.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 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不符合题意;
D.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9.(2021·定西)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远古传说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原始社会打制石器成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故B符合题意;
A是打制石器为标志,排除;
远古传说时代不符合材料中生产工具分类,排除C项;
金石并用时期是新石器时代之后,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半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21·南京)“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
A.北京人的发现 B.半坡遗址发掘
C.青铜工艺成就 D.铁制农具出现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上限指的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业遗址之一。B正确;
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A错误;
夏朝开始出现了最早的青铜器,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旨在考查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农业发展的理解能力。
11.(2021·永州)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  )
A.铁制农具 B.司母戊鼎
C.鱼纹彩陶盆 D.刻有文字的甲骨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制造出的生活器具,能够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故选C;
铁制农具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排除A;
司母戊鼎和可有文字的甲骨都是商代出现的,排除B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半坡人,知道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鱼纹彩陶盆。
12.(2021·常德)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
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
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D.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至今海内外中华儿女仍在祭祀皇帝,究其原因,黄帝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故A项正确;
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炎、黄帝发展而来,故C项错误;
炎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2021·烟台)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元谋人遗址,不符合题意;
B.半坡遗址,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故北京人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河姆渡遗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上基础知识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4.(2021·聊城)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划分的标志是由使用打制石器演变为使用磨制石器。所以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石器制作技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划分的标志是由使用打制石器演变为使用磨制石器。
15.(2021·吉林)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蚩尤 B.炎帝和黄帝 C.尧和舜 D.舜和禹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炎帝和蚩尤,不符合史实;
B.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尧和舜,不符合题意;
D.舜和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2021·黄石)下列各图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生活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冬天比较寒冷干燥,因此他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备选项中的A就是半地穴式房屋,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先依据所学知识,知道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再来分析备选项,辨别识记这些房屋回答。
17.(2021·海南)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
A.石铲 B.骨耜
C.骨针、骨锥、纺轮 D.渔叉、渔钩、渔网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以及陶制和石制的纺轮,由此可知,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技术,故答案选C;
石铲、骨耜均是农业生产工具,故排除AB;
渔叉、渔钩、渔网均是捕鱼工具,故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半坡人,知道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骨针、骨锥、纺轮。
18.(2021·安顺)下图是考古学家根据某原始人类头盖骨化石复原的头像,经测定,其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据此判断,这一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丁村人 D.半坡人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头像是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一20万年,故选B;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丁村人距今20万年,半坡人距今五、六千年,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2021·福建)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由题干材料中的“多处稻谷、稻草”“稻谷,可达12吨以上”,可知当时河姆渡居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水稻是其主要粮食作物。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西周青铜礼器“遂公盈”上铸有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意思是天命禹治水,开山疏导河流。这说明大禹治水传说(  )
A.始于西周 B.真实可信 C.源于想象 D.有迹可循
【答案】A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兴起的相关知识点新石器时代,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原始农业的兴起是新石器时代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南方出现了水稻,北方种植粟,选项A正确;
B 距今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已脱离了保存天然火种的阶段,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但是材料没有具体体现,排除;
C 狩猎技术进步,材料没有具体体现,排除;
D 灌溉技术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且材料没有具体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始农业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1.根据考古发掘和研究,人类社会进人新石器时代后,先民们大多不再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其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业兴起 B.人工取火普及
C.狩猎技术进步 D.灌溉技术成熟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兴起的相关知识点新石器时代,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原始农业的兴起是新石器时代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南方出现了水稻,北方种植粟,选项A正确;
B 距今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已脱离了保存天然火种的阶段,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但是材料没有具体体现,排除;
C 狩猎技术进步,材料没有具体体现,排除;
D 灌溉技术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且材料没有具体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原始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2.(2021·深圳押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了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对于以上描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涿鹿之战完全真实 B.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展开攻伐
C.蚩尤害怕战鼓而败 D.黄帝部落单独赢得战争的胜利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 涿鹿之战完全真实 ,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 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了蚩尤 ”,可以看出,在当时, 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展开攻伐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蚩尤害怕战鼓而败 ,不符合题意;
D. 黄帝部落单独赢得战争的胜利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与黄帝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涿鹿之战。距今大约65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东方的蚩尤部落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进行大战。 蚩尤战败,炎帝和黄帝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3.(2021·南山一模)2021年度清明节即将到来,虽然各地人民对祖先崇拜传统各异,但却都是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炎黄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  )
A.黄帝的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民族认同成为共同意识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 黄帝的地位得到各族公认,不符合题意;
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但却都是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炎黄的后裔 ”,可以看出,这里反映的是民族认同成为共同意识,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4.(2021·芜湖二模)今天人们了解北京人生活状况的主要依据是(  )
A.神话传说 B.影视作品 C.考古发现 D.历史文献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了解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最科学的依据是考古发现,考古实物是最客观的依据,C符合题意;
神话传说、影视作品和历史文献都带有主观色彩,反映的情况不一定准确,不能算是科学依据,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北京人生活状况的科学依据,知道考古发现是人们了解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科学依据。
25.(2021·封开二模)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这段话表述的是(  )
A.汉族的形成 B.华夏族的形成
C.结成炎黄联盟 D.国家的形成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知,这段内容讲述的是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AC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材料,掌握华夏族的形成即可作答。
26.(2021·惠阳一模)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B.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远古时代的传说,炎帝时期已经教人耕种,出现了原始农业,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正确;
传说并不能作为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A排除;
远古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排除;
传说并不能够完全证明炎帝的真实存在,还需要和多种史料相互印证,D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炎帝和黄帝是早期农耕文明的开始即可作答。
27.(2021九下·德庆月考)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元谋人,不符合题意;
B.山顶洞人,不符合题意;
C.半坡原始居民,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他们已经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与良渚古城遗址最相似,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8.(2021·毕节)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的70~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
A.打制 B.磨制 C.烧制 D.炼制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
A:打制,符合题意;
B:磨制,排除;
C:烧制,排除;
D:炼制,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打制石器,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29.(2021·邵阳)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
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
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
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作新石器时代。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是能够支撑题干论点的论据,故③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是能够支撑题干论点的论据,故④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元谋人和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①②,ACD不符合题意。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要求,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肢回答,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30.(2020七上·高州月考)俗话说:“农业稳,天下安”。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某学生去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博物馆,他看到了如下展览品。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一原始居民会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②这一原始居民已经不再进行狩猎和采集
③原始建筑业和原始手工业已经产生 ④从事农业,过定居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美食。我国栽培水稻的起源地是(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松花江流域
3.浙江某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了干栏式房屋等遗存,考古学者把在此定居生活的原始居民称为(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2021七下·长丰期末)《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治水期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人”。其治水成功(  )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 B.推动了“家天下”的出现
C.奠定了我国华夏族的基础 D.有利于青铜农具的推广
5.(2021·盐城)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  )
A.禅让 B.世袭 C.分封 D.专制
6.(2021·连云港)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7.(2021·黔东南)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8.(2021·江西)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  )
A.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C.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9.(2021·定西)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远古传说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10.(2021·南京)“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
A.北京人的发现 B.半坡遗址发掘
C.青铜工艺成就 D.铁制农具出现
11.(2021·永州)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  )
A.铁制农具 B.司母戊鼎
C.鱼纹彩陶盆 D.刻有文字的甲骨
12.(2021·常德)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
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
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D.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13.(2021·烟台)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4.(2021·聊城)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
A.房屋结构样式 B.农作物的种类
C.使用火的水平 D.石器制作技术
15.(2021·吉林)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蚩尤 B.炎帝和黄帝 C.尧和舜 D.舜和禹
16.(2021·黄石)下列各图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17.(2021·海南)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  )
A.石铲 B.骨耜
C.骨针、骨锥、纺轮 D.渔叉、渔钩、渔网
18.(2021·安顺)下图是考古学家根据某原始人类头盖骨化石复原的头像,经测定,其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据此判断,这一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丁村人 D.半坡人
19.(2021·福建)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20.西周青铜礼器“遂公盈”上铸有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意思是天命禹治水,开山疏导河流。这说明大禹治水传说(  )
A.始于西周 B.真实可信 C.源于想象 D.有迹可循
21.根据考古发掘和研究,人类社会进人新石器时代后,先民们大多不再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其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业兴起 B.人工取火普及
C.狩猎技术进步 D.灌溉技术成熟
22.(2021·深圳押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了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对于以上描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涿鹿之战完全真实 B.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展开攻伐
C.蚩尤害怕战鼓而败 D.黄帝部落单独赢得战争的胜利
23.(2021·南山一模)2021年度清明节即将到来,虽然各地人民对祖先崇拜传统各异,但却都是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炎黄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  )
A.黄帝的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民族认同成为共同意识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24.(2021·芜湖二模)今天人们了解北京人生活状况的主要依据是(  )
A.神话传说 B.影视作品 C.考古发现 D.历史文献
25.(2021·封开二模)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这段话表述的是(  )
A.汉族的形成 B.华夏族的形成
C.结成炎黄联盟 D.国家的形成
26.(2021·惠阳一模)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B.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27.(2021九下·德庆月考)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8.(2021·毕节)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的70~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
A.打制 B.磨制 C.烧制 D.炼制
29.(2021·邵阳)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
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
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
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2020七上·高州月考)俗话说:“农业稳,天下安”。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可知判断,当时这里生活的人们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制造陶器,饲养家畜,从事农业,定居生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①③④ 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某学生去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他在遗址及遗址内的博物馆里看到了如下展览品为切入点,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2.【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主要种植水稻。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水稻最早的国家。故我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水稻最早的国家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历史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故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农耕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3.【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所以 D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4.【答案】A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治水,解除了水患,使黄河流域免于水患,保证了黄河流域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禹治水的知识。学生还要知道大禹治理水患的方式,以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
5.【答案】A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 禅让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尧舜禹的禅让,知道原始社会民主推选联盟部落首领的方式是叫做“禅让制”。
6.【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项中的北京人没有种植农作物,还是依靠采集和打猎生存;故A项错误。
B项的山顶洞人没有种植农作物,还是依靠采集和打猎生存,会磨制石器但还不能制作彩陶;故B项错误。
C项河姆渡遗址位于南方长江流域,种植农作物为水稻,能制作黑陶;故C项错误
D项中半坡遗址位于北方黄河流域,种植农作物为粟,能制作彩陶;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原始农业社会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相关内容,注意区分两个地方的农作物。
7.【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A:元谋人遗址,排除;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符合题意;
C:河姆渡人遗址,排除;
D:半坡人遗址,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周口店遗址,只需识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8.【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 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不符合题意;
D.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9.【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原始社会打制石器成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故B符合题意;
A是打制石器为标志,排除;
远古传说时代不符合材料中生产工具分类,排除C项;
金石并用时期是新石器时代之后,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半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上限指的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业遗址之一。B正确;
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A错误;
夏朝开始出现了最早的青铜器,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旨在考查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农业发展的理解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制造出的生活器具,能够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故选C;
铁制农具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排除A;
司母戊鼎和可有文字的甲骨都是商代出现的,排除B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半坡人,知道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鱼纹彩陶盆。
12.【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至今海内外中华儿女仍在祭祀皇帝,究其原因,黄帝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故A项正确;
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炎、黄帝发展而来,故C项错误;
炎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元谋人遗址,不符合题意;
B.半坡遗址,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故北京人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河姆渡遗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上基础知识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4.【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划分的标志是由使用打制石器演变为使用磨制石器。所以划分这两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石器制作技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划分的标志是由使用打制石器演变为使用磨制石器。
15.【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炎帝和蚩尤,不符合史实;
B.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尧和舜,不符合题意;
D.舜和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生活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冬天比较寒冷干燥,因此他们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备选项中的A就是半地穴式房屋,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先依据所学知识,知道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再来分析备选项,辨别识记这些房屋回答。
17.【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以及陶制和石制的纺轮,由此可知,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技术,故答案选C;
石铲、骨耜均是农业生产工具,故排除AB;
渔叉、渔钩、渔网均是捕鱼工具,故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半坡人,知道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骨针、骨锥、纺轮。
18.【答案】B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头像是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一20万年,故选B;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丁村人距今20万年,半坡人距今五、六千年,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由题干材料中的“多处稻谷、稻草”“稻谷,可达12吨以上”,可知当时河姆渡居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水稻是其主要粮食作物。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A
【知识点】大禹治水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兴起的相关知识点新石器时代,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原始农业的兴起是新石器时代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南方出现了水稻,北方种植粟,选项A正确;
B 距今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已脱离了保存天然火种的阶段,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但是材料没有具体体现,排除;
C 狩猎技术进步,材料没有具体体现,排除;
D 灌溉技术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且材料没有具体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始农业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兴起的相关知识点新石器时代,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原始农业的兴起是新石器时代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南方出现了水稻,北方种植粟,选项A正确;
B 距今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已脱离了保存天然火种的阶段,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但是材料没有具体体现,排除;
C 狩猎技术进步,材料没有具体体现,排除;
D 灌溉技术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且材料没有具体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原始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2.【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 涿鹿之战完全真实 ,不符合史实;
B.依据题干信息“ 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了蚩尤 ”,可以看出,在当时, 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展开攻伐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蚩尤害怕战鼓而败 ,不符合题意;
D. 黄帝部落单独赢得战争的胜利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与黄帝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涿鹿之战。距今大约65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东方的蚩尤部落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进行大战。 蚩尤战败,炎帝和黄帝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3.【答案】C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 黄帝的地位得到各族公认,不符合题意;
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但却都是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炎黄的后裔 ”,可以看出,这里反映的是民族认同成为共同意识,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4.【答案】C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了解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最科学的依据是考古发现,考古实物是最客观的依据,C符合题意;
神话传说、影视作品和历史文献都带有主观色彩,反映的情况不一定准确,不能算是科学依据,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北京人生活状况的科学依据,知道考古发现是人们了解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科学依据。
25.【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知,这段内容讲述的是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AC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理解材料,掌握华夏族的形成即可作答。
26.【答案】B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远古时代的传说,炎帝时期已经教人耕种,出现了原始农业,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正确;
传说并不能作为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A排除;
远古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排除;
传说并不能够完全证明炎帝的真实存在,还需要和多种史料相互印证,D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炎帝和黄帝是早期农耕文明的开始即可作答。
27.【答案】D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A.元谋人,不符合题意;
B.山顶洞人,不符合题意;
C.半坡原始居民,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他们已经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与良渚古城遗址最相似,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28.【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
A:打制,符合题意;
B:磨制,排除;
C:烧制,排除;
D:炼制,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打制石器,只需识记知识点即可。
29.【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作新石器时代。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是能够支撑题干论点的论据,故③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是能够支撑题干论点的论据,故④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元谋人和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排除①②,ACD不符合题意。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要求,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肢回答,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30.【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