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复 活
列夫 · 托尔斯泰
本文节选的是第一部第四十三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玛丝洛娃无辜卷入一起谋财害命官司,蒙受冤屈,即将去服苦役。担任陪审员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发现玛丝洛娃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了的姑娘,良心深受谴责,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决定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祈求宽恕。
前情回顾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通过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研讨小说主题,深刻理解 “复活”的含义,感受作家在两个人物塑造上寄予的人性理想。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隔栏相见
(1-26)
长凳交谈
(27-52)
卢布插曲
(53-70)
结束会面
(71-78)
聂赫留朵夫祈求宽恕,
玛丝洛娃认出了他。
聂赫留朵夫探问旧事,
玛丝洛娃冷漠回避。
玛丝洛娃讨要卢布,
聂赫留朵夫内心动摇。
玛丝洛娃等待回牢,
聂赫留朵夫表示再来。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
学习活动一:从哪里看出了“玛丝洛娃已丧失生命”?
(3)“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20)“斜睨的目光盯着他不放”
(27)“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32)“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60)“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
学习活动一:从哪里看出了“玛丝洛娃已丧失生命”?
(2)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43)“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44)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
(53)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65)“你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76)“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小 结
从玛丝洛娃的“笑”和眼神表情中可以看出,遭受了被抛弃、被侮辱、被损害的经历之后,心灵的痛苦,生活的磨难,已经使她丧失了原本的善良和天真。她作为俄国下层群众的典型代表,她已经丧失了生命,失去了灵魂,这是失去了对爱情的向往、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失去了对美好人性的信任与追求。
一二三组:玛丝洛娃
四五组:聂赫留朵夫
学习活动二
小组活动探究:这样的玛丝洛娃能够“复活”么?
学习活动二
小组活动探究:这样的玛丝洛娃能够“复活”么?
①玛丝洛娃朴素、纯洁和善良的本性
温顺的表情 特别有神的眼睛
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痛苦”是她走向复活的开始
学习活动二
小组活动探究:这样的玛丝洛娃能够“复活”么?
①玛丝洛娃朴素、纯洁和善良的本性
②聂赫留朵夫真诚的忏悔和赎罪
聂赫留朵夫真诚的忏悔体现在哪里?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 ,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我来是要请求您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
“请您饶恕我,我在您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
她一动不动地站着,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
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阅读66、67段的心理描写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他的这种感情,是以前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觉得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参加审判玛丝洛娃的法庭人员众生相
一个法官跟妻子吵架,心情不佳,愁容满面,在整个审判过程一直担心回家后老婆不给饭吃。
另一个法官是“机会论者”,他玩弄数字来决定受审者的命运。
另一个法官老是迟到,他关心的是自己的疾病,他想,从门边走到他的座位那儿,如果走的步数能用三除尽,他患的胃黏膜炎就会好,这段距离走走26步就可走完,他赶紧加了一步,凑成27步。
一个书记在法庭上偷着一篇秘密文章,完全没有注意审判案件。
尤其那个副检察官,他在妓院寻欢作乐一夜,匆忙赶到法庭连钮扣还没来得及扣上,以致开庭前还不知案情。副检察官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
经典故事
“复活”
当所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结合,从而走向“新生”。他也放弃贵族生活,把土地分给农民,与上流社会断绝交往,虔诚信奉宗教,相信《圣经》中说的:“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
学习任务三:
结合所学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相关情节和写作背景,思考并总结这部小说中以“复活”为题的深层意蕴和文章主题?
《复活》主题
“复活”就是灵魂拯救的成功,是灵魂的复活,是聂赫留朵夫灵魂自我拯救的“复活”。
本文通过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见面经过和灵魂拯救过程,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和黑暗,揭露了沙皇俄国骄奢淫逸的生活,
又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复活”寄寓了“仁爱宽恕”的美好的人生理想,代表了一种抨击现实、揭露本质、唤醒社会的美好愿望。
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快乐和幸福。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可以最为简单地表达为:幸福在于勿恶、宽恕和热爱他人。
托翁的话
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见面后,后面还有两次探监的场景,接下来的故事是怎样描写的呢?
有人认为:作者笔下的“玛丝洛娃这个人物比聂赫留朵夫更有光彩。”建议阅读《复活》整本书,对作品对作者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