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单元测试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单元测试卷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25 01:1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击剑比赛中,若甲方的剑击中乙方导电服时,乙方指示灯亮(甲方的剑相当于如图中的开关“S甲”,控制乙方指示灯“L乙”),反之亦然,如图中能反映此工作原理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2.教室内投影仪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必须用风扇降温.为了保证灯泡不被烧坏,要求: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启动后,灯泡才能发光;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下图所设计的四个简化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闭合一个开关表示满足一个条件,指示灯亮表示导致的结果,则下列关于该电路能实现的逻辑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电路;既要…又要…
B. 乙电路;只要…就…
C. 甲电路;要么…要么…
D. 乙电路;或者…或者…
4.下列四个电路图中与实物图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5.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情况主要从材料导电性考虑的是( )
A. 用铁制成煎锅
B. 用铜丝做导线
C. 用钢丝制作弹簧
D. 用铝合金制作飞机的外壳
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A. 摩擦后的塑料绳散开了
B. 油罐车要通过铁链接地进行放电
C. 磁铁能吸引铁钉
D. 人的手碰带电球后头发散开
7.下列关于材料的导电性能及其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电荷
B. 生活中通常用铜、铝做电线的线芯,是因为它们的导电性能好
C.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制作二极管、三极管等
D. 用超导材料制造电子元件,可不必考虑元件的散热问题
8.如图所示,A为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B为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当一根用细线悬挂,再拿一根靠近时,作用情况如箭头所示,分析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同种电荷相排斥
B. 异种电荷相吸引
C. 自然界中至少有两种电荷
D. 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
9.小明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想用汽车上的蓄电池和照明灯泡自制一个洗印黑白照片用的小型曝光箱.按要求曝光箱内应有L1、L2两只白炽灯泡,其中L1表面被涂成了红色,曝光箱外有S1、S2两个开关.当仅闭合S1时,只有表面被涂成红色的L1灯发光,这时可在L1灯照明下调整底片和相纸的位置,调好后闭合S2,则L1、L2两只灯泡均正常发光,从而使相纸感光.为了防止在放好相纸之前,由于误操作而使L2灯发光,电路设计要求在仅闭合S2时L2灯不发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符合上述工作要求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是各种不同电路器件的实物图片,属于用电器的是( )
A.电热驱蚊香
B.电池
C.空气开关
D.高压输电线
11.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将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下图所示).针对这些现象,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
B. 玻璃是绝缘体,因此玻璃棒不可能带电
C.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丝绸也带正电 .
D. 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12.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如图所示,已知丙带正电,则( )
A. 甲、乙均带正电
B. 甲、乙均带负电
C. 乙带正电,甲一定带负电
D. 乙带正电,甲可能不带电
13.2011年11月9日,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因不带电首先可以排除的是( )
A. 电子
B. 原子核
C. 中子
D. 质子
14.小轿车车门上都安装有电动升降玻璃,驾驶员一侧有一个升降按键S1,可以控制四个车门的玻璃升降,而每个车门上也有一个按键开关S2,只用来控制本门的玻璃升降.下列各图中能实现这一功能的是(图中M为使玻璃升降的电动机)( )
A.
B.
C.
D.
15.下列电器正常工作时,电流最接近0.2安的是( )
A. 电饭煲
B. 台灯
C. 微波炉
D. 空调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王海同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把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转如图甲所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 ,另一同学测量时,则发现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 .
17.用久的风扇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由于风扇旋转与空气发生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 ______ 的性质.
18.电流表越精密,其内部电阻就越小,这样,当电流表 ______ 联接入电路中时,电路的总电阻和电流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可以忽略.但是,电流表的接入毕竟使电路有所变化,因此,测量是有误差的,由此引起电流的测量值应该比真实值略 ______ (填“大”、“小”).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小东同学在进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时根据图1连接好实物图.用电流表分别测出I、I1、I2、的电流,改变干电池的只数,重复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1)在连接实验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 ______ 状态,否则可能出现 ______ 而损坏电源;
(2)小东实验时,闭合开关后,若发现小灯泡不亮,则接着的操作是 ______
A、向老师提出更换小灯泡; B、检查所有接线柱是否接触良好.
(3)小东在测量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2所示,原因是 ______ ;
(4)小东改正错误后,将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入电路,在用3A量程试触时,指针所指位置如图3所示,则小东的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A、接入电流表A接线柱然后读数;
B、接入电流表B接线柱然后读数;
C、断开开关,接入电流表A接线柱然后读数;
D、断开开关,接入电流表B接线柱然后读数;
(5)实验中测量三次的目的是 ______
(6)该同学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为支路电流的2倍,该实验有不完善之处,请你提出改进的建议: ______ .
(7)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 ______ .
20.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薇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实验.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______ 状态.
(2)请你在实物电路(图2)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分别将导线a、b正确地连接到相应的接线柱上.
(3)小薇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看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______ .
(4)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示数如图中甲、乙、丙所示,可读出:I1=0.5A,I2= ______ A,I= ______ A.根据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路电流的关系是 ______ .(写出关系式即可)
(5)其他同学按照小薇设计的测量电路正确进行测量,验证了他们的猜想.但他们同时发现:“并联各支路电流是相等的”.这个结论一定成立吗? ______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为了检验这个结论是否成立,应该 ______ 继续进行实验.
(6)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小薇应采用 ______ 方法进行验证.
21.小明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的实验中,根据左边电路图测量并记录了如表的数据:
小明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如下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的2倍.你认为小明分析得出的结论可靠吗? ______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______ .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当甲方击中乙方时电路接通,故S甲与乙方指示灯串联,故S甲与乙方指示灯串联;
当乙方击中甲方时电路接通,故S乙与甲方指示灯串联,故S乙与甲方指示灯串联;
由此可知:甲方指示灯与乙方指示灯互不影响,所以两路并联在电源两端.
2.【答案】C
【解析】当电风扇的电动机启动后,灯泡才能发光;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故应当有一个开关在干路中,一个开关在灯泡的支路中,故选C.
3.【答案】C
【解析】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两开关串联,只有两开关同时闭合时,灯才亮,甲电路表达的逻辑关系是:既要…又要…,故A正确,C错误;
由图乙所示电路图可知,两开关并联,只要有一个开关闭合,灯泡就会发光,因此乙电路表达的逻辑关系是:只要…就…、或者…或者…,故B、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4.【答案】C
【解析】由实物图可知,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分别流经两个灯泡.经过上面一个灯泡后,直接回到负极,经过另一个灯泡后,再经过开关,回到负极,两灯并联,开关控制一只灯泡.
5.【答案】B
【解析】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如导电性、导热性、密度、比热容、硬度等等,生活中根据物体的应用特点,需要选择具有相应的物理特性的材料.
A、利用铁制成煎锅,利用的是铁的导热性好,能够尽快加热物体.不符合题意;
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利用铜做导线,就是利用其良好的导电性.符合题意;
C、钢丝具有良好的弹性,用钢丝作弹簧,利用了钢的弹性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D、用铝合金制作飞机,利用的是铝合金的密度小、硬度大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A、摩擦后的塑料绳带了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散开;
B、为了防止静电的积累,油罐车要通过铁链接地进行放电;
C、磁铁能吸引铁磁性物质,故磁铁能吸引铁钉;
D、人的手碰带电球后,全身带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头发散开.
7.【答案】A
【解析】A、绝缘体不善于导电,不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而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故A错误;
B、因为铜和铝的导电性能好,生活中通常用铜、铝做电线的线芯,故B正确;
C、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制作二极管、三极管等,在社会各领域应用广泛,故C正确;
D、超导材料的特点就是在温度很低时电阻为零,制造电子元件时,由于没有电阻,不必考虑散热问题,故D正确.
8.【答案】D
【解析】因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由图可知,两只带同种电荷的棒相互排斥,两只带异种电荷的棒相互吸引,因此通过本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自然界中至少有两种电荷,但无法确定“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还要经过更多的实验来验证才行.
9.【答案】D
【解析】闭合S1时只有红灯L1发光,再闭合S2红灯L1和白灯L2发光说明,两个灯泡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且开关S2与白灯L2串联控制其电路;在S1闭合前即使接通S2,L2不发光说明开关S1位于干路,控制整个电路.
A、由图可知,两灯并联,且S2在干路上,S1在L1支路中,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两灯并联,且S1在L1支路上,S2在L2支路中,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两灯并联,且S1在L2支路上,S2在L1支路中,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两灯并联,且S1在干路上,S2在L2支路中,符合题意,故D正确.
10.【答案】A
【解析】A是用电器,电热驱蚊香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B是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备,
C是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
D是导线,用来输送电能.
11.【答案】D
【解析】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不是创造了电荷,实际上是玻璃棒由于失去了电子而带正电;由于玻璃棒能够带电,但不能够导电,所以不是导体;当带正电玻璃棒接触电器的金属球,使验电器带了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的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由此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12.【答案】D
【解析】乙、丙相互排斥,说明乙、丙一定带同种电荷,丙带正电,则乙一定也带正电;甲、乙相互吸引,说明乙带负电或乙不带电.
13.【答案】C
【解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是由于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
14.【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驾驶员一侧和每个车门上都有一个开关,都可以控制玻璃的升降,即这些开关是互不影响的,故两个开关是并联关系,分析四图可知,B选项符合题意.
15.【答案】B
【解析】电饭煲、微波炉的功率约1000W,所以正常工作电流约为:

空调的功率更大,所以正常工作电流要大于4.5A;
台灯的电功率约为40W,正常工作电流约为:
,所以选B.
16.【答案】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太小;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解析】电路中的电流超过了电流表的量程,选择大量程即0~3A的量程;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使电流表内部的线圈反向转动,所以指针会反偏.
17.【答案】吸引轻小物体.
【解析】扇叶和空气摩擦,扇叶和空气带有异种电荷,扇叶带电后吸引轻小的灰尘,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18.【答案】串;小
【解析】因为电流表的电阻非常小,如果并联在电路中,会使电路形成短路,所以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尽管电流表的电阻非常小,但是还是有电阻的,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所以,电流表测量的值比真实值略小.
19.【答案】(1)断开;短路;(2)B;(3)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4)C;(5)寻找普遍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6)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7)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解析】(1)在连接实验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否则可能出现短路而损坏电源;
(2)实验时,闭合开关后,若发现小灯泡不亮,不一定是灯泡损坏了,应先检查连接情况,所以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检查所有接线柱是否接触良好.故B符合题意;
(3)在测量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2所示,指针出现了反偏,这是因为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4)如图3所示,将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入电路,在用3A量程试触时,指针偏转非常小,说明电流较小,应使用小量程,所以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断开开关,接入电流表A接线柱然后读数.故只有C符合题意;
(5)实验中测量三次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6)该同学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为支路电流的2倍,这一结论不具普遍性,因为实验中他选用的小灯泡规格是相同的,故他应该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7)由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结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0.【答案】(1)断开;(2)见下图;(3)L1或电流表断路;(4)0.52;1;I=I1+I2;(5)不一定;用规格不同的灯泡替代L1或L2;(6)改变电源电压或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解析】(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流表与L1串联在一条支路,L2在另一条支路,如图所示:
(3)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存在断路,可能是L1或电流表断路造成的.
(4)由图乙所示电流表可知,其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52A,I2=0.52A,由图丙所示电流表可知,其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示数为1A,即I=1A.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路电流的关系是:I=I1+I2.
(5)为了验证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应再选用规格不同的灯泡代替L1或L2继续实验;
(6)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可采用的方法是:改变电源电压或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21.【答案】不可靠;使用相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实验.
【解析】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两灯泡并联,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等,则实验所用两灯泡规格相同,
用相同规格的灯泡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只测出一组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