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过关试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水中树的倒影
C.夕阳下栏杆的影子 D.放大镜放大的地图
2.下列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 B.放大镜观察昆虫
C.水中的蓝天白云 D.激光准直引导掘进方向
3.使用光学仪器时常常需要调节,下列哪项措施是不正确的( )
A.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了放得大些,应将放大镜与地图之间的距离调大些
B.照相机对着某人照相时,底板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全身像,如果要拍出清晰的半身像,要将照相机向他适当移近一些距离
C.摄影记者先给大会主席台拍了一个特写镜头,为了拍摄主席台全景,他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将照相机暗箱长度调短一些
D.如果幻灯机银幕上呈现的清晰画面太小,那么,应将幻灯机往前移动一定距离,同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短一些
4.“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清江两岸的美景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旅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下列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
5.如图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C.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6.在主光轴上,物体距凸透镜40厘米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40厘米 B.3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
7.如图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放大镜 B. 小孔成像
C. 手影 D. 水中倒影
二、填空题
8.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一次实验位置图,光具座上A、B、C三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点应放______(选填“光屏”、“蜡烛”或“凸透镜”)。若此时刚好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是放在______点,光屏应放在______点。
9.显微镜的物镜能使物体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显微镜的目镜能使物体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
10.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再放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移到某一个位置时,可以看到一大一小“两枚硬币”。其中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 的一枚,是通过水面折射形成的像;另一枚,是通过侧壁折射形成的像,它实际上就是凸透镜的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成像。这两枚硬币其实都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1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像机)若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_____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当物距u=8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投影仪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选择理由:______
三、实验题
13.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大于L。
(1)小明为了检验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手上的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了一些,若观察纸上呈现的光斑_________,则自己的推断是正确。
(2)小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
(3)小亮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由图可知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______;为了更清晰地看到所成的实像,应选择__________(选填“较粗糙”或“较光滑”)的光屏来进行实验。若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如图乙所示,则此时人眼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14.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蜡烛、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要使像成在光屏上,在蜡烛和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光屏就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者“右”),直到屏上的像______为止。
(2)在完成(1)基础上,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不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__实像。
(3)从实验可知,在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况下,蜡烛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______,像距离凸透镜的距离越______。还可得到规律,______点是成虚实像的分界点,______点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的向______移动。
(5)换用另一块凸透镜,再次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光具座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
四、综合题
15.请阅读《眼镜的度数》.
眼镜的度数
配戴眼镜主要可以矫正近视、远视及散光所造成的视力模糊.近视和远视使用球面透镜(简称“球镜”,即凹透镜或凸透镜)来矫正;散光使用柱面透镜(简称“柱镜”,即沿圆柱玻璃体的轴向切下的一部分)来矫正.透镜的焦距 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 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 0.5m,它的焦度就是φ= =2m-1如果远视很严重,眼镜上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 100 的值,例如,100 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 1m﹣1,它的焦距是 1m.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下表是某位同学配眼镜时的验光单.其中,球镜一栏和柱镜一栏的数字表示透镜的焦度.轴位就是散光的方向,也就是在这个方向上矫正一定的散光后才能看得清楚.虽然配戴眼镜可以矫正视力,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用眼习惯,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远用 球镜(S) 柱镜(C) 轴位(A) 矫正视力(V
远用瞳孔距离(PD)65mm 右眼(R) ﹣1.75 ﹣0.50 180 1.0
左眼(L) ﹣2.75 1.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同学配的眼镜是_____(选填:“远视镜”或“近视镜”),其左眼所配镜片的度数是_____度.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强 B.透镜的焦距越短,焦度越大
C.透镜的焦距越长,镜片的度数越高 D.透镜的焦度越大,镜片的度数越高
16.图为某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是凸进镜,O为光心,F为物镜焦点,焦距为 500mm.
(1)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物镜折射前的入射光线.
(______)
(2)目镜是_____透镜(选填“凹”、“凸“).
(3)用此望远镜观测月球时,月球经物镜成一个_____ (选填“倒立”、“正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五、简答题
17.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说出两种简便的估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答案
1.D 2.C 3.D 4.D 5.C 6.B 7.A
8.凸透镜 C A
9.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10.较小 放大镜 虚 11.投影仪 靠近 12.C
13.变大 太阳光没有正对太阳 照相机 6.5cm14.右 清晰 倒立 缩小 大 远 焦点 二倍焦距 上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焦距
15.近视镜 ﹣275 ABD
16. 凹 倒立 缩小
17.观察此透镜的结构,若中间厚,边缘薄就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就是凹透镜;用平行光照向此透镜,若光线被会聚是凸透镜,光线被发散就是凹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