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琵琶行》
白居易
语言建构与应用:诵读诗歌,感悟七言长诗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诗歌,梳理事件的基本过程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震撼人心的音乐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内涵
学习重点:梳理事件的基本过程,赏析震撼人心的音乐魅力
学习难点:感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内涵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发生的用通俗化的乐府体写时事和社会生活的诗歌运动。乐府诗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等。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作古乐府。贞元、元和之际,广大地主士大夫要求革新政治,以中兴唐朝的统治。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
主要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以44岁为界,白居易的人生分为两段
达则兼济天下 :29岁中进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通俗易懂,老妪能解。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例如《卖炭翁》。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穷则独善其身:元和十年,因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白居易主张严缉凶手,以肃法纪,被当权者弹劾,被贬江州。依旧关注民生,疏浚六井,修筑“白堤”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草原送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
元 和十年,余 左迁 九江郡司马。 明年 秋,送客湓浦口,
年号,815年
贬谪
节度使属僚
元 和 十年,我 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天,我在湓浦口送客。
第二年
于
闻舟中 夜 弹 琵琶 者,听 其 音,铮铮 然 有 京都声。
在晚上,名作状
听见有人晚上在船上弹琵琶,那声音铿锵有力,是京城流行的曲调。
代词,那
······的样子
问 其 人, 本 长安倡女,尝 学琶琵 于 穆曹二善才。
代词,那个
原来
曾经
向,引出对象
向那人询问,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二位琵琶乐师学艺。
年长 色衰, 委身为 贾人妇。 遂 命 酒,
年纪大了,姿色衰退,只好嫁给一个商人。于是我命手下人摆酒
于是
摆酒,名作动
使 快 弹 数曲。 曲 罢 悯然,
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弹奏完毕,(她)面带愁容,
惆怅的样子
自 叙 少小时 欢乐事,今 漂沦 憔悴。
叙说
漂泊沦落
又叙说青春年少时的欢乐情景,现在却漂泊流落,面容憔悴。
商人
畅快
完毕
转 徙 于江湖间,余 出 官 二年,恬然 自安
在江湖上辗转奔波,我离开京城到此任职已有两年,一直心情恬淡宁静自得
心情恬淡
感 斯人言, 是 夕 始觉有 迁谪 意。
她的一席话触动了我,这天晚上我才体会到被贬谪的意味。
贬谪
因 为 长句, 歌 以 赠 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因此
一共
于是写下这首七言诗,作歌赠送给她。全诗六百一十六个字。题为《琵琶行》
出任地方官
这个人
这个
状语后置
辗转
漂泊
我
宁静自得
晚上
意味
写下
七言诗
作歌
她
用来
字
1.诗歌序,一般用于记叙作诗的缘由,阅读小序,尝试理解作者情感。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元和十一年深秋之夜
湓浦口
琵琶女、余
感斯人言
压抑
苦闷
琵琶女
余
年长色衰
委身贾人
贬谪之意
热情消减
浔阳 江头 夜 送客,枫叶 荻花 秋 瑟瑟。
名作状
在浔阳江边的晚上,我来为朋友送行。枫叶赤红,芦花雪白,秋风萧瑟。
微风吹动,秋风摇曳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 欲饮 无 管弦。
互文
我们下了马,一起走上船,举起这杯离别的酒却没有音乐相伴。
借代,音乐
醉不成欢 惨将别, 别时茫茫 江浸月。
离别愁苦
忧伤愁闷中有些醉意,心情惨淡就此告别,江上茫茫一片,寒月浸泡江水中。
江边
芦花
2.古诗开头,或写景,或叙事,请分析诗歌第一段的内容。
叙事
浔阳江头夜送客
时间地点人物
举酒欲饮无管弦
离别的伤感
写景
枫叶荻花秋瑟瑟
萧瑟的清秋景象
别时茫茫江浸月
清冷月辉
点
染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 客不 发。
忽然听到水上飘来琵琶声,我忘了回转脚步,友人也不叫开船。
发船
寻 声 暗 问弹者谁,琵琶声停 欲语迟。
循着声音
我们寻找传出乐声的那只船,悄悄问谁在弹。琵琶声停下,却许久每人回答。
说
移 船 相近 邀 相见, 添酒 回 灯 重开宴。
重新掌灯
于是我们将船儿靠上去邀请她相见,吩咐添加酒菜燃亮灯火,重新摆开酒宴。
低声
千呼万唤 始 出来,犹 抱琵琶 半 遮 面。
我们千呼万唤她才缓缓走出,还用怀中的琵琶遮住半边脸面。
才
转 轴 拨弦 三两声, 未成曲调 先 有 情。
拧转弦轴
见她轻轻地拧转弦轴,试弹了三两个乐音。还没弹出曲调,已经包含了感情。
弦 弦 掩 抑 声声 思, 似 诉 平生不得志。
声音低沉
每一次拨弦深沉抑郁,每一声乐曲充满忧思,就像在低声倾诉平生不得志。
还,依旧
拨动琴弦
深长的情思
倾诉
低眉 信手 续续 弹,说 尽心中 无限 事。
她垂下眉眼随手弹拨, 让琵琶叙说自己的无限心事。
随手
轻 拢 慢捻 抹 复 挑,
手指在弦上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抹,一会挑,
初为 《霓裳》 后《六幺》。
弹奏
先弹了有名的《霓裳羽衣》,又弹了一曲流行的《六幺》
连续
大弦 嘈嘈 如 急雨, 小弦 切切 如 私语。
大弦乐音沉重舒长,犹如急骤的暴雨;小弦乐音短促细碎,犹如窃窃私语
嘈嘈切切 错 杂弹, 大珠 小珠 落 玉盘。
弦音轻重缓急高低快慢随时变换,犹如大大小小的珠子落入玉盘之中。
间 关 莺语 花底 滑, 幽咽 泉流冰下难。
鸟鸣婉转
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眼婉转流利,又犹如冷泉呜咽,在冰层下滞涩流淌。
交错
混杂
声音沉重
声音轻细急促
流畅
冰泉 冷涩 弦凝绝, 凝绝不通 声 暂 歇。
像冰下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畅流,凝聚不散流通不畅,乐声渐息若断绝。
别 有 幽愁 暗恨 生, 此时 无声 胜 有声
另有一种深沉的忧愁在其中暗暗萌生,此时无声的意味胜过有声的情趣。
银瓶 乍破 水浆迸, 铁剂突出 刀枪 鸣。
汲水器
如银瓶破碎水浆喷射,又转向铿锵雄壮、像铁骑冲锋刀枪齐鸣。
突然
溅射
曲 终 收拨 当心 画, 四弦一声 如 裂 帛。
乐曲终了,用拨子在中心划了一下,四根线同时发声,像撕裂的绢帛一般。
东 船 西 舫 悄 无言, 唯见 江心 秋月 白。
左右停靠的船只都静悄悄无声无息,只见皎洁的月儿映照在冷冷的江心。
3.本部分描写了什么内容?
忽闻水上琵琶声
寻声暗问弹者谁
初见
弹奏
未成曲调先有情
大弦嘈嘈、小弦切切
先声夺人
心情急切
技艺娴熟
震撼人心
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
矛盾,羞涩
初现
沉 吟 放拨 插弦中, 整顿 衣裳 起 敛 容
她轻叹一声,将拨子插入弦中,整理好衣裳起身,显出端庄的脸色。
自 言 本是 京 城 女,家在蛤蟆陵下住。
她说她自己原来是京城女子,家里住在蛤蟆陵。
整理
端庄
长安
十三 学得 琵琶成,名 属 教坊第一部。
十三岁学琵琶有成,名列教坊的第一队(技艺十分精湛)。
管理音乐的官署
曲罢 曾教 善才服, 妆成 每 被 秋娘 妒
一曲弹罢令乐师心悦诚服,梳好妆后往往被姐妹们嫉妒 。
五 陵 年 少 争 缠头, 一曲 红绡 不知数
那些住在五陵的富家子弟争着给我送财物,弹奏一曲得到的红绡不计其数。
歌姬
打赏的锦帛
钿头 银篦 击 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我用上端镶着金花的的银质发篦打拍子,敲碎了也无所谓;血红色的罗裙上泼上了酒(也全不在意)。
节拍
轻薄的丝织品
首饰
今年欢笑 复 明年, 秋月 春风 等闲度。
年复一年地寻欢作乐,轻松随意地打发着时光。
弟 走从军 阿姨死, 暮去朝来 颜色 故。
弟弟当了兵,阿姨也死去,一天天地过去,我的容貌也衰老了。
再,又
平常
门 前 冷 落 鞍 马 稀, 老 大 嫁 作 商人 妇。
门前变得冷冷清清,来往的车马时有时无,年纪大了,只好嫁给商人为妻。
年纪大了
老去
商人 重利 轻 别离, 前月 浮梁 买茶去。
商人只重财利,哪在乎夫妻别离,前月去了浮梁做茶叶生意。
去 来 江口 守空船, 绕 船 月 明 江 水 寒。
走了以后让我在这江口独守空船,四周只有寒冷的江水和明月的清光。
夜深 忽 梦 少年 事, 梦啼 妆泪 红 阑干。
深夜忽然梦见少年时的往事,梦中啼哭,擦了胭脂脸上流满了红色泪痕。
栏杆
4.本段主要阐述琵琶女的身世,对比鲜明,请尝试分析。
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
今日欢笑复明年
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
去来江口守空船
秋月春风等闲度
绕船月明江水寒
我 闻 琵琶已 叹息, 又 闻 此 语 重 唧唧。
我听了琵琶曲已伤感叹息,又听了这一席话更慨叹不已。
同 是 天涯 沦落 人, 相 逢 何必 曾相识。
同样是流落在天涯的人啊,今天相遇又何必是曾经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 居 卧病 浔阳城。
我从去年离开京都,抱病贬谪到这浔阳城。
贬谪
又,更
叹息
离开
抱病
浔阳 地 僻 无音乐,终岁 不闻 丝竹声。
浔阳这个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美妙的乐声。
住 近湓江 地低湿, 黄芦苦竹 绕宅 生。
住的地方靠近湓江,这里地势低洼,黄芦苦竹在宅边杂乱丛生。
其 间 旦 暮 闻 何物, 杜鹃啼血 猿 哀 鸣。
在这里从早到晚能听到什么?是杜鹃声声啼血,猿猴声声哀鸣。
一年
借代,音乐
在这里
春 江 花 朝 秋月 夜, 往往取 酒 还 独 倾。
每当春江花开的早上和秋月当空的夜晚,常常取来浊酒,一人闷闷独酌。
岂 无 山歌与 村笛, 呕 哑 嘲 哳 难为听。
不是没有当地人唱山歌和吹村笛,但是声音嘈杂嘶哑,让人难以入耳。
今 夜 闻 君 琵琶语, 如 听仙乐耳 暂明。
今天夜里听了你弹奏的琵琶曲,真如同仙乐入耳清朗明净。
花朝节
独自饮酒
忽然
莫 辞 更 坐弹一曲, 为君 翻作 琵琶行。
请不要推辞,再坐下弹一曲,为你按那曲调写一首《琵琶行》。
推辞
再
写作
5.本段中作者由琵琶女想到了自己,请分析作者创作此诗的缘由。
浔阳地僻无音乐
地处偏僻
黄芦苦竹绕宅生
环境凄凉
杜鹃啼血猿哀鸣
鲜有娱乐
往往取酒还独倾
寂寞独处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感 我 此 言 良 久 立, 却 坐 促弦弦转急。
我的话使她感动不已,久久站立在那里,然后回到座位上,弦调调得更紧。
凄 凄 不似 向前声, 满 座 重 闻 皆 掩 泣。
凄楚哀婉的曲调,已不像先前的乐声,重新听乐的人们都忍不住掩面哭泣。
座 中 泣 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 青衫 湿。
在座的人中谁流泪最多?我这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后退
拧紧琴弦
6.本诗作为叙事诗,请简要梳理诗歌的脉络。
送客
听乐
自叙
青衫湿
琵琶女
我
青春年少到如今年长色衰
年少得志到如今谪居卧病
浔阳江头夜送客
忽闻水上琵琶声
7.本诗的主体部分描写了琵琶女的弹奏,请找出一共有几次?
第一次
忽闻水上琵琶声
第二次
转轴拨弦三两声
第三次
却坐促弦弦转急
三次
8.本诗对乐曲的描写独具特色,请逐个分析。
第一次
江头夜送闻琵琶
状态
琵琶声停欲语迟
个人独奏
手法
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
情感
寻声暗问弹者谁
震撼
8.本诗对乐曲的描写独具特色,请逐个分析。
第二次
江上独奏闻琵琶
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
细柔亲切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畅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
高亢激昂
铁骑突出刀枪鸣
慷慨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悲楚
正面描写
8.本诗对乐曲的描写独具特色,请逐个分析。
此时无声胜有声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唯见江心秋月白
流畅
凝涩
余音袅袅
侧面烘托
(1)大量使用比喻,表现音乐的魅力
(2)通过视觉、听觉的变化,化无形的音乐为有形的事物
(3)通过旋律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曲调,从流畅到凝涩再到余音袅袅
(4)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内容丰富
(5)大量使用叠词和拟声词,表现音乐的魅力
8.本诗对乐曲的描写独具特色,请逐个分析。
第三次
重闻琵琶皆掩泣
直接描写
却坐促弦弦转急
间接描写
满座重闻皆掩泣
9.景物描写是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分析本诗的景物描写。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江水、红枫叶、白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传达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奠定全诗基调。
别时茫茫江浸月
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唯见江心秋月白
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绕船月明江水寒
独守空船,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
杜鹃啼血猿哀鸣
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9.诗人为何说“同是天涯沦落人”?
技艺精湛
才华横溢
年轻貌美到年长色衰
少年得志到今朝贬谪
出身京都到流落他乡
入京求仕到出京任职
琵琶女
白居易
对照
江州司马青衫湿
伤琵琶女
伤己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 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慨。这首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当时就颇受人们喜爱,以至“胡儿能唱琵琶篇”。
唯见江心秋月白
环境描写
此时无声胜有声
艺术境界
嘈嘈切切错杂弹
音乐描写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