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精选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图为赵一曼烈士遗书照片。在该书最后部分,她希望儿子“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时间为“1936年8月2日”。根据上述信息结合所学推断,赵一曼牺牲时,她所属的部队的名称是( )
A.东北人民革命军 B.东北抗日联军
C.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D.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2.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提出:“一切抗日反蒋的中国人民与武装队伍,不论他们的党派、信仰、性别、职业、年龄有如何的不同,都应该联合起来,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国民党而血战!”这表明( )
A.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B.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
C.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D.中共正式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
3.1934年农历除夕、初一、初二在大光明电影院首轮上演《红羊豪侠传》,三天午夜场爆满,开创了中国电影“贺岁档”的先河,其主要剧情是颂扬太平天国,“青天白日光明”“复兴汉族把国保”。这反映了当时( )
A.人民向往公平正义的生活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C.土地革命激发人民的热情 D.民族危机激发爱国救亡情绪
4.1933年10月,《勤奋体育月报》创刊词疾声呐喊:“强邻压境,国难当—.积极的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上,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这是今后全国体有界的动向,也是全国体育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 )
A.中国传统体育向科学化发展的趋势 B.七七事变后国人尚武意识被激发
C.体育界自觉担当起抗日救亡的责任 D.民众的体有观念得到极大地增强
5.某学生梳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重要史实。其中①应为( )
A.“八一宣言” B.四渡赤水 C.西安事变 D.淞沪会战
6.曾经被软禁在贵阳黔灵山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他所说的“1936年发动的事变”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7.“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这一观点认为抗日战争的起点应为(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8.张学良自述中说:“当是时也,共产党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这表明张学良( )
A.决定改旗易帜 B.决心实行兵谏
C.与东北抗联合作 D.放弃与日本妥协
9.“晨7时许,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由于沟深路窄,雨路泥泞,敌人车辆人马拥挤堵塞,行进极为迟缓。第一一五师抓住有利战机全线突然开火,迫击炮、机枪、步枪、手榴弹从高向下,劈头盖地向敌军人群中砸去……”材料所描述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10.1938年7月7日,邹韬奋在《抗战》发行到第86号后,便与《全民》周刊合并,联合创办《全民抗战》周刊,以“动员民众一致抗曰”为宗旨。该做法( )
A.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维护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C.意在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D.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11.“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斗,打得日寇投了降。”材料中的“全国军民齐奋斗”开始于( )
A.1931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37年
12.抗战初期,日军急于攻打下一地方,因此,在占领—地后日军只留少数兵力,并靠发展伪军维持占领地的统治,村庄防卫主要依靠伪乡村政权和伪军协助。这一现象说明( )
A.国民政府军事策略灵活 B.日军兵力有限
C.国共两党矛盾日益激化 D.中日国力悬殊
1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军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抗日战争时期取得平型关大捷的中共军队名称是( )
A.工农革命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D.人民解放军
14.1937年7月,中共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言中表示:愿立即取消苏维埃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导,开赴抗日前线。这一举措表明,当时( )
A.新民主主义革命遭受挫折 B.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变化
C.中共暂时放弃革命领导权 D.国民党彻底放弃“剿共”政策
15.“关东画派”创始人王盛烈的开宗立派之作——《八女投江》,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东北抗联题材的中国画作品,画作展示了1938年冬八个东北抗联女战士的英雄事迹。这幅画作反映出当时( )
A.抗战促进民族精神 B.妇女解放运动成果显著
C.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D.全面抗战产生了广泛影响
16.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题为《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的谈话中表示:“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全国国民要认清,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该谈话( )
A.说明国民政府拟实施全面抗战路线 B.表明蒋介石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C.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D.有利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7.电影《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与日军奋战的国民革命军第88 师524 团的真实经历,歌颂面对强敌毫不退让,战士誓死保卫家国的崇高气魄。下列有关淞沪会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粉粹日军“三个月亡华”妄想 B.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C.是国共合作的光辉典范 D.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18.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创办“陕北公学”,学员选拔要求为“只要不是汉奸亲日派,经过正规的入学测验,没有严重的病,都能入校学习,因此也不分党派,更不分性别”。据此可知,“陕北公学”的创办( )
A.推动了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B.有利于边区教育均衡发展
C.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D.初步建立起边区教育体系
19.1937年,英国记者贝特兰在书中写道:“‘特区’与以前的‘苏区’相比,发生了某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在政治上,这种变化体现为各个阶层现在都有权选举并参加政府。不再歧视地主,也不没收他们的财产。”当时“特区”实行的政策( )
A.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D.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力量
20.中共的一份决议指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该决议发表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在( )
A.“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
B.中共发表“八一宣言”之际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之后
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后
21.日军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22.德国人拉贝在1937年12月14日的日记中写到:“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后面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日记可以直接证实日军( )
A.在重庆大轰炸的暴行 B.在南京大屠杀的暴行
C.实行疯狂“扫荡”的暴行 D.731部队灭绝人性的暴行
23.(德)拉贝在《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中写道:“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过一二百米就会有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从此日记中我们能了解到的事件是( )
A.旅顺大屠杀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4.下表为日伪时期上海配给物资的变化表。据此推知,日伪实行配给制意在( )
每月人均 1942年(7到12月) 1943年 1944年 1945年8月之前
食米 不到0.5斗 不到0.446 0.304斗 0.019斗
面粉 4.09 4.125斤 2.54斤 0.75斤
杂粮 —— 0.19斤 0.33斤 0.125斤
肥料 —— 4两 4.63斤 0.625斤
肥皂 —— 1小块 0.407块 0.25块
A.与国民政府争夺市场 B.掠夺敌后根据地财富
C.阻止民族工业的内迁 D.转嫁侵华战争的负担
25.据战犯供词及日方资料,1940年下半年,日军细菌部队所生产的“副伤寒”70公斤“霍乱”50公斤、“鼠疫跳蚤”5公斤,都被运到南京去使用;10月,日军细菌部队在浙江宁波、金华、衢县等地实施细菌攻击,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
①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 ②731部队是日军侵华的细菌部队
③日军惨无人道地在中国进行活体试验 ④日军所为公然违反国际公法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2021·黑龙江牡丹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1)材料一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8分)
27.(2021·安徽芜湖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成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宜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由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的中心。中国战区的建立,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也由此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选编自何一民《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研究》
材料三
在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宜昌,由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入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最早将“宜昌大撤退”比作“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是婴阳初,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的是民生公司和宜昌的民众。此、他说、“这是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朱复胜《卢作孚与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后,对日本侵略者态度的变化、分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重庆地位提升的表现,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原因和意义。(6分)
28.(2020·江苏如皋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并由此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提出的“各种要求”在哪一条约中得到满足?指出日本从该条约中获得的“商业特权”。这反映了该时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有何变化?(4分)
(2)日军侵华期间,制造了一系列暴行,请举两例说明日军的犯罪行为。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局面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次战争的结果对中国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精选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C C C A B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B A D A C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D D D
1.【答案】B【解析】由材料“赵一曼烈士”“1936年8月2日”可知赵一曼牺牲前担任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故选B项;1934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为军长兼政委,排除A项;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排除C项;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据材料“一切抗日反蒋的中国人民与武装队伍,不论他们的党派、信仰、性别、职业、年龄有如何的不同,都应该联合起来,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国民党而血战”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抗日救亡运动逐渐高涨,故选A项;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排除B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排除C项;1937年洛川会议,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排除D项。
3.【答案】D【解析】“1934年农历除夕、 “青天白日光明”“复兴汉族把国保””1934年是在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之后,中华民族的危机突显,表现的一种爱国救亡的情绪,故选D项;“颂扬太平天国”“青天白日光明”从历史上看,无法体现公平正义,排除A项;“颂扬太平天国”“青天白日光明”“复兴汉族把国保”这是全国中国人民的理想寄托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理想,排除B项;“大光明电影院首轮上演《红羊豪侠传》”这不是在根据地,是在国统区,与土地革命无关,排除C项。
4.【答案】C【解析】据材料“强邻压境,国难当—.积极的注重国民体育训练,准备疆场强劲的战上,养成耻雪保国的健儿”,可知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环境下,民族意识不断高涨,体育界主动担负起抗日救国的历史使命,故选C项;中国传统体育向科学化发展的趋势出现在民国初期,排除A项;七七事变爆发于1937年,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民众的民族意识得到极大地增强,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据上图,可知为抗日战争大事年表,发生于1936年的只有西安事变,故选C项;八一宣言发表于1935年,排除A项;四渡赤水发生于1935年,排除B项;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张学良”“1936年”,结合所学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即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八一三事变是指1937年8月13日,日本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排除D项。
7.【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可知,应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故选A项;一·二八事变发生于1932年,排除B项;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排除C项;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是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共产党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人少壮者之心”描述了张学良在发动西安事变之前的处境,故选B项;改旗易帜发生于1928年,此时共产党尚未提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排除A项;东北抗联是留在东北坚持抗日的武装力量,而九一八之后,张学良的东北军已经到关内,躲避日本侵略者,后又被用来围剿陕北根据地,排除C项;“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攻我心”从其内心来看,他并没有真正与日本妥协,排除D项。
9.【答案】A【解析】由材料“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 一一五师”、“劈头盖地向敌军人群中砸去”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五师在平型关大败日寇,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选A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胜利,由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等抗日将领指挥,排除B项;1941年12月日军第三次进攻长沙,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3个军、37个师17万余人的兵力成功抗击日军的进攻,排除C项;百团大战是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排除D项。
10.【答案】D【解析】据材料“1938年7月7日……以‘动员民众一致抗曰’为宗旨”可知全面抗战开始,这一周刊的创办就是为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故选D项;据所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抗日战争,与维护南京国民政府无关,排除B项;据材料“以‘动员民众一致抗曰’为宗旨”可知其意在抗日,而非文化事业,排除C项。
11.【答案】D【解析】据材料“全国军民齐奋斗,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是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故选D项;1931年是局部抗战的开始,而材料说的是“全国军民”,排除A项;1935年是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但全面抗战还未开始,排除B项;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但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中国才开始全面抗战,排除C项。
12.【答案】B【解析】据材料“日军只留少数兵力,并靠发展伪军维持占领地的统治,村庄防卫主要依靠伪乡村政权和伪军协助”可知,当时日军兵力有限,只能留下少数兵力驻守占领地,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日军在抗战初期的兵力有限问题,并未涉及国民政府,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抗战初期的日军,并未提及国共两党,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日军的兵力有限,并未提及中国的军队情况,未能体现国力的悬殊,排除D项。
1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故选B项;工农红军属于土地革命时期的称号,排除A项;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江南地区的游击队改编而来,排除C项;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称呼,排除D项。
1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7月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共两党通过合作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项;在全民抗战的努力下,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加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实行党外合作,共产党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占据主导地位,阶级矛盾只是暂时隐藏在民族矛盾之下,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关东画派”通过东北抗联题材的中国画作品《八女投江》弘扬团结抗日爱国精神,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救亡运动,并非妇女解放运动(反对歧视妇女,使妇女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实现男女权利完全平等的一项社会目标或社会运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八个东北抗联女战士的英雄事迹,而正面战场是国民党组织的大规模作战,排除C项;东北抗联女战士的英雄事迹不能反映全面抗战、全民族抗战,排除D项。
16.【答案】D【解析】“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可以看出,他的表述使得更多的人团结起来,这对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很大的作用,故选D项;“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只是表明了抗战态度,没有涉及抗战的方法,排除A项;“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谈话里没有提到中共的作用,更不能说明合法,排除B项;“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全国国民要认清,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他的谈话有利于统一思想,不能保证物质基础,排除C项。
17.【答案】A【解析】据材料“电影《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与日军奋战的国民革命军第88 师524 团的真实经历”,可知淞沪会战的抵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故选A项;武汉会战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排除B项;平型关战役是国共合作的典范,排除C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排除D项。
1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学员选拔要求为‘只要不是汉奸亲日派,经过正规的入学测验,没有严重的病,都能入校学习’”可知,陕北公学强调不收汉奸亲日派,结合所学,此时正处于全面抗日战争期间,且陕北公学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实行国防教育,培养抗战干部”,因此“陕北公学”的创办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故选C项;根据所学,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广州、武汉以后,我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与材料中现象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一所大学“陕北公学”且主要是为抗日而设,无法体现其促进边区教育均衡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只反映了边区一所大学,并不能反映其建立起边区教育体系,排除D项。
19.【答案】B【解析】据材料“在政治上,这种变化体现为各个阶层现在都有权选举并参加政府。不再歧视地主,也不没收他们的财产”,可知随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项;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的目的是着眼于抗战大局,并不是发展工商业,排除A项;1937年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不可能加速国民党的灭亡,排除C项;1937年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已经转移到了陕北,排除D项。
20.【答案】C【解析】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之后,中共争取把国民党的抗战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故选C项;“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中共的策略是反蒋抗日,排除A项;中共发表“八一宣言”之际,国民党还没有抗战,排除B项;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后,全民族抗战已经实现,排除D项。
2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属于一手史料,可靠性高,故选D项;口述材料属于口述史料,受到当事人主观记忆的影响,存在模糊记忆,排除A项;回忆录属于文献史料,需要相关的实物史料相互印证,排除B项;历史专著属于二手史料,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排除C项。
2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37年12月14日”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是军攻陷南京,在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故选B项;重庆大轰炸是在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排除A项;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疯狂“扫荡”的暴行是在1941年至1942年,排除C项;731部队灭绝人性的暴行是在1938年至1945年,排除D项。
23.【答案】D【解析】据材料“拉贝在《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中写道”“过一二百米就会有尸首……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可知,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遇害,故选D项;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八一三事变是指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已久地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1937年11月12日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24.【答案】D【解析】据材料“日伪时期上海配给物资的变化表”中的数据可知,配给制下物资配给逐渐减少,表明日本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意在转嫁侵华战争的负担,故选D项;配给制与争夺市场无关,排除A项;上海不是敌后根据地,排除B项;上海民族工业的内迁发生在1937年上海沦陷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25.【答案】D【解析】材料“副伤寒”等说明日军细菌部队生产细菌和化学武器,故①正确;依据其生产细菌和化学武器,可知731部队是日军侵华的细菌部队,故②正确;材料“实施细菌攻击”反映出日军惨无人道地在中国进行活体试验,故③正确;日军上述行为以平民作为攻击对象,公然违反国际公法,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1)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2)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大战场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了准备(或提供了条件;或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任选4点)
【解析】
(1)据材料一“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得出“民族凝聚力”指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因此,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回答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双方为争取抗战胜利在政治、军事方面进行合作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2)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入手。国内意义可从时间角度、完全胜利、民族精神和对民主革命的影响等方面归纳,据材料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可知,时间上,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大战场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结合所学得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了准备(或提供了条件;或奠定了基础)。国际意义可从反法西斯战争组成部分和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等角度分析,据材料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7.【答案】
(l)变化:对日本侵略者由“不抵抗”变为抗日御侮。(2分)
原因:日本侵华日益严重,中日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中国共产党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任答两点,4分)
(2)表现:由单一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发展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由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发展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之一。(4分)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2分)
(3)原因:正面战场的败退;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4分)
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可得对日本侵略者由“不抵抗”变为抗日御侮。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可得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所学可得,日本侵华日益严重,中日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民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中国共产党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等。
(2)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由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可得由单一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发展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据材料二“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的中心,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可得由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发展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之一。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随着国民政府迁都”可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据材料二“中国战区的建立,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可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等原因。
(3)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三“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入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可得正面战场的败退,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三“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可得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据材料三“这是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可得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决心。
28.【答案】
(1)条约:《马关条约》。(1分)
特权: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1分)
变化: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2分)
(2)罪行: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以战养战”进行经济掠夺;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进行疯狂“扫荡”;731部队实行细菌战;推行“慰安妇”制度等。(任意两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分,仅答“西安事变”不得分)。
(3)影响:甲午战败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2分)
抗日战争: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任意两点2分)
【解析】(1)第一小问条约,据材料一“割占辽东半岛”“取得台湾”“赔偿白银2亿两”等信息可知,这一条约是《马关条约》。第二小问“商业特权”,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商业特权”是指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第三小问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是资本输出的方式之一,反映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2)第一小问犯罪行为,结合所学内容可列举如下:如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以战养战”,进行经济掠夺;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进行疯狂“扫荡”;731部队实行细菌战;推行“慰安妇”制度等(只要列举两例即可)。第二小问标志,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3)第一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甲午战败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三“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据材料三“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可知,中国重新确立了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据材料三“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可知,抗日战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