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拿来主义
鲁 迅
教学目标
壹
贰
叁
能够准确理解本文观点
能够准确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
通过和《反对党八股》的比较,理解两篇文章的语言特色。
能够运用比喻论证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己的观点。
肆
整体阅读
筛选提炼文章观点
通读全文,勾画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常有以下特点:
以“我”“我们”为主语,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常出现表示总结或结果的关联词。
在内容上和题目直接相关的语句
第2段:但我们没有人根据“礼尚往来”的礼仪,说道:拿来!
第5段: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第7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10段: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
整体阅读
精读文章
阅读1-6段完成表格
梳理“提出观点”的论证过程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的态度
原文 概括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送去主义
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以尼采为例子,与“送去”进行类比
尼采自诩为太阳,“送去主义”者自诩……
尼采“只是给与”,“送去主义”者只是……
尼采发了疯,“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
文化丰富
为人大度
对外输出古董和文化大师
消耗我们拥有的文化资源
我们的国力和文化资源就像地下的煤,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味送去会损伤我们的综合国力。
送来主义
和“送去”和“抛给”的关系:
“送来”的是什么: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为什么“送来的”会让一些人恐惧:
阅读1-6段完成表格
梳理“提出观点”的论证过程
特点 反映出的心态 作者的态度
原文 概括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我封闭,拒绝外来的一切 盲目自大 历史证明了这一主义的问题
送去主义 送古董、活人,自诩丰富大度,会使子孙拿不出东西来 盲目自大,一味输出,会使国力衰微 被打败之后的自大 没有根据“礼尚往来”的礼节应该“拿来”
送来主义 这种赏赐……这是“抛给”……说得冠冕堂皇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们对”送来的”吓怕了 施舍性的 (只能被动接受) 接受施舍的恐惧 主动去拿
精读文章
论证方法
闭关锁国,备受欺凌(行不通)
闭关主义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听凭“送来“,大受祸害(应重视现实教训)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因为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所以
因果论证法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精读文章
阅读8-10段
梳理观点展开的论述过程
第八段:
“拿来主义”者全不是这样的。
怕被污染
徘徊不敢进
孱头
一把火烧光
保存自己的清白
浑蛋
因为羡慕
接受一切
废物
一味躲避懦弱胆怯
全盘否定
头脑不清
全盘接受
一事无成
面对包罗万象的“大宅子’
精读文章
阅读8-10段分析比喻
梳理观点展开的的论述过程
阅读第9段:
理解“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喻体 本体
大宅子里的 特点 态度 “占有”“挑选”的标准
鱼翅
鸦片 烟枪烟灯 姨太太 有营养
吃掉但不大宴宾客
能治病
送到药店但不故弄玄虚
形式和他国不同
送一点去博物馆其他毁掉
各自走散
使用对现在人有用的东西,
保存有一定文物价值或文化特色的东西
对当下人当下社会无用的东西,坚决毁掉抛弃
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因然也不好、洗后脸上还留着一个两个里点,因然也不雅观,但倒并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许多人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要预先研究,不要预先准备,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骗,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去。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这种责任心薄弱的坏习惯,必须改正才好。 《反对党八股》
比较两段里的“比喻”体会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
不同点
《反对党八股》
自然亲切
《拿来主义》
犀利
描绘出具体的画面,
在生动形象的描述中
论明道理
相同点
运用比喻论证,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运用比喻论证,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议论文中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叫“立”,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叫“破”。按照一般写议论文的思路,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就应该把观点亮出来,而这篇文章的观点到第七小节才提出来,那么请你思考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呢?
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拿来主义
破
闭关主义(排外)
送去主义(媚外)
立
拿来主义
破
孱头 消极逃避
昏蛋 完全否定
废物 全盘接受
立
新人
占有
挑选
鱼翅 使用
鸦片 存放
姨太太 毁灭
有破有立,破立结合
结构思路
拿来主义
1.什么是拿来主义
2.为什么要拿来
3.怎样拿来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3~5):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6~7):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去”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8~10):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 “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本文的论证艺术:
1、举例论证(1)
2、比喻论证(8、9)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3、类比论证(3)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4、对比论证(8、9)
——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
本文的语言艺术:
讽刺辛辣,妙趣横生
诙谐中见讥讽,憎恶溢于言表
反语: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示一点进步了。”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讽刺: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地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
本文的写作特点:
①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以立为主。
②广用比喻,生动形象。
③嬉笑怒骂,犀利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