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案) 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24 11:3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用小棒围三角形,引导交流,发现并能描述三角形边的关系。
2.能判断并能解释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3.让学生初步感受动手操作实验、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之“任意”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学具准备] 长度不相等的整厘米小棒、直尺、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疑,诱发探究欲望
1. 比一比,1分钟内谁画的三角形又多又美观。
2.谈话:大家画每个三角形都用了三条线段,那么任意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预设:学生回答不一定。
师:不一定,也就是有时围得成,有时围不成,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来做个实验。
二、实践操作,发现规律。
(一)围三角形,创建探索素材。
1.明确操作任务。用小棒代替线段,让学生从事先准备好的3厘米、4厘米、5厘米,12厘米小棒中选两根与8厘米的小棒围三角形。
2.实施操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有的能围成,有的围不成)
3.反馈操作结果,按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分类。
(二)、引导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 引导观察、交流:围不成的三条线段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两条边的和小于第三边时,就围不成三角形。(板书)
2.那么大家想一想: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指着黑板上没有围成的作品)大家看看,这两边加起来的长度是比第三边长呀,那它们能围成三角形吗?(不能)
师:对于他的想法谁有补充?(生: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围成的这个三角形给大家说一下吗?
那围成的另一个三角形是不是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我们来算一算。
3. 引导学生观察较短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课件演示)
三、验证,确定规律。
1. 再来围三角形,从3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2厘米,13厘米,5根小棒中选3根围三角形,而且要求要一次成功。围后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要选三根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怎么选?
2.请大家拿出刚刚画的三角形,任选一个三角形,先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度标在图中,再算一算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3.师:其他同学的发现与他们一样吗?(一样)那我们就可以肯定“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是正确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看书把结论填完整。
四、解释应用,深化提高。
1.判断书上第30页的4组小棒能否摆成三角形?
第一组能围成三角形吗?追问:为什么?有简单的判定方法吗?
2.用简便方法判断:P31练一练第1题。
师:判断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三角形,一般只需看较短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就行了。
3.刚上课时大家都认为任意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谁能说说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4.判断:因为3+9>6,所以3厘米、9厘米、6厘米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
5. 师: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请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说一说,小明上学为什么走第2条路?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学好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6.完善提高
那你们愿意帮老师一个忙吗?我手里有一根4cm和一根7cm的小棒,想再配一根小棒围成三角形,你们想想配多长的合适呢?有几种配法?(长度取整厘米数)
如果我把”长度取整厘米数”这个要求去掉,那么第三根小棒是不是只有这7种配法
师:那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最长应小于几厘米?
师:那3.8cm行吗?3.7cm呢?3.6cm呢?也就是说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最短要大于几厘米?(最短大于3cm就行)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第三根小棒的取值范围?(多指几位同学说说)
(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只要大于3cm小于11cm就行)
师小结:对,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只要在大于3cm小于11cm之间的范围内就行,它的配法有无数种。
五、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如果有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a厘米、b厘米、c厘米,想一想,这三条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请你用字母式子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