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预习提纲]
一、“知难行易”
1、背景
(1)客观方面:民国成立后,_____内部意见不统一,_____迅速分化瓦解。
(2)主观方面:孙中山认为“_____”说对于资产阶级革命事业危害极大。
2、内容
(1)人们的一般行为是_____、广泛的,也是极容易的。
(2)但要知道其中的道理,认识事情的本质与规律,却很难。
3、评价
(1)揭示了从“行”到“____”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2)社会的发展、_____的进步,必然要求变革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3)成为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____基础。
二、三民主义
1、旧三民主义
(1)背景
①民族危亡,各种变法救国主张行不通。
②1905年,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_____,走上革命道路。
(2)主要内容
①___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____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是三民主义的前提。
②民权主义:推翻_____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③民生主义:解决以_____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是三民主义的保障。
(3)评价
①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____。
②推动了资产阶级_____的发展。
③在此指导下,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___________》。
2、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使孙中山萌发了“_____”的念头。
②_____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③_____叛变的刺激。
④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改组_____,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2)内容
①民族主义:对外反对____,对内反对民族压迫。
②民权主义:授予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____,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工农生活状况。
(3)评价
①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____,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_____。
②联俄、___、___三大政策是其核心。
③有力推动了____革命的发展。
[线索勾勒] 建立中华民国
“知难行易” 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 国共合作 国民大革命
[重点突破]
1、比较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内 容
实 践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就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的进步性在于蕴涵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2、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清朝封建统治
3、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重要的原因是( )
A.中国的君主制度已被推翻 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 D.孙中山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
4、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 )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5、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
A.有了明显的反帝内容 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最终归宿是社会主义 D.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人民革命、世界革命相结合
6、广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它( )
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
C.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D.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
7、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学说的原因包括( )
①民国初年因循守旧、放弃理想的社会心理 ②许多革命党人放弃了三民主义的信仰 ③革命党人没有革命的纲领 ④民国初年同盟会成员的蜕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8、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动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这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注意,仅仅对问题作“是”“否”式的判断是不给分的,应当解释或论证你的判断。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材料三中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4)材料四中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四,并动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9、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具有与时俱进精神的孙中山先生为了推动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重点突破:
1、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内 容 民族:强调推翻满族贵族统治;(前提)推翻清政府这个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客观上有反帝作用;民权: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平均地权。 民族:发展为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民族一律平等;民权:凡反帝之个人和团体享有民权,主张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实现各阶级联合专政;民生:提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实 践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新三大政策表现为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纲领、目标,而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1)新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大革命阶级的指导思想,三大政策是统一战线占主导地位的国民党的执政原则。
(2)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要求,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互依托,但不可混为一谈。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担负的新责任;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则不可能形成思想体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效能。
能力训练:
二、8、(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日本“维新之政”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
(2)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若能指出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的政策,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也可得分)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的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9、(1)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和体现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所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
(2)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