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奥运圣火在法国传递时反华分子打出藏独旗帜
奥运圣火在日本传递时反华分子丑恶嘴脸
——从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感悟西藏今昔
赏几幅画作
观一段历史
悟一点现实
… …
中世纪(Middle Ages ;公元476~公元1453)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
时间:中世纪
“中世纪”也称中古,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时代。主要适用于欧洲。
地点:
欧洲
角色:
天主教
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
东正教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
原罪
救赎
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
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牺牲 拯救人类。
第一幅图
据教材找中世纪天主教势力扩张的原因有哪些?
“十字军东征”
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2)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3)组织“十字军东征”,扩大势力范围.
4)王权衰落,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而动乱环境又使信众大增.
兜售赎罪券
图片反映了天主教在哪个领域控制权?这个领域控制权的具体表现还有什么?
经济领域。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和兜售“赎罪券”以搜括钱财。
第二幅图
卡诺莎之辱
这个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问题?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第三幅图
第四幅图
中世纪圣母像
这个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问题?
思想文化: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天主教神权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
以上四幅图都在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愚人船 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
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德意志中央政权年财政收人的20倍。
华丽的祭坛
第五六幅图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题。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第七幅图
问题:从 第五、六、七幅图,大家可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搜刮财富用于享乐,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已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
根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摘自《西方宗教史》
图片反映了什么信息?举例说明。这种斗争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
1 反封建的“异端”受火刑。胡司
2 形式:披着宗教的外衣。
3 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 。
4 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的要求。
内容:纯洁教会 没收财产
第八幅图
回忆必修三文艺复兴影响的是那些人?广大市民阶层是否能在文艺复兴中获得思想解放?
1 影响了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2 不能。因为文化水平有限。
第九幅图
第十幅图 中世纪商人的生活
结合教材说明图片反映了当时的商人的生活状况如何?
商人日益富有,人数不断增加 。
结合必修二专题五说明当时的经济生产状况有何新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萌生,资产阶级开始兴起。
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
14~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
需要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作支撑(英、法、西最早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
14-16世纪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宗教改革开始。
①直接原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②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④文化因素:文艺复兴推动宗教改革
总结: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和实质
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斗争。
思考归纳:我们能否从新旧文明的冲突和欧洲近代化的角度来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然呢?
1、文明角度:欧洲天主教的腐朽统治,激化社会矛盾,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近代化角度:欧洲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反映,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但当时传入中国的是当年一度被认为是异端的聂斯托利派(中国称景教,现称“基督宗教马龙派”),后来在唐朝会昌五年(845年)被禁止传播。元朝时基督教(景教和罗马公教)又再次传入中国,称为“也利可温”(蒙古语“有福缘的人”),元朝灭亡后又中断了。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天主教耶稣会派来利玛窦,他被允许在广东肇庆定居并传教,曾一度成功地使天主教在中国得以立足。
课后联系必修一二三,从封建经济的发展;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儒学的发展演变等角度去分析,认识中西方的差异。
封建时代中国皇权与教权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知识延伸
感悟现实
从清政府当年管辖西藏到共和国管理西藏,在这里是不是演绎着如同欧洲一般的历史轨迹呢?
结合必修一专题四和选修四专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