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第十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112-113 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体会分数结构的完整性,培养学生追求完美的思想品质。
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能用几分之一表示实际操作的结果,学会有逻辑的思考和表达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做事条理分明、严谨细致的思维品质。态度情感价值观: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分数发展演变历史,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学具纸片若干、水彩笔、磁力钉、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生日的时候,我们都要吃甜甜的、圆圆的?
生:蛋糕!
师:有 3 位同学过生日,他们要与家人一起分享蛋糕,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小刚家有 4 口人。如果有 8 个小蛋糕,平均每人分得几个?(2 个)
师:接着看,小红家也有 4 口人,要来分 4 个小蛋糕,平均每人分得几个?(1 个)
师:继续看,小明家只有一个蛋糕,要把这个大蛋糕平均分给他的 2 个好朋友欢欢和笑笑,该怎样分呢?
生:把这个蛋糕中间切一刀。
师:为了表达清楚,听得明白,老师用一个圆形纸片代替蛋糕,谁能到前面给大家折一折、分一分?
生:我把这个圆形纸片对折,一人一半。
师:对折,这个词用的真好,对折就是怎样分?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2 份。
师:老师也把这个蛋糕分成了 2 份(折圆形纸片),仔细看,这样分可以吗?生:不可以。
师:怎么不可以?
生:一份比较大,一份比较小。
师:看来即使是一个蛋糕,我们也要平均分成两份才行。
师追问学生:你想把哪一份给欢欢?
生指其中一份:这一份。
师:可以吗?
生:可以。
师指另一份问:把这一份给欢欢可以吗?
生:也可以。
师:看来任选其中的一份都可以。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2 份,这一份给欢欢,老师做好标记。
二、探究新知
1. 探究一份是几个蛋糕
师:这是一个蛋糕,给欢欢的这一份儿是几个蛋糕呢?还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 1、2、3、4这些整数来表示了?该用什么数表示呢?好好想一想,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生:1/2、0.5、2/1、50%师:今天先看这两位同学写的数 1/2、2/1,仔细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 1 和 2 两个数、都有一条横线。学生解释说明各自表示方式的理解。
师:看来,这个数既要表示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 2 份,还要表示出取了其中的一份,这两件事情都要表达清楚才行,到底有没有一个这样的数呢?别说,还真有。刚才我们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 2 份,给了欢欢一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2 份,其中一份给了欢欢,欢欢的这一份就是 1/2 个蛋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新数—分数。
师: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一起读。生齐读。
2. 探究怎样得到 1/2 个蛋糕的师:这一份就是 1/2 个蛋糕,我们分给欢欢吧?剩下这一份给?(笑笑),这一份是几个蛋糕?
生:1/2 个蛋糕。
师:看来每份都是 1/2 个蛋糕。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分得 1/2 个蛋糕的?
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1/2 个蛋糕。
师:看,1/2 这个数多有用,当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2 份,这一份不能用我们之前所学的数表示时,有了 1/2,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 随机巩固练习师: 咱们接着来分蛋糕?
(1)把 1 个蛋糕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几个蛋糕?
生:1/3 个蛋糕。
(2)师:把 1 个蛋糕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几个蛋糕?
生:1/5 个蛋糕。
4. 探究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这一小块蛋糕和整个蛋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这一小块蛋糕是整个蛋糕的 1/5。
师:那这一小块蛋糕和整个蛋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1/3。
师:那这一小块蛋糕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一?
生:1/2。
师:这一小块蛋糕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一?
生:1/2。
师:看来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个它指的是谁?
生:这个蛋糕
师小结:瞧,1/2 这个分数多神奇呀,它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这是二分之一个蛋糕,还可以表示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一小块蛋糕就是整个蛋糕的二分之一。
5.实践操作进一步感受分数的两种意义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分蛋糕,先认识了 1/2,接着又 1/3 和 1/5。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回答。
师:同学们,分数能写完吗?
生:不能
师:是啊,太多了,写不完。相信每个同学心里都有一个你最想认识的分数,下面我们就来借助学具折一折,分一分,用彩笔画出折痕,涂一涂,表示出你喜欢的分数,并把它记录在空白的地方,听明白了吗?开始操作吧!学生动手操作,展示交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出自己喜欢分数的同时,老师搜集了几幅作品,一起来看一下。圆形、正方形、长方形(都用 1/4 表示)
师:仔细观察这三幅作品,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它们形状不同,为什么都是 1/8 呢?
师:对呀,它们的形状不同,大小各异,怎么都能用 1/8 来表示呢?
生:因为虽然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也不同,但是它们都是这一张彩纸的 1/8。师:为什么都用 1/8 来表示?
生:都是把这张彩纸平均分成 8 份,这是其中的一份,所以都是 1/8。
师小结:看,分数多神奇,无论物体的形状、大小怎样,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 8 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八分之一。这是长方形的八分之一,这是正方形的八分之一,这是圆形的八分之一,有了分数,我们能很容易就表示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张纸,这就是八分之一张纸,这是一张纸,这还是八分之一张纸,这是一张纸,这依然是八分之一张纸。
6. 巩固练习,认识几分之几
(1)师:刚才你们都用图形表示出了自己喜欢的分数,老师也表示出了几个分数,想看看吗?谁来读一下要求?
生: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1/2、1/6、1/4。
(2)师:同学们,其实这些图中,还藏着其他分数,空白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什么是空白部分?就是没有涂色的部分。1/2、5/6、3/4。
7. 教写分数,并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师:老师把这个分数记录下来。(3/4)先写一条小短横,它的名字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短横下面的数,它的名字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最后写上面的数,它的名字叫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几份。取了其中的 1 份,分子就写 1,取 3 份写 3。
师:分子分母的位置怎样记呢?
同学们回想一下,小的时候,是母亲背着孩子,母亲在下面,孩子在上面。母亲是分母,孩子是分子,这样好记吗?
生:好记。
8. 介绍分数的历史
师:看来我们同学说起分数三言两语就能说得特别清楚,其实分数从它的产生到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了解下历史中的分数。课件播放分数的历史。
师:人类多么有智慧,当他们在计数和测量不能得到整数结果时,就创造了分数,分数的使用就一直沿用至今。在分数产生的过程中,是不是也有咱们中国人的智慧?老师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将来争取在世界文明里面也发挥一点咱中国人的力量!
三、课堂练习
1. 用分数表示每个图形的涂色部分。
2. 赛车各跑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3. 下面的纸条被一张大纸盖住了,露出的部分长度相等。你知道哪张纸条最长吗?
四、梳理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平均分一个蛋糕,得到了二分之一,然后通过迁移推想,得到了像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甚至更多的分数。在整个分数过程中,我们结合图形想分数,运用了一个数形结合的方法。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名言,我们师生勉励一下,天才是一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一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老师希望,咱们都能付出辛勤的汗水,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