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人,以及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韩愈、白居易,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关于唐诗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蜀 道 难
唐·李白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余光中《寻李白》
二、作者生平
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但有人考证说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坦境内),又有人传说他与唐皇室属于同一世系,但这些都未得到确凿证实。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济天下”“安社稷”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天宝初年,由人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这是李白一生最得意的时期。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赐金放还,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个性特点
李白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其诗歌成就是唐诗的颠峰,但也有人说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李白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李白的诗歌艺术风格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飘逸。
有杜甫诗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赵翼诗评“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啄句,亦不劳于镂心刻骨,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蜀道难》——古乐府旧题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后代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乐府诗《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作。诗人初到长安造访贺知章,以此诗示,贺看后赞叹不已,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子谪仙人也。”后世称李白为“谪仙”。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蜀道:陕西汉中宁强县—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 。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 。
沿蜀道分布着众多的名胜古迹,主要有古栈道、三国古战场遗迹、武则天庙皇泽寺、唐宋石刻千佛岩、剑门关、古驿道翠云廊、七曲山大庙、李白故里等。
蜀 地
天无三日晴
路无三尺平
人无三两银
请听课文朗诵,体会蜀道之难及李白诗风。
噫吁 (yī xū ) 鱼凫(yú fú)
猿猱(náo) 扪(mén)参(shēn)
膺(yīng) 巉(chán)岩
飞湍(tuān) 喧豗(huī)
砯(pīng)崖 万壑(hè)
峥嵘(zhēngróng) 崔嵬(cuīwéi)
吮(shǔn)血 咨嗟(zījiē)
蜀道难
蜀道有何难?
太白鸟道
古栈道遗址
栈道为无路可通之处,人工凿壁插以木枋,上铺木板而成的古代悬空通道。远望仿佛悬空小阁,故称栈阁。充分反映了古蜀道之险绝艰难与古人坚韧顽强的毅力。
古
栈
道
1
古
栈
道
2
天梯石栈相钩连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剑门关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这句话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反复出现,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的心弦。
这句话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第一段字词梳理
1.噫吁嚱,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西当太白有鸟道
4.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青泥何盘盘
高
比
对着
沟通相连
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越过
多么
为…….发愁
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的大山!蜀道真太难攀,简直比上青天还难。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只有鸟能飞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以横渡峨嵋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
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
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
即使猿猴想要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
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星、井星,叫人仰首屏息, 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然深深地长叹。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
神话其实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沉最瑰丽的童年大梦,《蜀道难》的灵魂飘渺,靓丽,来自永远的神话,请同学们找出并鉴赏。
蚕丛 鱼凫
杜宇化鹃 六龙回日五丁开山
品析第一段,那些话写到了蜀道的“高” 呢?
①“上有六龙会日志高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
②“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从行人的角度,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抑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突出了蜀道弯曲回折的特点。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第一段
叹
3、山势高危
群山挡日,急浪回旋
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
正面
侧面
山路曲折盘旋,行旅艰难
人的感受
正面
侧面
1、统摄全文
2、蜀道来历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砯崖转石万壑雷
只
跟随
使……凋谢
距离
满
急流
拟声词用如动词 冲击
靠
使……滚动
竞相
第二段字词梳理
译文:
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
面对这荒凉的空山令人愁思绵绵!
蜀道难走呵简直比上青天还难,
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
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着哗喧, 水石相击转动象万壑鸣雷一般。
那地方像这样恶劣险难,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
为了什么还要来到这个地方?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悲鸟﹑古木﹑树林﹑子规﹑夜月等带有伤感色彩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冷色调画面。鸟的号叫,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营造出了一种凄清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对蜀道艰险的慨叹。
子规
古代文人表达悲情的重要载体
传说,古蜀国有一个英勇的皇帝,他叫杜宇。他爱戴子民,有自己心爱的恋人。后被奸臣所害,凄惨地死去。他心系百姓,牵挂爱人,所以他的魂魄,幻化为子归鸟,在日夜啼叫。
宣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诗人描写了起伏的高峰、峭壁上倒挂的枯松,冲击山崖的急流和瀑布,石块滚滚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营造出了一种惊险的气氛,再次抒发了诗人对蜀道艰险的慨叹,表达了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劝阻之情。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所守或匪亲
3.锦城虽云乐
4.侧身西望长咨嗟
人
挡
同“非”
虽然
深深
向西
第三段字词梳理
5.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互文见义
译文: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
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亲信,
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
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
毒蛇猛兽杀人如麻会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
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第三段:蜀道之居不易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蜀道上的剑阁险峻高大,易守不易攻,守关的将领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逆的人。正因如此,此地常为战乱之地,常有人据险作乱,像豺狼一样凶残地杀害人民。蜀地人民只有像避猛虎和长蛇一样躲避着这些叛乱者。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及劝阻之情
整体把握
一叹 高: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二叹 险: 景物凄凉—何时还
山水险恶
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
杀人残景—早还家
照 应
我们说“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宣泄情感的爆发点,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那么 写此诗是要表达什么样的主旨呢?
表面写蜀道艰险,对友人的关心和劝阻,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zhì 被东西绊倒)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激.
梳理主旨
李白
《蜀道难》主题说:
歌颂说(歌咏祖国山川的奇险和壮丽)
送别说 (送友人入蜀)
仕途说 (仕途坎坷)
劝谏说 (看到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劝谏唐玄宗预防割据者发动叛乱 )
多重寓意说 (“济苍生、安社稷”的仕宦之途失败后,借友人入蜀之机,描写入蜀途中的险阻,抒发理想幻灭的痛苦,怀才不遇的悲哀,备受屈辱的愤懑,以及当时社会阴暗面所引起的种种思想感情。)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课外欣赏
──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惟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