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书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86、87页。
设计背景:
本节课继续以元、角、分为背景,探索并理解一位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还学过整数加减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寄书”一课创设了妙想去邮局寄书的生活情景,自然地引出了计算两包书邮寄总费用和付钱找钱的问题,引导学生尝试估算小数加法的结果,理解估算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呈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根据元、角、分与小数的关系,转化成几元几角进行计算;二是根据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都转换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算;三是根据位值的原理,直接借助竖式将两个小数相加。这三种算法本质是一致的,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加在一起,相邻两个单位间都是十进关系,打通了由整数加减法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通道,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知识。
学习目标:
结合“寄书”的生活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运用给小树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认真计算、善于反思 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能正确地计算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贫困山区有很多孩子的学习条件很艰苦,妙想为了送上自己的一份爱心,要把自己的课外书寄给他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寄书”。
(设计意图:创设妙想给贫困山区孩子寄书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心,知道珍惜学习条件,并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 )
二、探究新知。
(一)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
1、看图提问题。
师:通过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怎样的加法问题?
预设生1:我知道了小红寄的两包书的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
一共需要付多少邮费?
2、估算。
师: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
生:1.6+12.8= 或者 12.8+1.6=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解决。
师:生活中我们付钱之前经常先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我们现在估算妙想大约需要多少元的邮费?
生1:把1.6元看成2元,12.8元看成13元,2+13=15元,所以一定不会超过15元。
生2:把1.6元看成1元,12.8元看成12元,1+12=13元,所以一定比13元多。
生3:1.6元不变,12.8元看成13元,1.6+13=14.6元。大约14.6元。
师:同学们能用不同方法估算出妙想应付的邮费在13元到15元之间。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初步探索小数加法估算的方法,了解如何估算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
(二)算一算,妙想一共要付多少元?
1、算法多样化。
师:妙想到底应付多少邮费呢?我们需要准确计算。想一想,你可以怎么算?想好了把你的方法写一写。
(1)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小组交流算法。
(3)集体交流方法。小组长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法。
预设 方法1:转化成复名数,元+元,角+角
预设 方法2: 转化成整数
预设方法3:列竖式
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师:刚才展示的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把相同数位相加、减)
3、说一说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预设: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验证估算结果。
师:看看准确结果是否在大家的估算范围之间。
(设计意图:在探索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展示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乐于分享,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妙想付了15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1、出示问题.
师:妙想给邮局的工作人员付了15元,应找回多少元?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怎样列式?
预设 生:15-14.4。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应付的邮费是14.4元,而妙想付了15元,用给的钱减去应付的邮费就是应找回的钱数。
2、算一算。
师: 先想一想 15-14.4= ,想好之后写一写。
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展示交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其余学生评价交流)
预设 生1:
预设 生2:
预设 生3:
小结算法: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知识迁移,探索算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展示学生的多种不同算法。学生讲解算法,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在探索小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
练习巩固。
基础练习 :
20.3元+7元= 15元-3.6元=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答案。
展示错例,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解决问题。
师:妙想写完作业高高兴兴去超市买一些好吃的,看到商品的价格刚好是用小数表示的,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看图提问题,并解决。
解决问题:妙想有5元,可以买哪两样商品?请给出两种买法。
师: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你有什么发现?这些物品随意都能买吗?
预设:发现有两样商品不能买,其中一个价格超过5元,另一个搭配最便宜的也超过了5元。
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3、拓展提高。
妈妈给妙想出了一道思考题,看看能难倒你吗?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有关小数的知识,使学生再次经历解决元、角、分背景下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发展独立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学习了什么?在计算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回顾反思,总结质疑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找一找身边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
六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整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高度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与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坚持以学生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把每位学生的学习放到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的过程中深刻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算法的策略是多样化的,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沟通算法间的联系,从不同的方法中找相同,理解计算的算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加在一起,相邻两个单位间都是十进关系,打通了有整数加减法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通道,同时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注重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这一学习过程来发现知识、感悟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
总之,本课教学,力求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也就是相信学生的力量。
寄 书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共要付多少元? 应找回多少元?
1.6+12.8=14.4(元) 15-14.4=0.6(元)
答:一共要付14.4元。 答:应找回0.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