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第七单元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字形]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严肃 果真 非凡 效果 B.指望 正当 围观 胸怀
C.毅然 体会 份量 赞叹 D.雄壮 哭诉 醉酒 项目
2.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不教胡马度阴山
A.令,使 B.教导;教育 C.传授;教课
3.在括号里填入带有“然”字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梅兰芳为了摆脱日本人, 请自己的医生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
(2)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 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3)一个 的机会,我结识了这位体育运动员。
(4)事情的发展 如你所料,你真是神机妙算啊!
A.竟然 偶然 忽然 果然
B.竟然 果然 忽然 依然
C.果然 忽然 偶然 依然
D.竟然 忽然 偶然 果然
4.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塞 醉酒 催促 万里长征
B.清淅 效力 租界 左顾右盼
C.被迫 拒绝 忘想 斩钉截铁
D.廷安 春笋 矛屋 春光明眉
5.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但使龙城飞将在
A.但是 B.只要 C.如果
二、填空题
6.默写《出塞》。
出塞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查字典,填一填。
查加点的字 部首 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选择正确的字义,打“√”
左顾右盼 _____ _____ ①回头看,泛指看。( ) ②照管,注意。( )
为之一振 _____ _____ ①摇动,挥动。( ) ②奋起,兴起。( )
严肃 _____ _____ ①恭敬。( ) ②严正,认真。( )
8.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珍惜——________ 坚定——________ 欢乐——________
清晰——________ 崛起——________ 干燥——________
9.课文回顾
《出塞》是一首__________,主要写诗人慨叹边战不断,__________,体现出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的渴望、期盼以及对士兵们的信心,充满了强烈的__________精神和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
《凉州词》描写了__________在出征前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定场景,表现了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气概。
《夏日绝句》一诗运用__________的手法,借用西楚霸王__________战败后,__________而自刎乌江的历史故事,表达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的谴责,抒发诗人__________的爱国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少年毛泽东发奋读书
少年毛泽东是个学习异常勤奋刻苦的孩子。8岁时他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当时流行一种教学生练字的方法叫“填红蒙字”,就是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但毛泽东不愿简单地照着填,他要自己放手写,一遍写不好,就多写几遍。有的字,他要练写几百遍。除了手写,他还用心写,走路、吃饭,甚至梦里还想着练写的字的结构、笔画特点,所以,他写的字比一般同学照着填的字还要好。
从懂事开始,毛泽东就承担了家中的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劳动的时候,他也不忘读书。一天,父亲让他往田里挑粪,过了一会儿,父亲看田里没人干活了,就到处找,后来,在一座古坟后的老柏树下找到了他。他两手捧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火冒三丈,质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干活。毛泽东指着扁担两头的大粪桶说:“爹,我只是歇会儿,从天亮起我已挑了好几担了。”
在读书过程中,少年毛泽东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他读的书中,许多地方打着问号,或写上批语,重要的问题,他都记了下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旧小说,尤其喜欢那些反抗统治阶级欺凌压迫的故事。但是读着读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唯独没有种田的农民。这是为什么?后来他终于发现,旧小说里的人物都是一些剥削者、压迫者,他们占有土地,高高在上;而农民终年劳累,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条件读书写字,更谈不上著书立说。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少年毛泽东愈加发愤读书了,同时他小小的心中燃起了反抗黑暗、改造社会的熊熊火焰。
10.词语解释。
津津有味:__________
11.仿写词语,至少三个。(AABC式)
__________
12.最后一段说到少年毛泽东读书的时候,不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而且还感悟到其中的道理,这体现了少年毛泽东具有____________的好习惯。
13.什么是“填红蒙字”?请在文中找出来,画“ ”。
1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少年毛泽东是怎样发奋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美文欣赏。
徐悲鸿的故事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我国许多人到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在巴黎的留学生一起聚会。一个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祖国,我们比一比,等我们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蠢材!”
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他到巴黎的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常常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都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6.“(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这是一个______句,它的意思是_________。
17.从画线句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可以感受到面对外国学生的讽刺与挖苦,徐悲鸿内心的愤怒。
18.读了这篇短文,我明白了( )
A.徐悲鸿的画画得好。
B.要像徐悲鸿一样发奋取得巨大成就,维护祖国的尊严。
C.认真学习绘画,为国争光。
四、书面表达
19. 解释下面的词语。
(1)茁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琳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奥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B
6.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7.页 四 ①√
扌 七 ②√
肀 四 ②√
8.爱惜 坚强 快乐 清楚 振兴 干枯
9.边塞诗 国无良将 战争胜利 爱国 豪迈 守边将士 开怀痛饮 尽情酣醉 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英勇豪迈 借古讽今 项羽 不苟且偷生 忧国忧民
10.形容趣味很浓厚或很有滋味的样子。
11.念念不忘、滔滔不绝、耿耿于怀
12.边读书边思考
13.先生写出字样来,蒙上纸,再让学生用毛笔在上面写。
1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毛泽东少年时候发奋读书的故事。
15.少年毛泽东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刻苦练字,在劳动的时候,仍然不忘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16.双重否定 洋学生必须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17.激怒 大声
18.B
19.(1)强壮、健壮。
(2)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
(3)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4)似乎,好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