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七年级 上
20.天上的街市
新课导入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通过学习理解诗歌深刻的思想内容。
3、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6年参加北阀战争,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我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女神》是中国新文化运动诗坛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收入他的第二部诗集《星空》。
朗读指导
朗读时节奏要轻松,声音要柔和,速度要舒缓。注意诗歌停顿节奏。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piāomiǎo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一、速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自主学习
1、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想象的?请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象的过程。
第一节是写实的;第2-4节是想象的,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天上的街市——天上的明星——天上的美丽街市——街市上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2、这首诗写到了哪些事物或人物?
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物品—自由、悠闲、幸福的牛郎织女。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
3、诗人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
是一个美丽、富饶、光明、自由、美满的世界
4、诗人为什么想象这样一个“天上的街市”?为什么改编牛郎织女的传说?
诗人把牛郎织女的生活描写得很幸福,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诗人不满当时军阀混战、黑暗如漆的黑暗现实,但在人间又找不到光明、自由和幸福,只能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出天街美好、自由的生活图景,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背景资料
20世纪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中国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统治着。
面对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星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郭沫若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黑暗的现实,依然不倦地探索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诗人用“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暗示了那里的美好、富足,使诗人所不满的人世黯然失色。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
1、 “街灯”与“明星”有何共同点?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
“街灯”与“明星”共同点是:
作者通过联想,巧妙地将街灯和明星互喻,二者相映成趣,把读者引入那缥缈的空中,似乎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渲染了一种充满幻想与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
“无数的”和明亮的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
2、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人把传说中的人物当作自己抒发理想的对象,把自然当作神,把宇宙万物拟人化、诗化,从而使无生命的自然现象人格化,使静止不动的星空动态化。在诗人笔下,一切都是神奇的:广袤无垠的银河变得“不甚宽广”而且“浅浅的”,每年只得一夕相见的牛郎织女却能够自由来往。这种大胆的想象和夸张,表达了作者对人压迫人的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一、作者把“天上的街市”写得如此美,使用了什么方法?
合作探究
想象、联想
二、作者在诗歌中是怎样运用想象与联想的方法的?
街灯
明星
联想
街市
物品
人
牛郎织女
光明 自由 幸福 美好
想像
知识链接
联想
甲事物
乙事物
想到
存在
存在
相似关系
因果联系
对比关系
想象
甲事物
乙事物
想到
存在
不存在
来源于
客观现实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的双方要有类似的地方,有一定的联系,才能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想象是指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 注意:想象的内容来源于客观现实,必须进行再创造。
三、诗人所要表达的态度是怎样的?请你简单对最后一节诗进行赏析。
合作探究
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四、作者通过诗歌想要揭示怎样的主题?
诗人想象出了一个自由光明的世界,而他向往并追求这样的世界。
在最后一节诗中,“不信”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而“朵”本来是用于花的量词,用在这里形容流星像花儿一样璀璨夺目。结尾由流星联想到灯笼,别具动人情致。
五、速读诗歌,赏析语句
合作探究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中“闪”“点”有何表达作用?
2、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四个“定然”一个“定”?
3、 “请看那朵流星”中“朵”能否改为“颗”吗?
创造想象之美
拓展延伸
1、看图片,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写一句话。
示例:牵牛花开放了,像一支支迎着朝阳的小喇叭,滴滴答答地吹响了清晨的第一首乐曲。
2、假如有一天,你也像航天员般登上了那富有浪漫色彩的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嫦娥、玉兔还有砍桂树的吴刚,你会……请描述一下当时情景。
1.完成课后练习
2.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