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七年级 上
21.女娲造人
新课导入
夸父逐日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
新课导入
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也有不少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关于人类来历的故事——《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
袁 珂
学习目标
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文体知识
神话是表现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变化,而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①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②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③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
自主学习
女娲( ) 揉 ( )团 莽莽( )榛榛( )
澄澈( ) 掺和( ) 泥潭( )
掘( )起 开辟( ) 泥淖( )
抟( ) 疲倦不堪( ) 力不暇( )供
神通广大:
生气蓬勃:
兴高采烈:
眉开眼笑:
一、掌握下列字词
wā
róu
mǎng
zhēn
chénɡ chè
chān huo
tán
nào
jué
pì
本是宗教用语,称神道法力无边,无所不能。文中指本领极大。
形容生命力旺盛。
兴致高,情绪热烈。
tuán
kān
xiá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
1、女娲是什么样的神?她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3、女娲造人前后心情怎样?
4、人类获得生命后的反应怎么样?
5、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三、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 ) :
1-2
交代女娲造人的目的——消除世间的荒凉寂寞,让天地生气蓬勃起来。
第二部分( ):
3-16
写女娲造人的方法与过程。
第三部分( ):
17-18
女娲想出让男女配合的方法,使人类得以繁衍生息。
四、女娲具有怎样的形象?
女娲
神通广大
神性
人性
勤劳、智慧、伟大
一、《女娲造人》是根据哪部作品的有关资料改编的?请认真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合作探究
俗说天地开辟(分开),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③,乃引(牵,拉,放)绳于泥中,举(举起绳子)以(之)为人(把洒下的泥浆变成了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④人也。后女娲祷(祷告)(于)神祠,祈(祈求)而为(做)女媒,因(于是)置(安排)婚姻(男婚女配)。
俗话说天地开辟之处,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捏黄土做成了人,由于她工作繁多,没有空闲和精力足够的力量来完成造人这项工作,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放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就把洒下的泥浆变成了一个个的人。所以世上富贵的人,是女娲当初用手捏黄土捏出的人;贫贱、庸俗的人,是女娲用粗绳子沾泥浆甩出来的人。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二、在《风俗通》里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基础上,本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合作探究
女娲造人的动机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人造出来后欢心喜悦的场面
女娲的心理活动
女娲的喜怒哀乐
想 象
诗歌当中也有借用或化用神话故事的例子,请朗读下面这首诗,并简单进行赏析。
拓展延伸
读山海经(其十)
(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
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
良辰讵可待。
本诗前四句简略叙述了精卫填海和刑天争帝的传说,歌颂了两个英雄共有的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后四句陈述自己坚持着像精卫、刑天那样的雄心壮志,至死不悔,因为死后既然不会思虑,也就没什么后悔可言。遗憾的是,时不我待,满腔志愿无法实现。
精卫填海的神话反映了人与大自然的斗争精神,刑天争帝的神话则反映了古人反抗统治者的行为,全诗以神话故事起兴,抨击了刘裕代晋,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和反抗情绪,展示了陶渊明恬淡闲适背后的猛士风骨。
1.完成课后练习
2.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