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虞美人
通过鉴赏五首后期词,体悟词的意象和情感。挖掘出李煜经典咏流传的原因。
目标
①通过诵读和联想,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②通过知人论世,培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辩证分析、综合的能力。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感悟李煜怀抱“赤子之心”作“天真之词”的特色,深刻地体会其亡国之恨,爱国之深。
后人评论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欧阳修
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
毛泽东
《后主忏悔录》
甲申之春,二月既望,朕为大宋囚于汴京西楼.朕身系南唐后主,可谓至尊。自幼生于幽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可谓极矣;通四言五律,百家诗文,可谓慧矣;奈何国破家亡,百姓流离,是朕忘记为君者之责所致也。
今作此书,已戒后人铭记自身责任,铭记朕之教训之道。
尚记当年,朕束发而行,荣观登基,而是时之南唐,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朕既位,理当图先帝遗照,铭记身之重任,重整我南唐旗帜,而朕未如是也:终日游于花前,玩于月下,乐以丝竹,食以山珍,携美人而惜春霄苦短,执玉扇而叹六宫无色。朕所为之荒唐,可见一斑,所谓兴国之责已付诸东流。
《后主忏悔录》
或曰:何至于此也?是朕贪图享乐,忘记君主责任,未深铭记所至也。
悲哉!悲哉!朕若知此理,又何至于此也?今者“雕栏玉砌”皆不在矣,唯留阑珊之春意积于心头,其薄薄之罗衾怎耐五更之严寒。朕于梦中只贫欢于身不是客矣。
呜呼,故事已不可改,而来日犹不可推知。多谢后世为君者,当勿忘身之责任,深铭记之,以朕为鉴,莫若孤王。如此,则幸之至矣!
南唐后主李煜泣笔
甲申二月
知人论世
自读李煜生平材料,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客观分析李煜即位时的国内外环境。
国外:强宋虎视眈眈
国内:经济衰微、军事薄弱、人才缺乏、社会矛盾尖锐
2、李煜仅仅是一个不负责任、贪图享乐的君王吗?对此你的意见呢?
2、李煜仅仅是一个不负责任、贪图享乐的君王吗?对此你的意见呢?
历史有它的必然性,也有它的偶然性。李煜在那样的情况下即位,选择守成,条件不允许他公开反抗宋。五代十国是“置君如易吏,变国若传舍”的乱世。李煜961年即位,975年国灭,若他真是无能之辈,又如何守国十余年?甚至宋太祖大军压境时,也还能苦撑一年多。这样的君王真是不负责任的人吗?
后人评论
李后主的词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而真切的体验,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间。我们有的人活过一生,既没有好好的体会过快乐,也没有好好的体验过悲哀,因为他从来没有以全部的心灵感情投注入某一件事,这是人生的遗憾。
叶嘉莹
王国维
①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②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诗歌鉴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诗歌鉴赏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楼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
浪淘沙·一名卖花声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诗歌鉴赏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思考分析
1、在诵读的过程中,你感觉这几首词传达出怎样的感情基调?
整体的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愁苦。
2、这几首词有哪些共同的意象?词人构建了两个怎样的世界?
意象:梦、落花、流水、春、泪、月、小楼
世界:①梦中南国:春光明媚、秋月正好
②梧桐深院:落花流水、失去自由
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诗词,展开联想,用语言描绘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煜?
他只是无法接受这一切,更无法面对自我。在他的词中,他抛却君王神圣的外衣,向我们展示一个亡国之人的悲痛。虽然满是哭泣,悲伤,它很真实,有人情味,。就像无数个面对困难,无法排解痛苦的我们。这种“愁”是古今一体的,即使我们遭遇不同,但我们对于悲伤的感受是相似的。
课堂小结
为什么王国维、叶嘉莹等先生如此赞赏李煜的词?
在他的词中,我们读到了愁绪与眼泪,但看不到恐惧与卑微。有人说,吟诗是一种战斗,哭泣更是一种抗争,他丧失了故国,丧失了自由,却并没有像刘禅那样“乐不思蜀”,没有丧失自我,丧失尊严。他始终时时不忘故国,心系故土,即使客死他乡,从未心归宋朝。他真正吸引我们的,是一颗自尊的心。他的心是柔弱的,但是赤诚的。这或许就是王国维、叶嘉莹等先生如此赞赏李煜的词的原因。
课后作业
结合《虞美人》,谈谈本词是如何表现诗人丰富的情感的。
诗歌鉴赏训练
教学阐释
1、知识目标: 通过鉴赏五首后期词,体悟词的意象和情感。挖掘出李煜经典咏流传的原因。
2、能力目标:①通过诵读和联想,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②通过知人论世,培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辩证分析、综合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感悟李煜怀抱“赤子之心”作“天真之词”的特色,深刻地体会其亡国之恨,爱国之深。
说教学目标
《虞美人》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赏析的课文。这首是李煜的绝命词。本词主要通过寄情于景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说教材
1、如何通过知人论世,鉴赏李煜词真挚的情感美。
2、提高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
1、通过材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辩证分析、综合的能力。
2、通过诗词展开联想,披情入文,感悟李煜抒发的痛之深。
说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说教法
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知人论世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
说学法
目前学生存在诗歌鉴赏三大问题:一是学生往往脱离作家及特定的时代背景,断章取义,鉴赏浮于表面;二是学生普遍表现出思想理性,缺乏鉴赏兴趣,难以与诗歌建立共情,领悟诗人情感;三是鉴赏技巧不足,课堂表述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较弱,导致无法深入分析和理解诗词,答题死板,套路化。
说学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知人论世
诗歌鉴赏
课堂小结
合作探究
课后作业
诵读诗歌
导入新课
(一)阅读后人评论。
欧阳修: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毛泽东: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
(二)齐读《后主忏悔录》节选
思考:李煜在《后主忏悔录》中忏悔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铺设情感场,根据材料中引发思考,引出后面内容。
知人论世
(一)李煜生平资料(见学生导学案)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客观分析李煜即位时的国内外环境。
国外:强宋虎视眈眈
国内:经济衰微、军事薄弱、人才缺乏、国内矛盾尖锐
2、李煜仅仅是一个不负责任、贪图享乐的君王吗 对此你的意见呢
设计意图:了解李煜生平,对他进行辩证分析。
诵读诗歌
1、学生齐读《虞美人》;
2、学生自读;
3、学生诵读展示;
4、师点出重点句子。
5、学生自读以下四首词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感悟诗歌感情基调,深入感悟李煜情感。
诗歌鉴赏
(二)思考分析
1、在诵读的过程中,你感觉这几首词传达出怎样的感情基调?
2、这几首词有哪些共同的意象?词人构建了两个怎样的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两个问题,深入文本,进入诗人内心情感,与诗人建立共情
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诗词,展开联想,用语言描绘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煜?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式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引发学生展开联想,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课堂小结
在他的词中,我们读到了愁绪与眼泪,但看不到恐惧与卑微。有人说,吟诗是一种战斗,哭泣更是一种抗争,他丧失了故国,丧失了自由,却并没有像刘禅那样“乐不思蜀”,没有丧失自我,丧失尊严。他始终时时不忘故国,心系故土,即使客死他乡,从未心归宋朝。他真正吸引我们的,是一颗自尊的心。他的心是柔弱的,但是赤诚的。所以他会在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王国维、叶嘉莹等先生如此赞赏李煜的词的原因。
设计意图:总结李煜人格真正的价值所在。
课后作业
结合《虞美人》,谈谈本词是如何表现诗人丰富的情感的。
设计意图:训练诗歌手法题,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
两个问题:
1、这样一个不思正业,玩忽职守的君王,为什么他的诗词能够成为经典?
2、为什么选入高中教材?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