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阿房宫赋
杜牧
教学目标
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掌握本文涉及到的文言知识
杜牧
杜牧,字牧之,出身名门,26岁中进士,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杜牧诗歌创作成就突出,其以清丽自然的诗风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之为“小杜”;他又和李商隐同时代且齐名被人们合称为“小李杜”。
【作品】 代表作《阿房宫赋》,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的诗多为讽喻诗,长于七绝,情致豪迈。
唐玄宗因杨玉环误国
南朝的兴佛运动
陈后主的亡国之音
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文之中,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chī摛 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chī摛文指赋的形貌。
形式上:
多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事物。
内容上:
多采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手法。
赋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 、吐番、南诏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写作背景
“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 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阿房宫,秦始皇营造的宫殿。规模宏大,奢华壮观。传说后被项羽烧毁。
从此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阿房宫
阿房宫
修建情况
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 :“ 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 ”
传说中的名字的由来
阿房宫
(一说) 某一日,秦始皇忽然觉得咸阳的人多,先王的宫殿太小,于是就要再造一个宫殿。大臣问造在哪里,秦始皇操陕西方言说: “ 阿房 ”。阿房并不是一个实际地名,它的意思是“近旁”、“旁边”。听了秦始皇的话,大臣们就命工匠在咸阳宫旁边的上林苑建了一个“ 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的庞大宫殿,取名 “ 阿房宫 ” 。 (二说) 阿房宫早在秦始皇曾祖父惠文王时就开始修建了,原名阿城。阿的意思是高大的丘陵,言其宫殿很高。惠文王死,工程就停下了。直至几十年后的秦始皇,才又接着修。因为在高大的丘陵上修房,故名阿房宫。
缦回 màn 不霁何虹 jì
妃嫔媵嫱 pínyìngqiáng 焚椒兰 jiāo
辘辘 lù 杳不知 yǎo
尽态极妍 yán 剽掠 piāo
鼎铛 chēng 迤逦 yǐ lǐ
锱铢 zīzhū 架梁之椽 chuán
在庾之粟粒 yǔ sù 横槛 jiàn
呕哑 ōu yā 参差 cēn cī
囷囷焉 qūn 鬟 huán
疏通字词
疏通字词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数→动,统一
并列连词,又
名→状语,从骊山
名→状语;向北;向西
古:趋向;今:行走
名→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古:今: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的样子
古:天气冷暖;
今: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动→名,歌声
名→动,出现云彩;
出现龙;出现虹
古:座;今:下降,衰败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钩心斗角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六王毕, , , 。覆压 , 。骊山 , 。二川 , 。五步一楼, ; , ;
各抱地势, 。盘盘焉, ,蜂房水涡, 。 , ?
,不霁何虹? , 。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一日之内, , 。
试背第一段
第二段
第二段
第一段解析
第一段中从哪些方面对阿房宫进行了哪些的描写?写阿房宫的这些方面,突出了阿房宫建筑怎样的特点?第一段对阿房宫进行总括性的描写用了怎样的笔法?
交代阿房宫建造背景和占地面积
概括外貌
细写内部
先写楼阁
次写长桥复道
后写宫中歌舞盛况
(由概括到具体)
建筑
人物
宏伟 豪华
简练夸张
阿房宫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名→状语,乘辇车,用辇车
名→状语,在早晨;在夜里
名→动,唱歌、弹琴
被宠幸
副词,久久地
动词,往,到
动→名,收藏的金银珠宝,
积累的金银珠宝
古今词:金玉珍宝
名→状语,把宝鼎、把美玉、
把黄金、把珍珠
名→动,当作铁锅、当作石头、
当作土块、当作碎石
试背第二段
妃嫔媵嫱, , , 。 , 。
明星荧荧, ; , ; ,
;烟斜雾横, 。 ,宫车过也; , 。一肌一容, , ,而望幸焉; ,
。燕赵之收藏,_______,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_______,倚叠如山;________,输来其间,________,金块珠砾,_______,秦人视之,________。
1.第二段从哪些方面写了阿房宫内的奢靡?
两个方面。
一方面写宫人的华贵生活,
另一方面写秦人对珍宝的毫不爱惜。
第二段
第二段
第二段分析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是怎样表现阿房宫奢靡的,运用了怎样的修辞?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以璀璨精亮的星星来暗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渭流涨腻,弃脂水”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的美人之多,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也是用夸张手法极言使用香料的人之多。
古:可惜;今:同情
顾念
名→动,化为焦土
被攻占
动词,让
喜爱
状后
形→动,取尽
定后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嗟乎!一人之心,_________。秦爱纷奢,________。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使负栋之柱,________;架梁之椽,__________;钉头磷磷,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直栏横槛,____________;管弦呕哑,__________。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独夫之心,_________。_____,函谷举,楚人一炬,_______!
试背第三段
1.第三段中的排比句有几组比较?
负栋之柱
架梁之椽
钉头磷磷瓦
缝参差
直栏横槛
管弦呕哑
第二段
第二段
第三段分析
共六组。
南亩之农夫
机上之工女
在庾之粟粒
周身之帛缕
九土之城郭;
市人之言语。
秦始皇
老百姓
“不敢言而敢怒”。老百姓虽然不敢说出来,却在内心积压了无数的怨怒。
推翻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1哀之;后人 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而复哀后人4也。
名→动,没族,灭族
连词,假使,如果
连词,来
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
—唐朝的人;③是指唐朝以后
的人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借鉴
爱护
连词,表修饰
宾前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非天下也。嗟乎!________,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试背第四段
说说秦(包括六国在内)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其目的是“鉴”,即:借古讽今,要唐帝国吸取秦亡的教训,向唐敬宗提出委婉的警告,提醒他不要重蹈覆辙。
其原因是“不爱其人”。
第四段分析
阿房宫赋
剽掠其人
(建宫宇)
自灭
秦朝
六国
不爱六国之人
(阿房宫)
自族
唐朝
大起宫室 广声色
(哀之而不鉴之)
自取灭亡
阿房宫赋
全文小结
1.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
原因
叙
2.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
3.失掉民心,迅速灭亡
4.爱国保民,免蹈覆辙
宫——人、物——议——鉴
后果
借鉴
议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