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怀化通道侗族七上第二单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湖南怀化通道侗族七上第二单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4 20:2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下期七年级语文单元目标检测题
第二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共3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分歧(qí)  瘫痪(tān huàn) 树杈(chà)  熬夜(áo)
B.粼粼(lín)  诀别 (jué) 窥见(kuī)  荫蔽(yǐn bì)
C.一霎时(chà)  颓然(tuí) 沐浴(mù)  脸颊(xiá)
D.颓然(tuí)  菡萏(hàn dàn) 徘徊(huí)  絮絮叨叨(x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3分)
A.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鳞鳞的鱼塘。
B.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C.双手撑着头哎声叹气地读着,茶喝得很多,好像那是什么干涩的东西,可以用水送下。
D.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
B.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意见有了分歧。(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C.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都安顿。)
D.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的说着。(絮絮叨叨:形容说话流畅,很有条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3分)
A.2016年7月5日上午,船民潘船文喜出望外,因为他遗失了3个多月的钱包失而复得。
B.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向山丘眺望远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C.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D.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D.“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
6、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散步》于细微处见真情,浓浓亲情在家人走向秋天的原野中无限延伸。
B.《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首诗都是借助一种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对爱。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元方入门不顾”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
D.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其中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7、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母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是一首写不完的诗。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母亲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融入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中,再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1)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美国等国是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一个宣传主题。要求:形式美观,语言简洁,不超过15字。(3分)
(2)古训: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为回报母亲、回味母爱,班上将举行感恩母亲的主题班会,请收集古代两个有关母爱的故事,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4分)
① ②
(3)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请你给自己的母亲发一条短信,说出自己对母亲祝福的话。要求语言简练、得体、富有创意。(4分)
8、诗文名句默写。(8分)
(1)《咏雪》一文中用“ ”和“ ”比拟大雪纷纷的情景。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
; , 。
(3)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二、阅读理解(共53分)
(一)阅读下列甲、乙两个语段,然后完成9-13题。(18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9、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我以日出时去人近 B.相委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C.待君久不至,已去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D.元方入门不顾 顾野有麦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11、元方是从哪些角度反驳友人的 (3分)
12、谈谈你对文中孔融(孔文举)的认识。(3分)
13、读了【甲】、【乙】两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3分)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回答14-18题。(18分)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至少写两点)
; 。(4分)
15、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4分)
16、结合内容说说①段中“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和③段中“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3分)
17、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 为什么 (4分)
18、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 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3分)
(三)阅读下面的《萌芽》,回答19-22题。(17分)
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的一个小男孩吃葡萄时把葡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问:“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
“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
“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来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 ”我好奇了。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 我想创造奇迹。”孩子抬起头,眼里贮满希望。
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为他种下的葡萄浇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发呆,眼中尽是希望,以至于院子里其他小孩叫他去玩,他也不理。显然,他沉浸在他的希望里。
男孩的家长几天后才发现男孩的古怪。这天,家里正好酱油用完了,男孩正蹲在门外,他父亲叫他买酱油,连叫了几声,没人应,出去一看,发现男孩呆呆地蹲在花盆前,父亲便说:“你蹲在这里干什么 叫你几声都听不见,你心到哪儿去了 买酱油去!”说着,便递钱给了孩子。
过了很久,男孩还没有把酱油买回来,孩子的父亲慌了,忙走出去。一出门,就见孩子还蹲在门口的花盆前,手里捏着他给的钱。
孩子的父亲生气了,过去一把扯着孩子的手,呵斥道:“你怎么搞的 叫你去买酱油,你还死在这里 ”
孩子的心思还在花盆里,葡萄核栽进去很久了,还没发芽,孩子有些失望了,他说:“我在想,这葡萄怎么不发芽 ”
孩子的父亲听了,更气了,大声说:“以前就给你说过,你这样做没用,你真是执迷不悟。”说着打了孩子一个耳光,并举起花盆,把它摔碎了。
孩子看着满地的泥土与碎片,哭了。
男孩毕竟还小,他在沉默了几天后,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又开始和院里的小孩一起玩。
一星期后,也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吃葡萄时也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我想过去告诉她葡萄核长不出葡萄,但还没等我过去,男孩也看见了,男孩走了过去,跟女孩说:“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
“我想种出葡萄来。”
“种葡萄要用葡萄藤插栽,你这样种不出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 ”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 我想创造奇迹。”女孩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男孩说:“真的,你这样做没用,我以前也这样做过,没用的。”
“种下去要每天浇水,你知道吗 ”
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几天后,女孩的花盆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开心极了。我看见她把院子里的小孩都叫去看,她叫了男孩,但男孩没去,男孩在一群孩子围着花盆时,一个人躲在一边流泪了。
我看见男孩流泪,走过去,说:“你怎么在这里流泪 ”
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19、这篇文章写了两件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4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20、这篇文章的题目含义丰富,引人深思。作者为什么要以“萌芽”为题呢 谈谈你的理解。
(3分)
21、阅读下面的语句,试着回答问题。(6分)
(1)“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假如你是这个男孩,此时还想说些什么呢
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男孩为什么要称赞女孩的父亲“真好”
22、你在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男孩的经历 (4分)
三、写作(60分)
家,是每个人值得依靠的港湾,容纳漂泊的灵魂;家是如伞的大树,遮挡酷夏的骄阳;家是清
凉的雨丝,拂去疲惫的征尘;家是永远的牵挂,珍藏幸福的存根。家是以爱为圆心,幸福为半径的一个圆;家是人生的起点,更是生命的归宿。
23、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题目自拟。要求记事清楚,还要求注意锤炼语言。600字左右。
第二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1C 2C 3D 4C 5C 6C 7(1)感受母爱,报答母恩;弘扬中华美德,感受母爱亲情 (2)欧母画荻教子;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3)你的双眼,写满儿女的期盼;您的双手,绘画着幸福的明天;你的幸福,是儿女最大的心愿;母亲节到,道一句问候:祝妈妈健康永远! 8(1)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影入平羌江水流 (4)真是江南好风景
二、阅读与鉴赏:(一)9D 10(1)到了中午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有才华 11、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友人的。友人失约在先,是不讲信用;友人当着儿子的面骂父亲,是不讲礼仪 12、十岁的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面对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机智。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以体现得淋漓尽致 13、我们应做守信之人,这样才能交到朋友,也才能获得知心朋友。当面对别人的无礼刁难时,我们应当勇敢面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维护自己的尊严。
(二)14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15、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16、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17、不好。①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②“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18、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三)19、第一件事:男孩用葡萄核种葡萄,遭到父亲的粗暴对待 第二件事:女孩用葡萄核种葡萄,得到父亲的暗中帮助 20、要点:萌芽,可以理解为孩子期盼的葡萄的萌芽,也引人联想到孩子们具有的创新精神的萌芽。(或:以“萌芽”为题,寄寓了作者这样的希望和心情:家长、教师以及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都要爱护孩子的创造精神,不要扼杀可贵的“萌芽”。)  21、示例:(1)知道,我每天都给葡萄浇水,可是爸爸说我执迷不悟,还把花盆摔破了 (2)女孩的父亲能理解孩子的心,尊重孩子的感情。(言之成理即可) 22、点拨:只要能写出类似的经历即可,语言通顺,表述完整。
三、写作: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