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36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一、单选题
1.(2017·海淀)如图为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32/3d/323d7388e5cb512ad6abb208a5f38cf8.png]
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B.花的紫色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
C.子一代细胞中有来自双亲的基因
D.子一代形成子二代过程中需要人工授粉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正确;
B、花的紫色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正确;
C、子一代细胞中有来自双亲的基因,正确;
D、子一代形成子二代过程中需要自花传粉,错误;
故选:D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3)“已知紫花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白花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则紫花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白花的基因组成是aa.
2.(2020·顺义模拟)鹦鹉羽色的黄色(A)与蓝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亲代与后代的性状如下表。则亲代鹦鹉最可能的基因组成是( )
亲代 后代
黄色×黄色 黄色、蓝色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一对黄色的鹦鹉,产生的后代有蓝色的,这说明蓝色是隐性性状(子代中出现了亲代中没有的生物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只有控制隐性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性状才能表现出来。这个蓝色鹦鹉的这一对隐性基因aa由亲代双方各提供一个,即亲代的基因组成中都含有一个控制蓝色的隐性基因a,而亲代都是黄色的,说明亲代控制毛颜色的基因中还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即亲代鹦鹉的基因组成都是Aa。如图所示:
。A正确。
【分析】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后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由于亲代鹦鹉的羽色都是黄色,而后代鹦鹉的羽色出现了蓝色,这说明亲代与后代之间出现了差异,这种现象叫做变异。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3.(2020·海淀模拟)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果早期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减轻发病症状。一对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基因用 A、a 表 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夫妇基因组成都是 Aa
B.该夫妇不可能生育正常孩子
C.该夫妇再次生育应进行基因筛查
D.近亲结婚会增加生育患儿的几率
【答案】B
【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根据该夫妇正常,所生女儿患病,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儿基因型为aa,该夫妇基因型均为Aa,故A正确。
B.由选项A可知该夫妇基因型均为Aa,这一对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女儿,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
由遗传图解可知,该夫妇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4,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故B错误。
C.由遗传图解可知,该夫妇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所以再次生育应进行基因筛查,故C正确。
D.近亲从同一祖先那里获得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大,所以近亲婚配会增加生育病患儿的几率,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的类型如下表所示:
。(2)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致病基因的机会就大大增加,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样,他们所生的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往往要比非近亲结婚者高出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4.(2020·北京模拟)如图表示豌豆细胞中一对4号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豌豆的花顶生和矮茎是隐性性状
B.4号染色体由DNA分子和蛋白质构成
C.该豌豆植物的性状表现为高茎、花顶生
D.该豌豆自交,后代性状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C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豌豆的花顶生的基因是a,控制矮茎单基因是d,因此豌豆的花顶生和矮茎是隐性性状,A正确。
B.4号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正确。
C.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该豌豆植物的性状表现为高茎、花腋生,C错误。
D.如图表示豌豆细胞中一对4号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均是杂合体,因此子一代豌豆自交,子二代豌豆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在遗传学上,把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纯种杂交一代所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2)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
5.(2020·石景山模拟)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某患病男子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的细胞是( )
A.口腔上皮细胞 B.肌肉细胞
C.白细胞 D.精子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产生含X精子和Y精子两种,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2对+XY,精子的染色体是22条+X,或22条+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产生1种含X的卵细胞,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2对+XX,卵细胞的染色体是22条+X。综上分析可知,口腔上皮细胞,肌肉细胞,白细胞属于体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2对+XY,而精子中的染色体是含有X或Y的染色体。某患病男子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的细胞是精子。
故答案为:D。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6.(2020·大兴模拟)南瓜果皮的白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D、隐性基因用d表示),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南瓜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以下三组实验,随机观察每组中200株子代的果实,统计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亲本 子代果皮颜色和植株数
白果皮 黄果皮
甲 白果皮×白果皮 145 55
乙 黄果皮×黄果皮 0 200
丙 白果皮×黄果皮 105 95
A.表中白色果皮是隐性性状
B.表中黄色果皮植株的基因组成是Dd
C.D和d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子代的
D.南瓜果皮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叶片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根据甲组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即黄色果皮为隐性性状,A错误。
B.由A选项可知,黄色果皮为隐性性状,基因型应是dd,B错误。
C.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代,从而控制着后代的性状表现,C正确。
D.南瓜的果实是由南瓜子房发育成的,因此其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与南瓜其他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父母通过生殖细胞把染色体传递给子女的同时,也把基因传递给子女,因此子女会表现出父母的性状。
7.(2020·北京模拟)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小明为白化病患者,父母肤色正常,他母亲的下列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 )
A.卵细胞 B.神经细胞
C.肌肉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着分开,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单,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点水平。
小明为白化病(aa)患者,父母肤色正常,所以父母的基因都是Aa。母亲体内的肌细胞、神经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内的基因是成对的即Aa,而该母亲产生的卵细胞含有基因a或A两种,因此有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细胞是卵细胞。
故答案为:A。
【分析】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是由于先天性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现为眼睛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
8.(2020·西城模拟)人类的性状遗传中,有耳垂(由显性基因E控制)和无耳垂(由隐性基因e控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下列基因组合和性状表现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组合为EE时,有耳垂 B.基因组合为Ee时,有耳垂
C.无耳垂的基因组合为ee D.有耳垂的基因组合为EE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有耳垂(由显性基因E控制)和无耳垂(由隐性基因e控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则无耳垂的基因型是ee,有耳垂的基因型是EE或Ee。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9.(2020·丰台模拟)黑色和黄色是拉布拉多犬的两种常见毛色。研究者选用不同毛色的拉布拉多犬进行杂交,据表推测亲代甲与丁的毛色基因组成分别为(用E、e表示) ( )
组别 亲代 子代
I 黑色(甲)×黑色(乙) 3/4黑色,1/4黄色
II 黑色(丙)×黄色(丁) 全部黑色
A.EE Ee B.EE ee C.Ee ee D.Ee Ee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组别Ⅰ:亲代两个都是黑色,子代有黄色,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甲的毛色基因组成是Ee。组别Ⅱ:亲代是黑色、黄色,子代全部是黑色,黄色消失了,可知黄色是隐性性状,所以丁的毛色基因组成为ee。
故答案为:C。
【分析】(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两种性状,子代只有一种性状,那么,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10.(2019九下·西城模拟)下表是利用爬行鸡(一种腿很短的鸡)进行的两组遗传实验,据表中信息,推测亲代爬行鸡甲与丁的基因组成分别为(用D、d表示)( )
组别 亲代 子代
第一组 爬行鸡(甲)×正常鸡(乙) 3564只爬行鸡
第二组 爬行鸡(丙)×爬行鸡(丁) 2977只爬行鸡,995只正常鸡
A.Dd DD B.Dd Dd C.DD DD D.DD Dd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分析表格:
第一组 : 爬行鸡(甲)×正常鸡(乙), 后代表现 全是 3564只爬行鸡 ,由此推测 爬行鸡(甲) 的基因是 DD , 正常鸡(乙) 的基因是dd;
第二组 : 爬行鸡(丙)×爬行鸡(丁) 后代表现 977只爬行鸡,995只正常鸡 ,比例接近3:1.由此推测, 爬行鸡(丙) 的基因是 Dd,爬行鸡(丁) 的基因是 Dd。
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开,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11.(2019·海淀模拟)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健康的父亲和白化病母亲的后代的性状和基因组成( )
A.不可能为白化病(aa)
B.可能全部为正常(AA)
C.可能为白化病(aa)或正常(Aa)
D.可能为白化病(aa)或正常(AA)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父亲健康,基因是AA或Aa,母亲白化病,基因是aa。若父亲的基因是Aa,母亲的基因是aa。其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A.从遗传图解中看出,后代患白化病的几率是50%,A不符合题意;
BD.母亲的基因是aa,一定向后代传递a,所以后代不可能是AA,BD不符合题意;
C.若父亲的基因是AA,母亲的基因是aa。后代的基因是Aa,若父亲的基因是Aa,母亲的基因是aa。从遗传图解中看出,后代可能为白化病(aa)或正常(Aa),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12.(2019·海淀模拟)河套平原的河套密瓜果肉嫩脆、汁多、味甜,但只能存放一周时间,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可存放40天的耐贮藏河套蜜瓜。这个事实说明( )
A.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B.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
C.基因有显性隐性之分 D.基因是DNA上的片段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可存放40天的耐贮藏河套蜜瓜,贮藏效果明显。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遗传学上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和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叫性状。
2、生物的性状不能直接遗传,遗传的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通过生殖过程传给后代的。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13.(2018·门头沟模拟)婚姻法规定近亲禁止结婚,其科学依据是( )
A.后代一定会得遗传病
B.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大
C.人类所有的疾病都和近亲结婚有关
D.后代均会夭折
【答案】B
【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
【解析】【解答】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所以说,近亲结婚后代不一定会得遗传病,但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大。
故答案为:B
【分析】每个人的染色体上都有可能携带一些致病基因,当这些致病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人体表现出来时,人就会患某种遗传病。亲缘关系越近的人,从亲代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越多,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
14.(2018·顺义模拟)在耳垂性状的遗传中,A对a为显性,决定有耳垂。某夫妇都有耳垂,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中的男孩有耳垂,女孩无耳垂。据此,下列相关推断错误的是( )
A.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 B.男孩有耳垂是一种遗传现象
C.男孩的基因型一定为Aa D.女孩的基因型一定为aa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耳垂性状的遗传中,A对a为显性,决定有耳垂。某夫妇都有耳垂,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中的男孩有耳垂,女孩无耳垂,表明父母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A.从遗传图解看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A不符合题意;
B.某夫妇都有耳垂,生下男孩有耳垂,体现了亲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是一种遗传现象,B不符合题意;
C.男孩有耳垂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而不是一定为Aa,C符合题意;
D.女孩无耳垂的基因型一定为a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特征现象叫生物的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生物的变异。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二、实验探究题
15.(2019·北京)月季是北京市市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可以连续开花(花期较长)的月季新品种,生物小组进行系到实验。
(1)同学以单季花月季(花期较短)为亲代进行杂交,获得子代种子若干,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 。
②比较 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③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 。
④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
a.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均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且湿度条件更为重要
b.在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c.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
(2)同学们将已萌发的种子培育至开花,观察植株花期长短的性状,结果如下:
单季花和连续开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结果可知,连续开花为 性状。花期长短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用A和a表示),连续开花植株的基因组成是 。
(3)若要在短期内,大量获得连续开花月季植株,可采取的具体方法为: 。
【答案】(1)4 ℃;2组和3组;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C
(2)隐性;aa
(3)通过扦插这种营养繁殖的方法
【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1)①第1和第2组的变量是温度,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常温处理种子萌发率为0,4 ℃冷藏处理种子萌发率是19%,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4 ℃。
②比较第2组和第3组两组实验结果,第2组和第3组的变量为是否与湿沙混合,不与湿沙混合的萌发率是19%,与湿沙混合的萌发率是42%,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③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那么温度应是常温,保证探究的只是湿沙条件,因此设置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与第1组形成对照。
④第4组探究的只是湿沙条件,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说明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还必须在低温条件下。因此得出的结论是C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2)亲代都是单季花,子代出现连续开花,子代连续开花表现出的为隐性性状,单季花是显性性状。控制花期长短性状的基因是A和a,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因为连续开花是隐性性状,因此连续开花植株的基因组成是aa。(3)若要在短期内,大量获得连续开花月季植株,可采取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扦插这种营养繁殖的方法。扦插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具有繁殖速度快,能够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等优点。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4、营养生殖是由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常用的方法有扦插、压条及嫁接等。 营养繁殖能使后代保持亲体的优良性状,因此,花卉、果树、茶、甘蔗、竹等人工栽培的植物都采用这种繁殖方式。
16.(2021·海淀模拟)盐渍化土壤含盐量较高,不利于植物生长。培育耐盐植物对盐渍化土壤的生物治理和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选取拟南芥完成相关实验。
(1)野生拟南芥无法生活在盐渍化土壤中,这体现了 (选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为研究盐渍化土壤对野生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处理种子。
①实验中,除使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处理外,温度、空气等条件应适宜且 ,记录种子萌发情况,计算萌发率。结果如图。
②由图可知,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升高,拟南芥种子萌发率 ,直至无法萌发。
(3)研究人员对野生拟南芥进行辐射处理,获得多种变异类型。基于上述研究,为确保从中筛选出耐盐的变异类型,需选用浓度为 mmol/L的氯化钠溶液。
(4)研究人员获得了纯种抗盐植株M。为确定抗盐性状的显隐性,需将M与 植株进行杂交,若获得的子一代幼苗全部表现为不抗盐,由此确定抗盐是 性状。
【答案】(1)非生物
(2)相同;迅速下降
(3)200
(4)不抗盐;隐性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盐渍化土壤含盐量较高,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野生拟南芥无法生活在盐渍化土壤中,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盐)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①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所以,实验中,除使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处理外,温度、空气等条件应适宜且相同。②萌发率指测试种子发芽数占测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由图可知,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升高,拟南芥种子萌发率迅速下降,直至无法萌发。
(3)由题图可知,普通拟南芥在200mmol/L的氯化钠溶液时,萌发率为0。所以,为确保从中筛选出耐盐的变异类型,需选用浓度为200mmol/L的氯化钠溶液。
(4)对于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亲代性状不同时,亲代的性状在后代没有表现出来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在后代表现出来是显性性状;亲代性状相同时,后代中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在后代表现出来是显性性状。所以,研究人员获得了纯种抗盐植株M。为确定抗盐性状的显隐性,需将M与不抗盐植株进行杂交,若获得的子一代幼苗全部表现为不抗盐,由此确定抗盐是隐性性状,不抗盐是显性性状。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7.(2020·房山模拟)将番茄果实的果皮、果肉和其内的“筋络”制成临时装片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如图A~C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番茄果皮位于果实的最外面,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应该为图 。
(2)显微镜下观察到成熟的番茄果肉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结构是 。
(3)番茄果实的“筋络”具有输导作用,其运送水分的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
(4)番茄果皮有红色和黄色(用Y、y表示相关基因),研究人员用这两种性状的番茄做了下列几组杂交实验。
实验组 亲代性状 子代性状
红色 黄色
一 红色×红色 75 0
二 红色×红色 63 15
三 黄色×黄色 0 81
四 黄色×红色 68 0
五 黄色×红色 47 53
请回答问题:
①杂交实验中 组(填实验组序号)说明红色为 性性状。
②实验组五中,红色亲本的基因组成是 。
【答案】(1)B
(2)叶绿体
(3)蒸腾
(4)二、四;显;Yy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番茄,能从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主要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因此属于保护组织,如图B。(2)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为图A,其细胞饱满,液泡较大,属于营养组织,番茄果肉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结构是叶绿体。(3)番茄的“筋络”能运送营养物质和水分,属于输导组织,水分主要通过导管运输,植物的蒸腾作用为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提供了动力。(4)①实验二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实验四亲代有2种性状,而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所以杂交实验中二、四组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
②番茄的果实红色(Y)为显性,黄色(y)为隐性。则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熟YY或Yy,黄果番茄的基因组成是yy;又知:红果番茄和黄果番茄杂交,后代既有红果又有黄果,则亲代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一定是Yy,如图所示:
【分析】(1)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2种性状,而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4)一对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18.(2020·东城模拟)金鱼原产于中国,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饲养历史。金鱼品种繁多、姿态各异,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鱼类。
(1)金鱼身体的透明与有杂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用A、a表示)。为研究其遗传规律,研究人员用杂斑鱼和透明鱼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
①由上述杂交实验 (填“能”或“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②研究人员选择杂交二实验中的子代杂斑鱼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后代出现了透明鱼。推测这些杂斑鱼的基因组成是 。
(2)摄食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在人为条件下,当动物将光与摄食之间建立联系以后,就形成了一种复杂反射,这种复杂摄食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3)为研究不同波长的光对金鱼建立复杂摄食反射的时间长短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平均体长为8cm的同种杂斑金鱼200条,随机分为两组,置于不同的鱼缸中。两鱼缸中水的溶氧量、水温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将两鱼缸在实验开始前置于 环境中,实验开始时,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然后喂以饲料,光照时间持续15分钟。
③上述过程持续6天,在此过程中,记录金鱼在 时就有摄食行为反应的条数,并计算出所占比例,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表明,一段时间后,两种不同波长的光都能使金鱼建立起复杂摄食反射,其中 使金鱼建立复杂摄食反射的时间更短。
【答案】(1)不能;Aa
(2)反射弧
(3)黑暗;受到光照刺激后;未喂食绿光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分析杂交实验一可知,亲代身体的透明鱼与透明鱼杂交,子代全是透明鱼,不能推测身体透明是显隐性,杂交实验二可知,亲代透明鱼与杂斑鱼杂交,而子代有透明鱼和杂斑鱼,不能推测鱼身体透明和杂斑的显隐性,所以由上述杂交实验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金鱼身体的透明与有杂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用A、a表示)。研究人员选择杂交二实验中的子代杂斑鱼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后代出现了透明鱼,金鱼身体透明是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金鱼身体杂斑是显性性状,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所以推测这些杂斑鱼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因此,摄食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在人为条件下,当动物将光与摄食之间建立联系以后,就形成了一种复杂反射,这种复杂摄食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②将两鱼缸在实验开始前置于黑暗环境中,这样让鱼都处于相同的环境之中,并且避免光对鱼类实验的影,实验开始时,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然后喂以饲料,光照时间持续15分钟。
③上述过程持续6天,在此过程中,记录金鱼在受到光照刺激后时就有摄食行为反应的条数,并计算出所占比例,结果如图,从而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图可知,喂前照射红光金鱼建立复杂摄食反射的占比要比喂前照射绿光金鱼建立复杂反射的占比要多,实验结果表明,一段时间后,两种不同波长的光都能使金鱼建立起复杂摄食反射,其中未喂食绿光使金鱼建立复杂摄食反射的时间更短。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三、综合题
19.(2021·北京)西瓜果实成熟后期可能出现开裂现象,科研人员对此开展研究。
(1)西瓜的抗裂与易裂是一对 。科研人员将抗裂和易裂西瓜进行杂交,子一代全部为抗裂西瓜,表明 为隐性性状。西瓜的开裂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用A、a表示),则子一代抗裂个体的基因组成为 。
(2)用 观察两种西瓜果皮的切片,视野如下图。与抗裂西瓜相比,易裂西瓜的果皮细胞体积大,细胞层数 该结构特点可能是其易裂的原因之一。
(3)在种植抗裂西瓜过程中,若在果实成熟后期大量浇水,也容易开裂,这说明生物的性状也受 的影响。
【答案】(1)相对性状;易裂;Aa
(2)显微镜;少
(3)环境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西瓜的抗裂与易裂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属于相对性状。科研人员将抗裂和易裂西瓜进行杂交,子一代全部为抗裂西瓜,可知,抗裂为显性性状,易裂为隐性性状。若A基因控制显性性状、a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则亲代抗裂西瓜的基因组成为AA,易裂西瓜的基因组成为aa,子一代抗裂个体的基因分别来自双亲,故子一代抗裂西瓜的基因组成为Aa。
(2)用显微镜观察两种西瓜果皮的切片,视野如下图。与抗裂西瓜相比,易裂西瓜的果皮细胞体积大,细胞层数少,该结构特点可能是其易裂的原因之一。
(3)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生物的性状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控制。所以在种植抗裂西瓜过程中,若在果实成熟后期大量浇水,也容易开裂,这说明生物的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0.(2020·北京)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常用于遗传学研究。研究者通过 系列实验,对豌豆花色进行研究。
(1)豌豆花瓣尚未打开时,花蕊就已经成熟,花粉散落在 上,完成传粉和 作用。
(2)用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组合和统计结果如上表。
组别 亲代 子代植株数
紫花 白花
Ⅰ 紫花 白花 全为紫花 0
Ⅱ 紫花 紫花 705 224
Ⅲ 紫花 白花 85 81
①豌豆花的紫色和白色是一对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花的 色是显性性状。
②若用A、a表示控制花色的基因,则第Ⅲ组亲代中紫花的基因组成为
(3)另有研究发现,光照和温度会影响紫色的深浅,说明生物的性状在受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 的影响。
【答案】(1)(雌蕊)柱头;受精
(2)相对性状;紫;Aa
(3)环境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豌豆属于自花传粉植物,豌豆花瓣尚未打开时,花蕊就已经成熟,花粉散落在柱头上,完成传粉和受精作用。(2)用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组合和统计结果如表:①豌豆花的紫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根据表中第Ⅰ组的数据可知,亲本的性状紫花×白花,子代只出现了紫花个体,说明白色是隐性性状,紫花是显性性状。
②若用A、a表示控制花色的基因,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组合Ⅲ中子代白花的基因组成是aa,则第Ⅲ组亲代紫花遗传个子代白花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亲代紫花基因型为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3)另有研究发现,光照和温度会影响紫色的深浅,说明生物的性状在受基因控制的同时,生物的性状也受环境影响。
【分析】(1)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理特点称为生的性状。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1.(2017·海淀)现代遗传学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84/c2/84c24173d58fdaef9c1cfa0bda12eedd.png]
(1)染色体主要是由两种成分组成,图1中的①表示组成染色体的 ,②表示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 存在的.
(2)观察如图2的人体染色体图,此人的染色体数目是 条,该图反映出的异常之处是 ,据图示判断,此人性别为 (填“男”或“女”)性.
(3)具有如图2染色体组成的个体,表现出先天性智力低下,生长发育障碍,常合并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先天畸形等症状,被称为唐氏综合征.据调查,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与母亲怀孕年龄相关,一般人群出生时的母亲年龄平均为25.2岁,而唐氏患儿的母亲年龄平均为34.4岁.某医院在分析高龄孕妇(大于35岁)胎儿异常染色体发生情况时,获得这样的数据:38~40岁组、41~48岁组分别是35~37岁组的2.60倍与5.29倍.
①调查发现,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 .
②当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 条常染色体和1条 性染色体时,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后,会发育成唐氏患儿.
③在降低唐氏患儿出生率方面,你给出的建议是 .
【答案】(1)DNA;蛋白质;成对
(2)47;21号染色体有三条;女
(3)越高;23;X;适龄生育或者产前检查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人类优生优育;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染色体的结构如图:
和图1对照可知,图1中的①表示组成染色体的DNA,②表示蛋白质.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成对存在的.(2)“观察如图2的 人体染色体图”,此人的染色体数目是47条,该图反映出的异常之处是21号染色体有三条,图2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大小相同,为XX染色体,所以此人性别 为女(填“男”或“女”)性.(3)“具有如图2染色体组成的个体,表现出先天性智力低下,生长发育障碍,常合并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先天畸形等症状,被称为 唐氏综合征.据调查,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与母亲怀孕年龄相关,一般人群出生时的母亲年龄平均为25.2岁,而唐氏患儿的母亲年龄平均为34.4岁.某医院在 分析高龄孕妇(大于35岁)胎儿异常染色体发生情况时,获得这样的数据:38~40岁组、41~48岁组分别是35~37岁组的2.60倍与5.29 倍”.①“调查发现,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 越高.②当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3条常染色体和1条X性染色体时,“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后,会发育成唐氏患儿”.③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越 高,因此“在降低唐氏患儿出生率方面”,给出的建议是 适龄生育或者产前检查.
故答案为:(1)DNA;蛋白质;成对(2)47;21号染色体有三条;女(3)①越高 ②23;X ③适龄生育或者产前检查
【分 析】(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 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3)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4)图1染色体的组成,其中①是DNA、②是蛋白质,图2是女性染色体图.
22.(2020·丰台模拟)人类的许多疾病与遗传有关,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正确认识遗传病,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请回答问题:
(1)研究发现Y染色体上的基因SRY决定雄性睾丸发育,SRY基因位于图1中[ ]的上,该染色体上有 (填“一”或“多”)个基因。此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 。
(2)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遗传病,其症状如图2。该病的致病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基因。某男性为外耳道多毛症患者,他的子女中只有 患病,且其患病率为 %。
【答案】(1)②;多;22对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或44条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
(2)男孩(儿子);100%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研究发现Y染色体上的基因SRY决定雄性睾丸发育,SRY基因位于图1中②上,该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此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2)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所示:
在从图中看出,父亲的Y染色体一定传给儿子,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若控制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其控制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一定不会传给女儿,因此其父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几率为100%。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23.(2020·东城模拟)小明在体检时被查出患有红绿色盲。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1)小明虽然色觉异常,但是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落在 上形成物像,并最终形成视觉的功能是正常的。
(2)小明的父母色觉都正常,而他是红绿色盲患者,由此推测,红绿色盲是一种 (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3)下图是小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图中圈出的是他的 染色体。已知控制人的红绿色觉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小明的爷爷是色盲患者,推测小明的色盲基因 (填“是”或“不是”)来自其爷爷,判断的依据是 。
【答案】(1)视网膜
(2)隐性
(3)性(X、Y);不是;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小明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与爷爷无关(或小明的爷爷与小明的父亲和小明之间,传递的是Y染色体,而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视觉的形成;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双亲正常,子女中出现患者,一定为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是隐性)。因此小明的父母色觉都正常,而他是红绿色盲患者,红绿色盲是一种隐性遗传病。(3)图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中,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弟弟的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所以弟弟的红绿色盲基因遗传自母亲;小明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与爷爷无关(或小明的爷爷与小明的父亲和小明之间,传递的是Y染色体,而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4.(2020·北京模拟)研究者利用某物质处理普通水稻,使水稻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从中选育出矮化且籽粒显著变大的突变体M,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该物质浸泡普通水稻的种子,使种子中 (填种子结构)的基因改变。这样的种子,才可能生长发育为突变体M,即具有上述性状的植株。
(2)经检测,突变体M是由第4号染色体上的某基因改变引起的,进一步对突变体M和普通水稻的相关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品种 成熟期水稻株高 (厘米) 细胞高度(茎纵切显微观察)(微米) 叶绿素含量(毫克/克) 籽粒大小 (克/1000粒)
突变体M 76.66 44.6 6.5 29.00
普通水稻 117.43 45.2 4.8 24.83
①株高的正常与矮化是一对 性状。将M与普通水稻杂交,子一代株高全部正常。子一代自花传粉后,子二代中出现两种类型,其中株高正常2268株,矮化756株。据此推测M植株的基因组成为 (基因用A、a表示)。
②由表可知,M植株明显变矮,但细胞高度无显著变化,据此推测改变后的基因可能 (选填“抑制”或“促进”)细胞分裂,导致水稻植株矮化。
③突变体M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含量增加,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使其合成的 增加,储存在种子中,使籽粒显著大于普通水稻。
(3)综合以上研究可知,突变体M中该基因与株高和 等性状都有一定的关系,表现出“一因多效”的效应。
【答案】(1)胚
(2)相对;aa;抑制;有机物
(3)籽粒大小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用某物质浸泡普通水稻的种子,使种子中胚的基因改变。这样的种子,才可能生长发育为突变体M,即具有上述性状的植株。(2)①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如株高的正常和矮化。将M与普通水稻杂交,子一代株高全部正常。遗传图解:子一代自花传粉后,子二代中出现两种类型,其中株高正常2268株,矮化756株。遗传图解:
可见M植株的基因是aa。
②由表可知,M植株明显变矮,但细胞高度无显著变化,据此推测改变后的基因可能抑制细胞分裂,导致水稻植株矮化。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突变体M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含量增加,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使其合成的有机物增加,储存在种子中,使籽粒显著大于普通水稻。(3)据表中信息可见:突变体M中该基因与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子粒大小等性状都有一定的关系,表现出“一因多效”的效应。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25.(2020·北京模拟)“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为当今世界开启发展新航程。我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古老的国家,养蚕织丝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图表示家蚕的不同发育时期,请据图回答:
(1)家蚕是一种“作茧自缚”的昆虫。其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一生要经过图示四个阶段。属于 发育。
(2)家蚕的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目是 。家蚕一般每5﹣6天蜕皮一次,一生需要蜕皮四次。它蜕去的“皮”实际上是它的 。
(3)课外养蚕小组的同学发现,黄足蚕结黄茧,白足蚕结白茧,他们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 性状,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则子代蚕的基因组成是 ,若让子代蚕与白足蚕杂交,推测后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 。
(4)丝绸制品的服装不仅穿着舒服,而且美观大方,它所产生的废旧垃圾很容易被自然界的微生物降解,对生态环境基本没有危害。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说出一种提高蚕丝产量的方法: 。
【答案】(1)受精卵;完全变态
(2)28条;外骨骼
(3)显性;Aa;1∶1
(4)延长家蚕的幼虫期,让幼虫多进食,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家蚕多吐丝,提高蚕丝的产量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家蚕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等四个时期,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2)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因此“家蚕的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8条。家蚕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撑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而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变大,所以会出现蜕皮现象。它蜕去的“皮”实际上是它的外骨骼。(3)“他们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显性性状,白足是隐性性状;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则黄足蚕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白足蚕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白足蚕遗传给子代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子代黄足蚕的基因组成Aa。遗传图解如图1:
从图1看出,子代蚕的基因组成是Aa。若让子代蚕Aa与白足蚕aa杂交,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后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1∶1。(4)家蚕在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幼虫蜕皮时,不食不动称为“眠”。四眠后的家蚕幼虫开始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延长家蚕的幼虫期,让幼虫多进食,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家蚕多吐丝,提高蚕丝的产量。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2)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此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在子代出现的性状的是显性性状。(5)图中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
26.(2020·西城模拟)现代遗传学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染色体主要是由两种成分组成,下图中的①表示组成染色体的 ,②表示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 (成对/成单)存在的。
(2)观察下面的人体染色体图,此人的染色体数目是 条,该图反映出的异常之处是 。
(3)具有上图染色体组成的个体,表现出先天性智力低下,生长发育障碍,常合并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先天畸形等症状,被称为唐氏综合征。据调查,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与母亲怀孕年龄相关,一般人群出生时的母亲年龄平均为25.2岁,而唐氏患儿的母亲年龄平均为 34.4岁。某医院在分析高龄孕妇(大于35岁)胎儿异常染色体发生情况时,获得这样的数据:38~40岁组、41~48岁组分别是 35~37 岁组的2.60倍与5.29倍。
①调查发现,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 。
②发育成该唐氏患儿的受精卵是由一枚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该卵细胞中染色 体组成为 条常染色体和 1 条 性染色体;该精子中的性染色体为 。
②若此夫妇色觉正常,但是都携带有色盲基因(R、r 基因),经追踪检测此唐氏患儿色觉 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这个唐氏患儿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④在降低唐氏患儿出生率方面,你给出的建议是 。
【答案】(1)DNA;蛋白质;成对
(2)47;21号染色体有三条
(3)越高;23;X;X;XRY 、 XRXr;XRXR或XRXr;适龄生育或者产前检查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人类优生优育;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1)染色体的结构如图:
和图1对照可知,图1中的①表示组成染色体的DNA,②表示蛋白质。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成对存在的。 (2)观察图2人体染色体图可知,此人的染色体数目是47条,该图反映出的异常之处是21号染色体有三条。(3)①题干中人体染色体图所示染色体组成的个体的21号染色体有三条,表现出先天性智力低下,生长发育障碍,常合并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先天畸形等症状,被称为唐氏综合症。由调查数据发现,大于35岁的孕妇所生胎儿异常染色体发生情况是:38~40岁组、41~48岁组分别是35~37岁组的2.60倍与5.29倍,该明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越高。
②发育成该唐氏患儿的受精卵是由一枚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当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3条常染色体和1条X性染色体时,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后,会发育成唐氏患儿。观察图2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大小相同,为XX染色体,据此可判断该唐氏患儿为女性,所以精子中的性染色体为X染色体。
③已知色盲是一种伴随着性别遗传的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r位于X性染色体上。若此夫妇色觉正常,经追踪检测此唐氏患儿色觉也正常,则丈夫的基因组成为XRY ,妻子的基因组成为XRXr。观察图2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大小相同,为XX染色体,所以此人性别为女性。这个唐氏患儿的基因组成可能是XRXR或XRXr,该唐氏患儿色觉也正常,遗传图解如下:
④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越高,因此在降低唐氏患儿出生率方面,给出的建议是适龄生育或者产前检查。
【分析】(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图1中染色体的组成,其中①是DNA,②是蛋白质;图2是某人一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序图。(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3)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父母通过生殖细胞把染色体传递给子女的同时,也把基因传递给子女,因此子女会表现出父母的性状。
27.(2020·朝阳模拟)斑马鱼养殖方便、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斑马鱼体表有条纹状和豹斑状两种斑纹,是良好的生物学研究材料。
下表是科研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
组别 亲代 子代
Ⅰ 条纹╳条纹 全部为条纹
Ⅱ 豹斑╳豹斑 全部为豹斑
Ⅲ 条纹╳豹斑 全部为条纹
IV 条纹╳条纹 124尾条纹,41尾豹斑
(1)组合Ⅰ和Ⅱ中,子代与亲代的体表花纹相同,在遗传学中,这种现象称为 。
(2)斑马鱼体表的条纹状花纹和豹斑状花纹是一对 。
(3)根据表中的第 组实验结果,可推断斑马鱼花纹的 属于显性性状。
(4)若用字母A和a表示控制斑马鱼体表花纹的基因,则组合Ⅲ中子代条纹斑马鱼的基因组成是 ,如果将这种条纹斑马鱼与豹斑斑马鱼进行杂交,则后代中豹斑斑马鱼所占的比例为 。
(5)人们利用 技术将发光蛋白基因转入到斑马鱼的体内,让斑马鱼发出特别的亮光,便于观察研究斑马鱼的发育过程。
【答案】(1)遗传
(2)相对性状
(3)III、IV;条纹
(4)Aa;50%(1/2)
(5)转基因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子代与亲代的体表花纹相同,这表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2)斑马鱼体表的条纹状花纹和豹斑状花纹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遗传学上被称为相对性状。(3)表格中III组亲代杂交组合条纹×豹斑,杂交子代中全部为条纹,则子代中消失了的性状豹斑为隐性性状,条纹为显性性状,且亲代的基因型为纯合体。表格中IV组亲代杂交组合条纹×条纹,杂交子代中出现41尾豹斑,则子代中新出现的性状豹斑是隐性性状,条纹是显性性状,且亲代的基因型为杂合体。(4)表格中III组亲代杂交组合条纹×豹斑,杂交子代中全部为条纹,则子代中消失了的性状豹斑为隐性性状,条纹为显性性状,且亲代的基因型为纯合体AA×aa,子代的条纹都为杂合体Aa.遗传图解如下:
如果将这种条纹斑马鱼(Aa)与豹斑斑马鱼(aa)进行杂交,则后代中豹斑斑马鱼所占的比例为50%,遗传图解如下:
。(5)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优质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可遗传性的改变,这一技术称之为人工转基因技术。人们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发光蛋白基因转入到斑马鱼的体内,让斑马鱼发出特别的亮光,便于观察研究斑马鱼的发育过程。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3)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28.(2019·怀柔模拟)孔雀鱼是人工饲养的品种较多的热带淡水观赏鱼,经过一百多年的培育,已经具有了数千个不同的品种,图中的“马赛克”就是其中一个品种。(用B、b分别表示是否带有“马赛克”性状的一队基因)
(1)在孔雀鱼的亲代和子代之间,通过生殖细胞传递基因,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体细胞的 。
(2)孔雀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都由一对性染色体X、Y,决定其性别,则雄性孔雀鱼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
(3)只要雌、雄孔雀鱼一方带有“马赛克”性状,后代中总会有一部分为“马赛克”类型,甚至全部为”马赛克”类型,这说明带有“马赛克”的性状属于 (显性/隐)性状;纯种带有”马赛克”性状的孔雀鱼基因型为 。
(4)若雌、雄孔雀鱼全部带有“马赛克”性状,它们繁殖的后代中出现了不带有“马赛克”性状的个体,请你推测亲代雌、雄孔雀鱼的基因型均为 ,后代中出现不带有“马赛克”性状的个体的机率是 。
【答案】(1)一半
(2)XY
(3)显性性状;BB
(4)Bb,Bb;25%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1)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人体正常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是23对,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少一半,成单存在。(2)已知孔雀鱼体内有2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则雄性孔雀鱼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3对+XY。(3)只要雌雄孔雀鱼一方带有“马赛克”性状,后代中总会有一部分,甚至全部为“马赛克”类型,这说明“马赛克”性状属于显性性状。假设用B、b表示是否具有“马赛克”性状的一对基因,则有“马赛克”性状的孔雀鱼的基因组成为BB或Bb。(4)没有“马赛克”性状的孔雀鱼的基因组成为bb,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即雌雄孔雀鱼的基因都含有b基因,又由于雌雄孔雀鱼全带有“马赛克”性状,则必含有B基因,故亲代孔雀鱼的基因组成为Bb.遗传图解:
后代没有马赛克的几率是25%。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29.(2019·海淀模拟)在白背飞虱群体中,眼睛的颜色有白色和橙色.取多只白背飞虱两两杂交,分别统计其子代数量,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亲代 子代
雌性 雄性 橙眼 白眼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1 白眼 白眼 0 0 135 157
2 白眼 橙眼 257 232 241 270
3 橙眼 白眼 89 90 100 93
4 白眼 白眼 55 62 136 156
5 橙眼 橙眼 203 199 0 0
(1)白背飞虱眼睛的橙色和白色可称为一对 。
(2)根据第 组数据可判断出眼睛的 是隐性性状。
(3)在第三组杂交组合中,亲本中白眼白背飞虱的基因组成为 (用字母A、a表示)。
(4)进一步研究发现,橙眼个体在群体中交配竞争能力显著弱于白眼个体。如果在实验装置中放置等比例的白眼和橙眼白背飞虱,请推测经过多代繁殖后, 白背飞虱的比例会提高。
【答案】(1)相对性状
(2)4;橙色
(3)Aa
(4)白眼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1)在遗传学上,白背飞虱的橙眼和白眼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白背飞虱的橙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2)表格中第四组亲本是白眼,子代出现了橙眼,表明橙眼是隐性性状,白眼是显性性状。(3)“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白眼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橙眼的基因组成是aa。第三组遗传图解如图,
白背飞虱的橙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橙眼是隐性性状,白眼是显性性状。橙眼个体在群体中交配竞争能力显著弱于白眼个体。如果在实验装置中放置等比例的白眼和橙眼白背飞虱,经过多代繁殖后,白眼白背飞虱的比例会提高。
所以第三组亲代白背飞虱的白眼的基因是Aa。(4)
【分析】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
2、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30.(2018·西城模拟)实验材料的选取往往是研究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深受科学家的青睐。
(1)果蝇易饲养,能以腐烂的水果为食,每次产卵约400枚,其卵经幼虫、蛹,再羽化为成虫只要10天左右。由此可知,果蝇繁殖速度快且发育类型属于 (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2)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如图1所示,仅由3对常染色体和1对 组成。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因此,图1中表示雄性果蝇染色体组成的是 (用图中数字①或②表示)。
(3)果蝇有多对肉眼即可区分的相对性状,长翅和残翅就是其中一对。图2是长翅和残翅果蝇杂交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隐性性状是 。
(4)综上所述,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 )
A.易饲养,繁殖快
B.相对性状明显,便于观察
C.染色体数目少,便于分析
D.体形适中,外观美丽
【答案】(1)完全变态
(2)性染色体(XX或XY);②
(3)残翅
(4)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果蝇的发育过程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已知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如图1所示,仅由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X或XY)组成,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则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3对+XY;
(3)已知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则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3对+XY(或6+XY);
(4)长翅和残翅果蝇杂交后的性状及数量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子一代都是长翅果蝇,表明残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
(5)果蝇常用来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因为果蝇体积小,繁殖速度快、饲养容易;相对性状明显,便于观察;染色体数目少,便于分析,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31.(2018·平谷模拟)豌豆是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高0.5-2米,全株绿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在豌豆荚和豆苗的嫩叶中富含维生素C和能分解体内亚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亚硝胺,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是很多人喜爱的食品。
(1)上图是豌豆种子发育的过程图解,豌豆种子的胚中,最先突出种皮的是 ,通过观察,这枚豌豆荚中有5颗种子,说明当初它发育时子房内胚珠数量至少有 个。
(2)豌豆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两种,一颗圆粒种子萌发成的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后,产生了205颗种子,这些种子出现的形状数量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图表分析回答:
种子形状 圆粒 皱粒
种子数目 153 52
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 ,如果用B、b分别表示控制豌豆种子形状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知, 是隐性性状,153颗圆粒种子的基因型是 。
【答案】(1)胚根;5
(2)相对性状;皱粒;Bb或B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1)上图是豌豆种子发育的过程图解,豌豆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然后是胚轴伸长,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分,最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
从图中可知,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豌豆的花完成传粉受精后将会形成果实和种子,其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一个胚珠发育成一粒种子,因此,这枚豌豆荚中有5颗种子,说明当初它发育时子房内胚珠数量至少有5个能发育成种子的胚珠。(2)豌豆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两种,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都属于相对性状。一颗圆粒种子萌发成的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后,产生了205颗种子,其中圆粒153粒,皱粒52粒,表明圆粒为显性性状,皱粒为隐性性状。如果用B、b分别表示控制豌豆种子形状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子代皱粒种子的基因组成是bb,亲代圆粒种子的遗传给子代绿色种子的基因一定是b,因此亲代圆粒种子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图解如图: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153颗圆粒种子的基因型是BB或Bb。(3)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已知豌豆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7对,则其精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7条。
【分析】1、 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其中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成的,所以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成的。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
3、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1 / 1北京生物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专题36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一、单选题
1.(2017·海淀)如图为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32/3d/323d7388e5cb512ad6abb208a5f38cf8.png]
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B.花的紫色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
C.子一代细胞中有来自双亲的基因
D.子一代形成子二代过程中需要人工授粉
2.(2020·顺义模拟)鹦鹉羽色的黄色(A)与蓝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亲代与后代的性状如下表。则亲代鹦鹉最可能的基因组成是( )
亲代 后代
黄色×黄色 黄色、蓝色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3.(2020·海淀模拟)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果早期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减轻发病症状。一对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基因用 A、a 表 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夫妇基因组成都是 Aa
B.该夫妇不可能生育正常孩子
C.该夫妇再次生育应进行基因筛查
D.近亲结婚会增加生育患儿的几率
4.(2020·北京模拟)如图表示豌豆细胞中一对4号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豌豆的花顶生和矮茎是隐性性状
B.4号染色体由DNA分子和蛋白质构成
C.该豌豆植物的性状表现为高茎、花顶生
D.该豌豆自交,后代性状出现性状分离
5.(2020·石景山模拟)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某患病男子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的细胞是( )
A.口腔上皮细胞 B.肌肉细胞
C.白细胞 D.精子
6.(2020·大兴模拟)南瓜果皮的白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D、隐性基因用d表示),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南瓜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以下三组实验,随机观察每组中200株子代的果实,统计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亲本 子代果皮颜色和植株数
白果皮 黄果皮
甲 白果皮×白果皮 145 55
乙 黄果皮×黄果皮 0 200
丙 白果皮×黄果皮 105 95
A.表中白色果皮是隐性性状
B.表中黄色果皮植株的基因组成是Dd
C.D和d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子代的
D.南瓜果皮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叶片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同
7.(2020·北京模拟)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小明为白化病患者,父母肤色正常,他母亲的下列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 )
A.卵细胞 B.神经细胞
C.肌肉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8.(2020·西城模拟)人类的性状遗传中,有耳垂(由显性基因E控制)和无耳垂(由隐性基因e控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下列基因组合和性状表现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组合为EE时,有耳垂 B.基因组合为Ee时,有耳垂
C.无耳垂的基因组合为ee D.有耳垂的基因组合为EE
9.(2020·丰台模拟)黑色和黄色是拉布拉多犬的两种常见毛色。研究者选用不同毛色的拉布拉多犬进行杂交,据表推测亲代甲与丁的毛色基因组成分别为(用E、e表示) ( )
组别 亲代 子代
I 黑色(甲)×黑色(乙) 3/4黑色,1/4黄色
II 黑色(丙)×黄色(丁) 全部黑色
A.EE Ee B.EE ee C.Ee ee D.Ee Ee
10.(2019九下·西城模拟)下表是利用爬行鸡(一种腿很短的鸡)进行的两组遗传实验,据表中信息,推测亲代爬行鸡甲与丁的基因组成分别为(用D、d表示)( )
组别 亲代 子代
第一组 爬行鸡(甲)×正常鸡(乙) 3564只爬行鸡
第二组 爬行鸡(丙)×爬行鸡(丁) 2977只爬行鸡,995只正常鸡
A.Dd DD B.Dd Dd C.DD DD D.DD Dd
11.(2019·海淀模拟)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健康的父亲和白化病母亲的后代的性状和基因组成( )
A.不可能为白化病(aa)
B.可能全部为正常(AA)
C.可能为白化病(aa)或正常(Aa)
D.可能为白化病(aa)或正常(AA)
12.(2019·海淀模拟)河套平原的河套密瓜果肉嫩脆、汁多、味甜,但只能存放一周时间,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可存放40天的耐贮藏河套蜜瓜。这个事实说明( )
A.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 B.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
C.基因有显性隐性之分 D.基因是DNA上的片段
13.(2018·门头沟模拟)婚姻法规定近亲禁止结婚,其科学依据是( )
A.后代一定会得遗传病
B.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大
C.人类所有的疾病都和近亲结婚有关
D.后代均会夭折
14.(2018·顺义模拟)在耳垂性状的遗传中,A对a为显性,决定有耳垂。某夫妇都有耳垂,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中的男孩有耳垂,女孩无耳垂。据此,下列相关推断错误的是( )
A.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 B.男孩有耳垂是一种遗传现象
C.男孩的基因型一定为Aa D.女孩的基因型一定为aa
二、实验探究题
15.(2019·北京)月季是北京市市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可以连续开花(花期较长)的月季新品种,生物小组进行系到实验。
(1)同学以单季花月季(花期较短)为亲代进行杂交,获得子代种子若干,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 。
②比较 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③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 。
④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
a.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均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且湿度条件更为重要
b.在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c.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
(2)同学们将已萌发的种子培育至开花,观察植株花期长短的性状,结果如下:
单季花和连续开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结果可知,连续开花为 性状。花期长短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用A和a表示),连续开花植株的基因组成是 。
(3)若要在短期内,大量获得连续开花月季植株,可采取的具体方法为: 。
16.(2021·海淀模拟)盐渍化土壤含盐量较高,不利于植物生长。培育耐盐植物对盐渍化土壤的生物治理和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选取拟南芥完成相关实验。
(1)野生拟南芥无法生活在盐渍化土壤中,这体现了 (选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为研究盐渍化土壤对野生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处理种子。
①实验中,除使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处理外,温度、空气等条件应适宜且 ,记录种子萌发情况,计算萌发率。结果如图。
②由图可知,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升高,拟南芥种子萌发率 ,直至无法萌发。
(3)研究人员对野生拟南芥进行辐射处理,获得多种变异类型。基于上述研究,为确保从中筛选出耐盐的变异类型,需选用浓度为 mmol/L的氯化钠溶液。
(4)研究人员获得了纯种抗盐植株M。为确定抗盐性状的显隐性,需将M与 植株进行杂交,若获得的子一代幼苗全部表现为不抗盐,由此确定抗盐是 性状。
17.(2020·房山模拟)将番茄果实的果皮、果肉和其内的“筋络”制成临时装片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如图A~C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番茄果皮位于果实的最外面,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应该为图 。
(2)显微镜下观察到成熟的番茄果肉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结构是 。
(3)番茄果实的“筋络”具有输导作用,其运送水分的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
(4)番茄果皮有红色和黄色(用Y、y表示相关基因),研究人员用这两种性状的番茄做了下列几组杂交实验。
实验组 亲代性状 子代性状
红色 黄色
一 红色×红色 75 0
二 红色×红色 63 15
三 黄色×黄色 0 81
四 黄色×红色 68 0
五 黄色×红色 47 53
请回答问题:
①杂交实验中 组(填实验组序号)说明红色为 性性状。
②实验组五中,红色亲本的基因组成是 。
18.(2020·东城模拟)金鱼原产于中国,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饲养历史。金鱼品种繁多、姿态各异,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鱼类。
(1)金鱼身体的透明与有杂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用A、a表示)。为研究其遗传规律,研究人员用杂斑鱼和透明鱼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
①由上述杂交实验 (填“能”或“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②研究人员选择杂交二实验中的子代杂斑鱼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后代出现了透明鱼。推测这些杂斑鱼的基因组成是 。
(2)摄食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在人为条件下,当动物将光与摄食之间建立联系以后,就形成了一种复杂反射,这种复杂摄食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3)为研究不同波长的光对金鱼建立复杂摄食反射的时间长短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平均体长为8cm的同种杂斑金鱼200条,随机分为两组,置于不同的鱼缸中。两鱼缸中水的溶氧量、水温等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将两鱼缸在实验开始前置于 环境中,实验开始时,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然后喂以饲料,光照时间持续15分钟。
③上述过程持续6天,在此过程中,记录金鱼在 时就有摄食行为反应的条数,并计算出所占比例,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表明,一段时间后,两种不同波长的光都能使金鱼建立起复杂摄食反射,其中 使金鱼建立复杂摄食反射的时间更短。
三、综合题
19.(2021·北京)西瓜果实成熟后期可能出现开裂现象,科研人员对此开展研究。
(1)西瓜的抗裂与易裂是一对 。科研人员将抗裂和易裂西瓜进行杂交,子一代全部为抗裂西瓜,表明 为隐性性状。西瓜的开裂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用A、a表示),则子一代抗裂个体的基因组成为 。
(2)用 观察两种西瓜果皮的切片,视野如下图。与抗裂西瓜相比,易裂西瓜的果皮细胞体积大,细胞层数 该结构特点可能是其易裂的原因之一。
(3)在种植抗裂西瓜过程中,若在果实成熟后期大量浇水,也容易开裂,这说明生物的性状也受 的影响。
20.(2020·北京)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常用于遗传学研究。研究者通过 系列实验,对豌豆花色进行研究。
(1)豌豆花瓣尚未打开时,花蕊就已经成熟,花粉散落在 上,完成传粉和 作用。
(2)用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组合和统计结果如上表。
组别 亲代 子代植株数
紫花 白花
Ⅰ 紫花 白花 全为紫花 0
Ⅱ 紫花 紫花 705 224
Ⅲ 紫花 白花 85 81
①豌豆花的紫色和白色是一对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花的 色是显性性状。
②若用A、a表示控制花色的基因,则第Ⅲ组亲代中紫花的基因组成为
(3)另有研究发现,光照和温度会影响紫色的深浅,说明生物的性状在受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 的影响。
21.(2017·海淀)现代遗传学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ERRORIMAGE:http://tikupic.21cnjy.com/84/c2/84c24173d58fdaef9c1cfa0bda12eedd.png]
(1)染色体主要是由两种成分组成,图1中的①表示组成染色体的 ,②表示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 存在的.
(2)观察如图2的人体染色体图,此人的染色体数目是 条,该图反映出的异常之处是 ,据图示判断,此人性别为 (填“男”或“女”)性.
(3)具有如图2染色体组成的个体,表现出先天性智力低下,生长发育障碍,常合并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先天畸形等症状,被称为唐氏综合征.据调查,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与母亲怀孕年龄相关,一般人群出生时的母亲年龄平均为25.2岁,而唐氏患儿的母亲年龄平均为34.4岁.某医院在分析高龄孕妇(大于35岁)胎儿异常染色体发生情况时,获得这样的数据:38~40岁组、41~48岁组分别是35~37岁组的2.60倍与5.29倍.
①调查发现,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 .
②当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 条常染色体和1条 性染色体时,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后,会发育成唐氏患儿.
③在降低唐氏患儿出生率方面,你给出的建议是 .
22.(2020·丰台模拟)人类的许多疾病与遗传有关,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正确认识遗传病,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措施。请回答问题:
(1)研究发现Y染色体上的基因SRY决定雄性睾丸发育,SRY基因位于图1中[ ]的上,该染色体上有 (填“一”或“多”)个基因。此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 。
(2)外耳道多毛症是一种遗传病,其症状如图2。该病的致病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基因。某男性为外耳道多毛症患者,他的子女中只有 患病,且其患病率为 %。
23.(2020·东城模拟)小明在体检时被查出患有红绿色盲。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1)小明虽然色觉异常,但是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落在 上形成物像,并最终形成视觉的功能是正常的。
(2)小明的父母色觉都正常,而他是红绿色盲患者,由此推测,红绿色盲是一种 (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3)下图是小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图中圈出的是他的 染色体。已知控制人的红绿色觉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小明的爷爷是色盲患者,推测小明的色盲基因 (填“是”或“不是”)来自其爷爷,判断的依据是 。
24.(2020·北京模拟)研究者利用某物质处理普通水稻,使水稻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从中选育出矮化且籽粒显著变大的突变体M,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该物质浸泡普通水稻的种子,使种子中 (填种子结构)的基因改变。这样的种子,才可能生长发育为突变体M,即具有上述性状的植株。
(2)经检测,突变体M是由第4号染色体上的某基因改变引起的,进一步对突变体M和普通水稻的相关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品种 成熟期水稻株高 (厘米) 细胞高度(茎纵切显微观察)(微米) 叶绿素含量(毫克/克) 籽粒大小 (克/1000粒)
突变体M 76.66 44.6 6.5 29.00
普通水稻 117.43 45.2 4.8 24.83
①株高的正常与矮化是一对 性状。将M与普通水稻杂交,子一代株高全部正常。子一代自花传粉后,子二代中出现两种类型,其中株高正常2268株,矮化756株。据此推测M植株的基因组成为 (基因用A、a表示)。
②由表可知,M植株明显变矮,但细胞高度无显著变化,据此推测改变后的基因可能 (选填“抑制”或“促进”)细胞分裂,导致水稻植株矮化。
③突变体M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含量增加,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使其合成的 增加,储存在种子中,使籽粒显著大于普通水稻。
(3)综合以上研究可知,突变体M中该基因与株高和 等性状都有一定的关系,表现出“一因多效”的效应。
25.(2020·北京模拟)“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为当今世界开启发展新航程。我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古老的国家,养蚕织丝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图表示家蚕的不同发育时期,请据图回答:
(1)家蚕是一种“作茧自缚”的昆虫。其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一生要经过图示四个阶段。属于 发育。
(2)家蚕的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目是 。家蚕一般每5﹣6天蜕皮一次,一生需要蜕皮四次。它蜕去的“皮”实际上是它的 。
(3)课外养蚕小组的同学发现,黄足蚕结黄茧,白足蚕结白茧,他们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 性状,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则子代蚕的基因组成是 ,若让子代蚕与白足蚕杂交,推测后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 。
(4)丝绸制品的服装不仅穿着舒服,而且美观大方,它所产生的废旧垃圾很容易被自然界的微生物降解,对生态环境基本没有危害。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说出一种提高蚕丝产量的方法: 。
26.(2020·西城模拟)现代遗传学认为,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染色体主要是由两种成分组成,下图中的①表示组成染色体的 ,②表示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 (成对/成单)存在的。
(2)观察下面的人体染色体图,此人的染色体数目是 条,该图反映出的异常之处是 。
(3)具有上图染色体组成的个体,表现出先天性智力低下,生长发育障碍,常合并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先天畸形等症状,被称为唐氏综合征。据调查,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与母亲怀孕年龄相关,一般人群出生时的母亲年龄平均为25.2岁,而唐氏患儿的母亲年龄平均为 34.4岁。某医院在分析高龄孕妇(大于35岁)胎儿异常染色体发生情况时,获得这样的数据:38~40岁组、41~48岁组分别是 35~37 岁组的2.60倍与5.29倍。
①调查发现,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 。
②发育成该唐氏患儿的受精卵是由一枚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该卵细胞中染色 体组成为 条常染色体和 1 条 性染色体;该精子中的性染色体为 。
②若此夫妇色觉正常,但是都携带有色盲基因(R、r 基因),经追踪检测此唐氏患儿色觉 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这个唐氏患儿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④在降低唐氏患儿出生率方面,你给出的建议是 。
27.(2020·朝阳模拟)斑马鱼养殖方便、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斑马鱼体表有条纹状和豹斑状两种斑纹,是良好的生物学研究材料。
下表是科研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
组别 亲代 子代
Ⅰ 条纹╳条纹 全部为条纹
Ⅱ 豹斑╳豹斑 全部为豹斑
Ⅲ 条纹╳豹斑 全部为条纹
IV 条纹╳条纹 124尾条纹,41尾豹斑
(1)组合Ⅰ和Ⅱ中,子代与亲代的体表花纹相同,在遗传学中,这种现象称为 。
(2)斑马鱼体表的条纹状花纹和豹斑状花纹是一对 。
(3)根据表中的第 组实验结果,可推断斑马鱼花纹的 属于显性性状。
(4)若用字母A和a表示控制斑马鱼体表花纹的基因,则组合Ⅲ中子代条纹斑马鱼的基因组成是 ,如果将这种条纹斑马鱼与豹斑斑马鱼进行杂交,则后代中豹斑斑马鱼所占的比例为 。
(5)人们利用 技术将发光蛋白基因转入到斑马鱼的体内,让斑马鱼发出特别的亮光,便于观察研究斑马鱼的发育过程。
28.(2019·怀柔模拟)孔雀鱼是人工饲养的品种较多的热带淡水观赏鱼,经过一百多年的培育,已经具有了数千个不同的品种,图中的“马赛克”就是其中一个品种。(用B、b分别表示是否带有“马赛克”性状的一队基因)
(1)在孔雀鱼的亲代和子代之间,通过生殖细胞传递基因,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体细胞的 。
(2)孔雀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都由一对性染色体X、Y,决定其性别,则雄性孔雀鱼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 。
(3)只要雌、雄孔雀鱼一方带有“马赛克”性状,后代中总会有一部分为“马赛克”类型,甚至全部为”马赛克”类型,这说明带有“马赛克”的性状属于 (显性/隐)性状;纯种带有”马赛克”性状的孔雀鱼基因型为 。
(4)若雌、雄孔雀鱼全部带有“马赛克”性状,它们繁殖的后代中出现了不带有“马赛克”性状的个体,请你推测亲代雌、雄孔雀鱼的基因型均为 ,后代中出现不带有“马赛克”性状的个体的机率是 。
29.(2019·海淀模拟)在白背飞虱群体中,眼睛的颜色有白色和橙色.取多只白背飞虱两两杂交,分别统计其子代数量,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亲代 子代
雌性 雄性 橙眼 白眼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1 白眼 白眼 0 0 135 157
2 白眼 橙眼 257 232 241 270
3 橙眼 白眼 89 90 100 93
4 白眼 白眼 55 62 136 156
5 橙眼 橙眼 203 199 0 0
(1)白背飞虱眼睛的橙色和白色可称为一对 。
(2)根据第 组数据可判断出眼睛的 是隐性性状。
(3)在第三组杂交组合中,亲本中白眼白背飞虱的基因组成为 (用字母A、a表示)。
(4)进一步研究发现,橙眼个体在群体中交配竞争能力显著弱于白眼个体。如果在实验装置中放置等比例的白眼和橙眼白背飞虱,请推测经过多代繁殖后, 白背飞虱的比例会提高。
30.(2018·西城模拟)实验材料的选取往往是研究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深受科学家的青睐。
(1)果蝇易饲养,能以腐烂的水果为食,每次产卵约400枚,其卵经幼虫、蛹,再羽化为成虫只要10天左右。由此可知,果蝇繁殖速度快且发育类型属于 (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2)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如图1所示,仅由3对常染色体和1对 组成。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因此,图1中表示雄性果蝇染色体组成的是 (用图中数字①或②表示)。
(3)果蝇有多对肉眼即可区分的相对性状,长翅和残翅就是其中一对。图2是长翅和残翅果蝇杂交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隐性性状是 。
(4)综上所述,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 )
A.易饲养,繁殖快
B.相对性状明显,便于观察
C.染色体数目少,便于分析
D.体形适中,外观美丽
31.(2018·平谷模拟)豌豆是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高0.5-2米,全株绿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在豌豆荚和豆苗的嫩叶中富含维生素C和能分解体内亚硝胺的酶,可以分解亚硝胺,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是很多人喜爱的食品。
(1)上图是豌豆种子发育的过程图解,豌豆种子的胚中,最先突出种皮的是 ,通过观察,这枚豌豆荚中有5颗种子,说明当初它发育时子房内胚珠数量至少有 个。
(2)豌豆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两种,一颗圆粒种子萌发成的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后,产生了205颗种子,这些种子出现的形状数量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图表分析回答:
种子形状 圆粒 皱粒
种子数目 153 52
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 ,如果用B、b分别表示控制豌豆种子形状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知, 是隐性性状,153颗圆粒种子的基因型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正确;
B、花的紫色对于白色是显性性状,正确;
C、子一代细胞中有来自双亲的基因,正确;
D、子一代形成子二代过程中需要自花传粉,错误;
故选:D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3)“已知紫花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白花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则紫花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白花的基因组成是aa.
2.【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一对黄色的鹦鹉,产生的后代有蓝色的,这说明蓝色是隐性性状(子代中出现了亲代中没有的生物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只有控制隐性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性状才能表现出来。这个蓝色鹦鹉的这一对隐性基因aa由亲代双方各提供一个,即亲代的基因组成中都含有一个控制蓝色的隐性基因a,而亲代都是黄色的,说明亲代控制毛颜色的基因中还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即亲代鹦鹉的基因组成都是Aa。如图所示:
。A正确。
【分析】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后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由于亲代鹦鹉的羽色都是黄色,而后代鹦鹉的羽色出现了蓝色,这说明亲代与后代之间出现了差异,这种现象叫做变异。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3.【答案】B
【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根据该夫妇正常,所生女儿患病,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儿基因型为aa,该夫妇基因型均为Aa,故A正确。
B.由选项A可知该夫妇基因型均为Aa,这一对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女儿,遗传图解如下图所示:
由遗传图解可知,该夫妇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4,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故B错误。
C.由遗传图解可知,该夫妇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所以再次生育应进行基因筛查,故C正确。
D.近亲从同一祖先那里获得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大,所以近亲婚配会增加生育病患儿的几率,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的类型如下表所示:
。(2)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致病基因的机会就大大增加,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样,他们所生的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往往要比非近亲结婚者高出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4.【答案】C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豌豆的花顶生的基因是a,控制矮茎单基因是d,因此豌豆的花顶生和矮茎是隐性性状,A正确。
B.4号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正确。
C.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该豌豆植物的性状表现为高茎、花腋生,C错误。
D.如图表示豌豆细胞中一对4号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均是杂合体,因此子一代豌豆自交,子二代豌豆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在遗传学上,把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纯种杂交一代所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显性性状,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2)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
5.【答案】D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产生含X精子和Y精子两种,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2对+XY,精子的染色体是22条+X,或22条+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产生1种含X的卵细胞,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2对+XX,卵细胞的染色体是22条+X。综上分析可知,口腔上皮细胞,肌肉细胞,白细胞属于体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是22对+XY,而精子中的染色体是含有X或Y的染色体。某患病男子体内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的细胞是精子。
故答案为:D。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6.【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根据甲组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即黄色果皮为隐性性状,A错误。
B.由A选项可知,黄色果皮为隐性性状,基因型应是dd,B错误。
C.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代,从而控制着后代的性状表现,C正确。
D.南瓜的果实是由南瓜子房发育成的,因此其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与南瓜其他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父母通过生殖细胞把染色体传递给子女的同时,也把基因传递给子女,因此子女会表现出父母的性状。
7.【答案】A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彻底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位于成对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着分开,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成单,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亲代体细胞相同点水平。
小明为白化病(aa)患者,父母肤色正常,所以父母的基因都是Aa。母亲体内的肌细胞、神经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内的基因是成对的即Aa,而该母亲产生的卵细胞含有基因a或A两种,因此有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细胞是卵细胞。
故答案为:A。
【分析】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是由于先天性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现为眼睛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皮肤、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
8.【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有耳垂(由显性基因E控制)和无耳垂(由隐性基因e控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则无耳垂的基因型是ee,有耳垂的基因型是EE或Ee。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9.【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组别Ⅰ:亲代两个都是黑色,子代有黄色,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甲的毛色基因组成是Ee。组别Ⅱ:亲代是黑色、黄色,子代全部是黑色,黄色消失了,可知黄色是隐性性状,所以丁的毛色基因组成为ee。
故答案为:C。
【分析】(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两种性状,子代只有一种性状,那么,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没有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10.【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分析表格:
第一组 : 爬行鸡(甲)×正常鸡(乙), 后代表现 全是 3564只爬行鸡 ,由此推测 爬行鸡(甲) 的基因是 DD , 正常鸡(乙) 的基因是dd;
第二组 : 爬行鸡(丙)×爬行鸡(丁) 后代表现 977只爬行鸡,995只正常鸡 ,比例接近3:1.由此推测, 爬行鸡(丙) 的基因是 Dd,爬行鸡(丁) 的基因是 Dd。
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根据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开,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11.【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父亲健康,基因是AA或Aa,母亲白化病,基因是aa。若父亲的基因是Aa,母亲的基因是aa。其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A.从遗传图解中看出,后代患白化病的几率是50%,A不符合题意;
BD.母亲的基因是aa,一定向后代传递a,所以后代不可能是AA,BD不符合题意;
C.若父亲的基因是AA,母亲的基因是aa。后代的基因是Aa,若父亲的基因是Aa,母亲的基因是aa。从遗传图解中看出,后代可能为白化病(aa)或正常(Aa),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12.【答案】B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可存放40天的耐贮藏河套蜜瓜,贮藏效果明显。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遗传学上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和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叫性状。
2、生物的性状不能直接遗传,遗传的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通过生殖过程传给后代的。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13.【答案】B
【知识点】人类优生优育
【解析】【解答】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所以说,近亲结婚后代不一定会得遗传病,但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大。
故答案为:B
【分析】每个人的染色体上都有可能携带一些致病基因,当这些致病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人体表现出来时,人就会患某种遗传病。亲缘关系越近的人,从亲代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越多,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
14.【答案】C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耳垂性状的遗传中,A对a为显性,决定有耳垂。某夫妇都有耳垂,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中的男孩有耳垂,女孩无耳垂,表明父母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A.从遗传图解看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A不符合题意;
B.某夫妇都有耳垂,生下男孩有耳垂,体现了亲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是一种遗传现象,B不符合题意;
C.男孩有耳垂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而不是一定为Aa,C符合题意;
D.女孩无耳垂的基因型一定为a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特征现象叫生物的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生物的变异。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15.【答案】(1)4 ℃;2组和3组;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C
(2)隐性;aa
(3)通过扦插这种营养繁殖的方法
【知识点】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1)①第1和第2组的变量是温度,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常温处理种子萌发率为0,4 ℃冷藏处理种子萌发率是19%,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4 ℃。
②比较第2组和第3组两组实验结果,第2组和第3组的变量为是否与湿沙混合,不与湿沙混合的萌发率是19%,与湿沙混合的萌发率是42%,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③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那么温度应是常温,保证探究的只是湿沙条件,因此设置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与湿沙混合,常温保存60天。与第1组形成对照。
④第4组探究的只是湿沙条件,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说明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还必须在低温条件下。因此得出的结论是C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2)亲代都是单季花,子代出现连续开花,子代连续开花表现出的为隐性性状,单季花是显性性状。控制花期长短性状的基因是A和a,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因为连续开花是隐性性状,因此连续开花植株的基因组成是aa。(3)若要在短期内,大量获得连续开花月季植株,可采取的具体方法为通过扦插这种营养繁殖的方法。扦插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具有繁殖速度快,能够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等优点。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2、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4、营养生殖是由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常用的方法有扦插、压条及嫁接等。 营养繁殖能使后代保持亲体的优良性状,因此,花卉、果树、茶、甘蔗、竹等人工栽培的植物都采用这种繁殖方式。
16.【答案】(1)非生物
(2)相同;迅速下降
(3)200
(4)不抗盐;隐性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盐渍化土壤含盐量较高,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野生拟南芥无法生活在盐渍化土壤中,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盐)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①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所以,实验中,除使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处理外,温度、空气等条件应适宜且相同。②萌发率指测试种子发芽数占测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由图可知,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升高,拟南芥种子萌发率迅速下降,直至无法萌发。
(3)由题图可知,普通拟南芥在200mmol/L的氯化钠溶液时,萌发率为0。所以,为确保从中筛选出耐盐的变异类型,需选用浓度为200mmol/L的氯化钠溶液。
(4)对于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亲代性状不同时,亲代的性状在后代没有表现出来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在后代表现出来是显性性状;亲代性状相同时,后代中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在后代表现出来是显性性状。所以,研究人员获得了纯种抗盐植株M。为确定抗盐性状的显隐性,需将M与不抗盐植株进行杂交,若获得的子一代幼苗全部表现为不抗盐,由此确定抗盐是隐性性状,不抗盐是显性性状。
【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7.【答案】(1)B
(2)叶绿体
(3)蒸腾
(4)二、四;显;Yy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番茄,能从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主要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因此属于保护组织,如图B。(2)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为图A,其细胞饱满,液泡较大,属于营养组织,番茄果肉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缺少的结构是叶绿体。(3)番茄的“筋络”能运送营养物质和水分,属于输导组织,水分主要通过导管运输,植物的蒸腾作用为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提供了动力。(4)①实验二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实验四亲代有2种性状,而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所以杂交实验中二、四组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
②番茄的果实红色(Y)为显性,黄色(y)为隐性。则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熟YY或Yy,黄果番茄的基因组成是yy;又知:红果番茄和黄果番茄杂交,后代既有红果又有黄果,则亲代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一定是Yy,如图所示:
【分析】(1)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2种性状,而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子代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4)一对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18.【答案】(1)不能;Aa
(2)反射弧
(3)黑暗;受到光照刺激后;未喂食绿光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分析杂交实验一可知,亲代身体的透明鱼与透明鱼杂交,子代全是透明鱼,不能推测身体透明是显隐性,杂交实验二可知,亲代透明鱼与杂斑鱼杂交,而子代有透明鱼和杂斑鱼,不能推测鱼身体透明和杂斑的显隐性,所以由上述杂交实验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金鱼身体的透明与有杂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用A、a表示)。研究人员选择杂交二实验中的子代杂斑鱼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后代出现了透明鱼,金鱼身体透明是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金鱼身体杂斑是显性性状,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所以推测这些杂斑鱼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因此,摄食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在人为条件下,当动物将光与摄食之间建立联系以后,就形成了一种复杂反射,这种复杂摄食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②将两鱼缸在实验开始前置于黑暗环境中,这样让鱼都处于相同的环境之中,并且避免光对鱼类实验的影,实验开始时,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然后喂以饲料,光照时间持续15分钟。
③上述过程持续6天,在此过程中,记录金鱼在受到光照刺激后时就有摄食行为反应的条数,并计算出所占比例,结果如图,从而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图可知,喂前照射红光金鱼建立复杂摄食反射的占比要比喂前照射绿光金鱼建立复杂反射的占比要多,实验结果表明,一段时间后,两种不同波长的光都能使金鱼建立起复杂摄食反射,其中未喂食绿光使金鱼建立复杂摄食反射的时间更短。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19.【答案】(1)相对性状;易裂;Aa
(2)显微镜;少
(3)环境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西瓜的抗裂与易裂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属于相对性状。科研人员将抗裂和易裂西瓜进行杂交,子一代全部为抗裂西瓜,可知,抗裂为显性性状,易裂为隐性性状。若A基因控制显性性状、a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则亲代抗裂西瓜的基因组成为AA,易裂西瓜的基因组成为aa,子一代抗裂个体的基因分别来自双亲,故子一代抗裂西瓜的基因组成为Aa。
(2)用显微镜观察两种西瓜果皮的切片,视野如下图。与抗裂西瓜相比,易裂西瓜的果皮细胞体积大,细胞层数少,该结构特点可能是其易裂的原因之一。
(3)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生物的性状受基因的控制,也受环境控制。所以在种植抗裂西瓜过程中,若在果实成熟后期大量浇水,也容易开裂,这说明生物的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0.【答案】(1)(雌蕊)柱头;受精
(2)相对性状;紫;Aa
(3)环境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豌豆属于自花传粉植物,豌豆花瓣尚未打开时,花蕊就已经成熟,花粉散落在柱头上,完成传粉和受精作用。(2)用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组合和统计结果如表:①豌豆花的紫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根据表中第Ⅰ组的数据可知,亲本的性状紫花×白花,子代只出现了紫花个体,说明白色是隐性性状,紫花是显性性状。
②若用A、a表示控制花色的基因,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组合Ⅲ中子代白花的基因组成是aa,则第Ⅲ组亲代紫花遗传个子代白花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亲代紫花基因型为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3)另有研究发现,光照和温度会影响紫色的深浅,说明生物的性状在受基因控制的同时,生物的性状也受环境影响。
【分析】(1)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理特点称为生的性状。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1.【答案】(1)DNA;蛋白质;成对
(2)47;21号染色体有三条;女
(3)越高;23;X;适龄生育或者产前检查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人类优生优育;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1)染色体的结构如图:
和图1对照可知,图1中的①表示组成染色体的DNA,②表示蛋白质.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成对存在的.(2)“观察如图2的 人体染色体图”,此人的染色体数目是47条,该图反映出的异常之处是21号染色体有三条,图2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大小相同,为XX染色体,所以此人性别 为女(填“男”或“女”)性.(3)“具有如图2染色体组成的个体,表现出先天性智力低下,生长发育障碍,常合并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先天畸形等症状,被称为 唐氏综合征.据调查,唐氏综合征发生率与母亲怀孕年龄相关,一般人群出生时的母亲年龄平均为25.2岁,而唐氏患儿的母亲年龄平均为34.4岁.某医院在 分析高龄孕妇(大于35岁)胎儿异常染色体发生情况时,获得这样的数据:38~40岁组、41~48岁组分别是35~37岁组的2.60倍与5.29 倍”.①“调查发现,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 越高.②当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3条常染色体和1条X性染色体时,“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后,会发育成唐氏患儿”.③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越 高,因此“在降低唐氏患儿出生率方面”,给出的建议是 适龄生育或者产前检查.
故答案为:(1)DNA;蛋白质;成对(2)47;21号染色体有三条;女(3)①越高 ②23;X ③适龄生育或者产前检查
【分 析】(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 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3)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4)图1染色体的组成,其中①是DNA、②是蛋白质,图2是女性染色体图.
22.【答案】(1)②;多;22对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或44条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
(2)男孩(儿子);100%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研究发现Y染色体上的基因SRY决定雄性睾丸发育,SRY基因位于图1中②上,该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此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2)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所示:
在从图中看出,父亲的Y染色体一定传给儿子,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若控制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其控制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一定不会传给女儿,因此其父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几率为100%。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23.【答案】(1)视网膜
(2)隐性
(3)性(X、Y);不是;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小明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与爷爷无关(或小明的爷爷与小明的父亲和小明之间,传递的是Y染色体,而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视觉的形成;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双亲正常,子女中出现患者,一定为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是隐性)。因此小明的父母色觉都正常,而他是红绿色盲患者,红绿色盲是一种隐性遗传病。(3)图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中,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弟弟的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Y染色体来自于父亲,所以弟弟的红绿色盲基因遗传自母亲;小明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与爷爷无关(或小明的爷爷与小明的父亲和小明之间,传递的是Y染色体,而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4.【答案】(1)胚
(2)相对;aa;抑制;有机物
(3)籽粒大小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用某物质浸泡普通水稻的种子,使种子中胚的基因改变。这样的种子,才可能生长发育为突变体M,即具有上述性状的植株。(2)①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如株高的正常和矮化。将M与普通水稻杂交,子一代株高全部正常。遗传图解:子一代自花传粉后,子二代中出现两种类型,其中株高正常2268株,矮化756株。遗传图解:
可见M植株的基因是aa。
②由表可知,M植株明显变矮,但细胞高度无显著变化,据此推测改变后的基因可能抑制细胞分裂,导致水稻植株矮化。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突变体M叶肉细胞的叶绿素含量增加,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使其合成的有机物增加,储存在种子中,使籽粒显著大于普通水稻。(3)据表中信息可见:突变体M中该基因与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子粒大小等性状都有一定的关系,表现出“一因多效”的效应。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25.【答案】(1)受精卵;完全变态
(2)28条;外骨骼
(3)显性;Aa;1∶1
(4)延长家蚕的幼虫期,让幼虫多进食,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家蚕多吐丝,提高蚕丝的产量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家蚕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等四个时期,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2)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因此“家蚕的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8条。家蚕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撑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而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变大,所以会出现蜕皮现象。它蜕去的“皮”实际上是它的外骨骼。(3)“他们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显性性状,白足是隐性性状;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则黄足蚕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白足蚕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白足蚕遗传给子代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子代黄足蚕的基因组成Aa。遗传图解如图1:
从图1看出,子代蚕的基因组成是Aa。若让子代蚕Aa与白足蚕aa杂交,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后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1∶1。(4)家蚕在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幼虫蜕皮时,不食不动称为“眠”。四眠后的家蚕幼虫开始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延长家蚕的幼虫期,让幼虫多进食,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家蚕多吐丝,提高蚕丝的产量。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2)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亲代有此性状,在子代中没有出现的是隐性性状,在子代出现的性状的是显性性状。(5)图中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
26.【答案】(1)DNA;蛋白质;成对
(2)47;21号染色体有三条
(3)越高;23;X;X;XRY 、 XRXr;XRXR或XRXr;适龄生育或者产前检查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人类优生优育;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1)染色体的结构如图:
和图1对照可知,图1中的①表示组成染色体的DNA,②表示蛋白质。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成对存在的。 (2)观察图2人体染色体图可知,此人的染色体数目是47条,该图反映出的异常之处是21号染色体有三条。(3)①题干中人体染色体图所示染色体组成的个体的21号染色体有三条,表现出先天性智力低下,生长发育障碍,常合并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先天畸形等症状,被称为唐氏综合症。由调查数据发现,大于35岁的孕妇所生胎儿异常染色体发生情况是:38~40岁组、41~48岁组分别是35~37岁组的2.60倍与5.29倍,该明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越高。
②发育成该唐氏患儿的受精卵是由一枚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当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3条常染色体和1条X性染色体时,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后,会发育成唐氏患儿。观察图2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大小相同,为XX染色体,据此可判断该唐氏患儿为女性,所以精子中的性染色体为X染色体。
③已知色盲是一种伴随着性别遗传的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r位于X性染色体上。若此夫妇色觉正常,经追踪检测此唐氏患儿色觉也正常,则丈夫的基因组成为XRY ,妻子的基因组成为XRXr。观察图2中的第23号性染色体大小相同,为XX染色体,所以此人性别为女性。这个唐氏患儿的基因组成可能是XRXR或XRXr,该唐氏患儿色觉也正常,遗传图解如下:
④母亲年龄越大,生出唐氏患儿的风险越高,因此在降低唐氏患儿出生率方面,给出的建议是适龄生育或者产前检查。
【分析】(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图1中染色体的组成,其中①是DNA,②是蛋白质;图2是某人一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序图。(2)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3)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父母通过生殖细胞把染色体传递给子女的同时,也把基因传递给子女,因此子女会表现出父母的性状。
27.【答案】(1)遗传
(2)相对性状
(3)III、IV;条纹
(4)Aa;50%(1/2)
(5)转基因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子代与亲代的体表花纹相同,这表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2)斑马鱼体表的条纹状花纹和豹斑状花纹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在遗传学上被称为相对性状。(3)表格中III组亲代杂交组合条纹×豹斑,杂交子代中全部为条纹,则子代中消失了的性状豹斑为隐性性状,条纹为显性性状,且亲代的基因型为纯合体。表格中IV组亲代杂交组合条纹×条纹,杂交子代中出现41尾豹斑,则子代中新出现的性状豹斑是隐性性状,条纹是显性性状,且亲代的基因型为杂合体。(4)表格中III组亲代杂交组合条纹×豹斑,杂交子代中全部为条纹,则子代中消失了的性状豹斑为隐性性状,条纹为显性性状,且亲代的基因型为纯合体AA×aa,子代的条纹都为杂合体Aa.遗传图解如下:
如果将这种条纹斑马鱼(Aa)与豹斑斑马鱼(aa)进行杂交,则后代中豹斑斑马鱼所占的比例为50%,遗传图解如下:
。(5)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优质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可遗传性的改变,这一技术称之为人工转基因技术。人们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发光蛋白基因转入到斑马鱼的体内,让斑马鱼发出特别的亮光,便于观察研究斑马鱼的发育过程。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3)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28.【答案】(1)一半
(2)XY
(3)显性性状;BB
(4)Bb,Bb;25%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1)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人体正常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是23对,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中少一半,成单存在。(2)已知孔雀鱼体内有2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则雄性孔雀鱼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3对+XY。(3)只要雌雄孔雀鱼一方带有“马赛克”性状,后代中总会有一部分,甚至全部为“马赛克”类型,这说明“马赛克”性状属于显性性状。假设用B、b表示是否具有“马赛克”性状的一对基因,则有“马赛克”性状的孔雀鱼的基因组成为BB或Bb。(4)没有“马赛克”性状的孔雀鱼的基因组成为bb,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即雌雄孔雀鱼的基因都含有b基因,又由于雌雄孔雀鱼全带有“马赛克”性状,则必含有B基因,故亲代孔雀鱼的基因组成为Bb.遗传图解:
后代没有马赛克的几率是25%。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29.【答案】(1)相对性状
(2)4;橙色
(3)Aa
(4)白眼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1)在遗传学上,白背飞虱的橙眼和白眼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白背飞虱的橙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2)表格中第四组亲本是白眼,子代出现了橙眼,表明橙眼是隐性性状,白眼是显性性状。(3)“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白眼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橙眼的基因组成是aa。第三组遗传图解如图,
白背飞虱的橙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橙眼是隐性性状,白眼是显性性状。橙眼个体在群体中交配竞争能力显著弱于白眼个体。如果在实验装置中放置等比例的白眼和橙眼白背飞虱,经过多代繁殖后,白眼白背飞虱的比例会提高。
所以第三组亲代白背飞虱的白眼的基因是Aa。(4)
【分析】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
2、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30.【答案】(1)完全变态
(2)性染色体(XX或XY);②
(3)残翅
(4)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果蝇的发育过程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已知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如图1所示,仅由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X或XY)组成,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则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3对+XY;
(3)已知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则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3对+XY(或6+XY);
(4)长翅和残翅果蝇杂交后的性状及数量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子一代都是长翅果蝇,表明残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
(5)果蝇常用来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因为果蝇体积小,繁殖速度快、饲养容易;相对性状明显,便于观察;染色体数目少,便于分析,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31.【答案】(1)胚根;5
(2)相对性状;皱粒;Bb或B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1)上图是豌豆种子发育的过程图解,豌豆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然后是胚轴伸长,发育成根和茎的连接部分,最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
从图中可知,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豌豆的花完成传粉受精后将会形成果实和种子,其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一个胚珠发育成一粒种子,因此,这枚豌豆荚中有5颗种子,说明当初它发育时子房内胚珠数量至少有5个能发育成种子的胚珠。(2)豌豆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两种,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都属于相对性状。一颗圆粒种子萌发成的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后,产生了205颗种子,其中圆粒153粒,皱粒52粒,表明圆粒为显性性状,皱粒为隐性性状。如果用B、b分别表示控制豌豆种子形状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子代皱粒种子的基因组成是bb,亲代圆粒种子的遗传给子代绿色种子的基因一定是b,因此亲代圆粒种子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图解如图: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153颗圆粒种子的基因型是BB或Bb。(3)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已知豌豆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7对,则其精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7条。
【分析】1、 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其中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成的,所以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成的。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
3、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