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5 08:5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时作业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féng)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páo)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C.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wō)土。
D.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虚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人们挖了水渠(q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B.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戮了一个坑。
C.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簿的酬劳。
D.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菏。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创造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将“创造”改成“开辟”。)
B.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方式”改成“方法”。)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度假村的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精心规划。(调换“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的顺序,)
D.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贫困户能否顺利脱贫,关键在于贫困户立脱贫之志,勇于脱贫。(去掉 “能否”或在“立脱贫之志”前加一个“能否”。)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谱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实现梦想而言,今天最重要。今天是你搬来的砖石,虽然不足道, ;今天是你栽下的树苗,虽然不伟岸, ;今天是你写下的片段,虽然不完整, 。请你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
A.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B.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C.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D.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5.下列语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动作)
B.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动作)
C.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心理)
D.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语言)
二、填空题
6.请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子横线上。
(1)战争并没有_____(扰乱 干扰)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
(2)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_____(游荡 转悠)了一整天。
(3)以前那种____(猛烈 剧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4)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_ __(舒服 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
三、语言表达
7.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仿照下面句式续写一句话。
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下的智慧的花朵;

8.语言运用——修改病句。
(1)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仔细观察张保山的漫画《后顾之忧》,谈谈的你感受。
四、综合性学习
10.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综合性学习。
“中国梦·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告诉我们: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社区准备开展“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讲文明·树新风·中国梦】“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请从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写一句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畏艰难·奔梦】写一句励志名言警句,并写出作者的名字。_____________
(3)【读书·劳动·圆梦】圆梦需要付出,请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
五、现代文阅读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让 乔诺
①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②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 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③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④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⑤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由毛棒,还种白桦树。
⑥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⑦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棒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⑧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④-⑧段的内容。
13.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其作用是什么?
14.从选文来看,植树的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5.第⑥段中“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中的“毁灭”和“创造”分别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小题。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棒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16.文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房间的环境?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的什么性格特点?
17.“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18.“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
19.你从“牧羊人”身上看到了什么高贵品质?
(三)材料一: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并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不经风雨,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困难挑战往往是人生的“磨刀石”。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后取得的成绩就越大;挑战越多,克服挑战后练就的本领就越强。边远地区条件艰苦,但脚踏实地、扎根基层,就能积累起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但想方设法发展产业、挨家挨户做好工作,就能带领更多群众过上好日子。不畏难、不服输,磨练真本领、挑起重担子,我们就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材料二: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①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②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节选自《植树的牧羊人》)
材料三: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笼罩着华夏大地。当封城和病痛遭遇春节二字,武汉这座城市在寒风中不免显得有些凄迷。但是很快便有消息传来,国家将用10天时间建成一所能容纳1000名病人的医院,名曰“火神山”医院。
作为一名规划建设领城的工作者,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内心是震惊的。10天,别说是建设好,就算是出个方案总平面、渲染效果图,紧赶慢赶也要花费好几天时间,更别说完成整套施工图,更是一项大工程。何况,适逢春节,大量建筑从业者已经返乡,人力物力如何保障?
面对危机,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有那么一群逆行者,他们不畏艰险,会往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的地方去。5个小时出方案,24小时出设计图,60小时交付全部施工图。700名管理人员,400名工人。数字的背后是让人日以继夜的疲惫与艰辛,更是体现了中国强大的建设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都说,中国人是“基建狂魔”,用神一般的速度,把一座医院拔地而起。作为中国人,我深知,哪有什么基建狂魔,不过是为了心中的那一点爱,暂时舍弃小家,为了拯救更多的同胞,不眠不休争分夺秒罢了。那个前所未有的除夕夜,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建筑业工作者,放弃了期盼已久的年夜饭,逆向而行,只为奔向祖国需要的地方。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则材料的大意。
21.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2.下面句子是材料二中的原句,请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选项(选填“A”或“B”)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A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
B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
23.材料二和三中都体现出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敢于面对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请分别概括怎么体现的,并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A
6.扰乱 转悠 猛烈 舒适
7.示例:牧羊人周围长着成片的白桦林,不,那不是白桦林,那是牧羊人飘洒的晶莹的汗水 
8. 删去“没有”。 “飘扬”改为“飘荡”。
9.示例:我们植树造林时还要注意保护树木,不要让人们产生后顾之忧。
10. (1)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多德  (2)即使短暂  也要放声歌唱
11. 示例:①节俭:节俭持家家业旺。②勤劳:以勤为本本心牢。③善:以善作魂,善始善终。 示例:即使身体已经残疾,思想的火花也决不停止迸发。(张海迪) 示例: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
12.牧羊人五年来坚持种树,让山里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
13.插叙,补充介绍三年来牧羊人坚持种树的顽强与努力。
14.积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
15.“毁灭”指一战二战给人们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树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含蓄地表明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对牧羊人植树深切地赞美之情。
16.餐具、地板、猎枪、炉子 牧羊人生活简陋但井井有条,做事严谨、细致、认真
17.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表现了“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棵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地埋”相照应。
18.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19.勤劳忠厚,低调做人,认真做事,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概括出两点,符合人物性格,语意正确即可)。
20.困难和挑战可以磨练人的真本领;虽然成活率很低,牧羊人仍坚持在荒山种树;面对疫情,建设者不畏艰险,用10天时间建成了能容纳1000人的“火神山”医院。
21.不经历风雨,就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不经受多次考验,就不能锻造成为好钢。人也同样如此,经历磨难后,往往可以更加坚强。
22. B A
23.植树的牧羊人:面对亲人去世,战胜孤独;面对荒山,面对种橡树的成活率只有10%的情况,仍坚持不懈种树,不退缩;逆行的建设者们:面对严重疫情,不顾时间紧任务重,放弃了传统佳节和家人团聚的机会,逆向而行,用10天时间建成了“火神山医院”。启示:人生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考验,如果自己目标坚定,就一定不要因困难而退缩,要勇于战胜困难,争取成功。(回答合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