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古诗词诵读之
虞美人
李煜
部编教材备课·必修上
一、李煜
李煜(937一978),字重光,徐州人,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975),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他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代表作《虞美人》《浪淘沙》等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对词的发展主要有四方面贡献: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②词境优美,感情纯真,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泪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并把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词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兼有刚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二、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习任务:学生自由阅读此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成现代文。
翻译参考:
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
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
写作背景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宋代王铚《默记》云:“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宗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虞美人》诵读与吟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诵读
把握节奏、押韵、情感
学生自己根据《同步解析与测评》上的赏析提示进行诵读
请学生进行个别诵读
2、吟唱
经典:邓丽君《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诗歌赏析
阅读本首词,根据《同步》上的赏析提示,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词中哪一个字可以作为“词眼”,概括整首词的情感?请围绕“词眼”具体分析其包含的情感内容。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在”一“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具体分析。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具体分析它好在哪里。
5、探究:词中说“只是朱颜改”,但真的“只是朱颜改”吗?结合创作背景和词作内容加以探讨。
课堂交流与分享
学生交流分享
师生公共总结
第1题提示:
词眼:愁
“愁”包括: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第2题提示:
“又东风”三字点明李煜归宋后时间又过了一年,也表示此情此景已经多次出现,说明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点明“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加重了词人的愁绪。用季节的变化引出他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自己亡国之痛、思家之愁在花开月圆之中不断深入。
第3题提示: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一“在”一“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无限枨恨之感,蕴含着宇宙永恒不变而人生之短暂无常的哲理,将词人心灵上的忧思难平曲折传出。
第4题提示:
这千古传诵的名句运用比喻、夸张手法,以春水来喻愁绪,形象贴切。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充分体现出愁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第5题提示:
“改”字包含的不仅仅是“朱颜改”,有其非常丰富的内容,可能有:
生活“改”:锦衣玉食的生活变成囚徒的生活
身份“改”: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
境遇“改”: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心境“改”:欢乐到悲愁
……
四、阅读练习
1、下列对诗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荀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
B .“故国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即不能回首,词人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阶下因,他当然不敢回首故国。
C .“雕栏玉砌应犹在”,“应在”是表明了词人对故国生活的深刻思念,更加深了词人的亡国之恨。
D .“只是朱颜改”,“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 象征。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 表现了作者厌烦春花秋月无尽无休、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第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同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第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因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滋味。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下列诗句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飞云冉冉蘅皋暮,影笔新题断肠句。着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清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B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顔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C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门《秋浦歌》)
D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情境默写
1)李煜《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句子是“ , ”。
2)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 , ”。
3)李煜《虞美人》中用“ , ”这一诘句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的绝望。
4)“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的《虞美人》“ , ”两句就用了这两个意象。
5)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表达了与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相似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