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
(1)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讨论:
(2)实验中为什么要把肉块放入金属笼内?
(3)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对此,你会作出怎样的推测
(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细胞代谢:
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统称。
酶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探究: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高温或铁离子或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都可分解成水和氧气。
1.根据原理,你认为该实验至少需要几组试管
2.该实验以什么现象作为实验观察的指标
3.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试管编号 1 2 3 4
第一步
第二步
观 察
现 象
实验步骤
每支试管各加入2mL3%的H2O2溶液
2滴FeCl3溶液
2滴肝脏研磨液
观察比较气泡的多少,并记录
较少
很多
90OC热水浴
无气泡
较少
试管编号 1 2 3 4
第三步 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在液面上
现象
原因
结论
无变化
火头变亮
火头变亮
复燃
未产生氧气
产生氧气较少
产生氧气较少
产生氧气较多
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更显著
想一想
1、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猪肝?
2、为什么要将猪肝制成研磨液?
3、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能否共用一个吸管?为什么?
4、氧气的多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观察?
2.该实验中的变量有哪些
3.自变量是什么
4.因变量是什么
5.无关变量是什么
1.该实验中为何要设置1号试管
阅读课本79页,思考下列问题
说一说:
汽车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穿过一座山?
谈一谈:
你对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认识。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条件 活化能(kj/mol)
没有催化剂催化 75
用胶态铂催化 54
用过氧化氢酶催化 29
右表:20℃测得的过氧化氢分解的活化能
得出结论: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活化能的作用更为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二、酶的本质
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
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整个细胞在起作用
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发挥作用。
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作用,就像在或酵母细胞中一样。
酶是蛋白质
试一试: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给酶下一个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小结
一、细胞代谢
二、酶的本质:
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统称。
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
A.氨基酸 B.核苷酸
C. 氨基酸或核苷酸 D.甘油和脂肪酸
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很可能是 ( )
A.肽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淀粉酶
胰蛋白酶在水解过程中,通常能得到多肽,最后能得到氨基酸,这说明 ( )
A.胰蛋白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B.胰蛋白酶是生物催化剂
C.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胰蛋白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
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 )
A.降低了底物分子的活化能 B.增加了反应物的活化能
C.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提高了反应物之间的活化能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证明酶是蛋白质的实验:
实验材料:5%的NaOH溶液、3%的CuSO4溶液、鸡蛋、水、唾液、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镊子、脱脂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1、大多数酶在水解过程中,通常能得到多肽,最后能得到氨基酸,这说明( )
A.大多数酶石油或细胞产生的
B.大多数酶是生物催化剂
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大多数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
2、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氨基酸 B.核苷酸
C.核糖核苷酸 D.A或C
C
D
?当皮肤上出现小伤口时,用双氧水消毒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吗?
当皮肤上出现小伤口时,常用双氧水消毒,消毒时常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这是因为人体细胞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将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这气泡就是氧气。
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
自变量:
因变量:
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对照组:
实验组:
人为改变的变量。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
白化病
苯丙酮尿症
呈现症状
1、酶是怎样被发现的?
2、什么是细胞代谢?
3、酶在细胞代谢中有什么作用?
4、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