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09 09:2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一课时 气候的地区差异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标原文 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2、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课标解读 1、本节课是“世界的气候”的第一课时,是为第二课时“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学重点和难点打基础。 2、在“气候的地区差异”中,联系已经学习过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的知识,从现象出发,概括出世界上各地有冷热、干湿不同的组合,定性说明有多种气候类型,为下节课教学重难点做铺垫。 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定量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 4、气候在存在差异的同时,某些地区的气候又具有相似性,即世界气候可分成不用的气候类型,从而引出第二课时“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5、本节课贯穿的主线为:看现象,找不同,说差异,学方法,析特征。
教材分析 “世界的气候”既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又是重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会影响到对七年级下册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八年级中国地理的学习。因为我们学习区域地理就是为了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而气候是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最重要的自然要素,也是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就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好了基础,为区域地理学习中的难点铺平了道路。 1、叙述式课文:前两节有关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是本节知识的准备和基础,本节知识是前两节知识的归纳。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节课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理解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根据各地气候的差异,人们将气候划分为不同类型。 2、活动式课文:活动介绍了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个练习题。要求学生学完一般方法后,能把这种学习方法应用到其他实例中。培养学生学会读图分析的方法。
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教的是八年级地理,对于七年级学生情况的了解是从该班地理教师了解的,该班刚刚上完降水,平时学生上课只有部分学生较积极,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课堂表现及时引导。问题提问应简单化,由浅入深。 但是,现在学生见多识广,很多同学去过世界各地旅行,对世界气候地区差异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前面两节内容“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气候的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体会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享教师照片、景观图,有直观认识,体会气候的地区差异。 2、通过阅读不同地区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学会描述气候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地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意识。 2、通过欣赏景观图和阅读资料,体会自然的创造力,认识到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应尊重自然、感恩自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 重点: 1、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特征。 2、认识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大。
解决措施: 看现象,找不同,说差异,学方法,析特征。
教学难点 难点: 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
解决措施: 1、通过景观图直观看到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不一样,从而归纳气候不相同。 2、复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 3、从感性认识出发,描述不同气候的特点,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体会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学案、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导入新课 1、PPT出示教师四组照片:(中国) 冬季的白城,冬季的贵阳(气温) 内蒙古腾格里沙漠的夏季, 贵阳花溪湿地公园的夏季(降水) 2、PPT出示三个地区景观:(世界)热带雨林景观、温带季风景观、寒带景观图。 学生观察景观图,思考、并说出景观差异大。 贴近生活,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观察图片景观感性认识。
承转 中国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会更大。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候的地区差异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气温的地区差异 PPT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顾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度逐渐递减, 北半球,夏季,同纬度大陆比海洋气温高,冬季相反。 (3)在山地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活动一:描述气温变化特点 (1)PPT出示A、B、C三个地区“气温曲线图”: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气温曲线图,描述A、B、C的气温变化特点,完成学案活动一的内容。 (2)小结:气温曲线图分析一地冷热状况;由图可知:A、B、C三个地区气温差异大。 共同回顾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先单独完成,将气温变化特点写在学案上。(2)三名同学写在黑板上。(3)三名同学到讲台指图讲是如何得到气温变化特点的。(4)其他同学订正补充。 温故知新,为本节课分析气候特点埋下伏笔。
承转 气温的差异都这么大,那降水呢?
环节二: 降水的地区差异 1、PPT出示“世界降水分布图”,回顾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活动二:描述降水变化特点 PPT出示A1、B1、C1三个地区“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阅读以下降水量柱状图,描述降水变化特点,完成学案活动二的内容。 小结: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地的干湿状况;由图可知:A1、B1、C1三个地区降水差异大。 1、共同回顾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2、(1)结合降水量柱状图,先单独完成,将降水变化特点写在导学案上。(2)三名同学写在黑板上。(3)三名同学到讲台指图讲是如何得到降水变化特点的。(4)其他同学订正补充。 温故知新,为本节课分析气候特点埋下伏笔。
承转 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当气温和降水组合后,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点呢?
环节三: 气候的地区差异 活动三:描述气候特点 PPT出示A+A1、B+B1、C+C1组合图(热带雨林气候、教材63页图3.26B地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请同学们阅读三幅组合图,描述三种组合的气候特点,完成学案活动三第一题。 PPT出示甲地气候直方图(教材63页图3.25地中海气候),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讨论甲地的气候特点,完成学案活动三第三题。 PPT出示甲、乙、A+A1、B+B1、C+C1五地的气候直方图,和五地的气候特点:请同学们描述以下各地的气候特点,并将相对应的气候特点与图连接起来,完成学案活动三第四个问题。 PPT再次出示热带雨林景观图、温带季风景观图、寒带景观图:请同学们在景观图下边写出对应的A+A1、B+B1、C+C1组合,完成学案活动三第五题。体会气候地区差异大,景观差异大。 课外延伸:课下查阅白城市、贵阳市的气候资料,描述两地的气候特征。 1、(1)先单独完成,写在学案上。(2)三名同学写在黑板上。(3)其他同学订正或补充。 2、(1)先单独完成学案。(2)请学生到讲台描述。(3)其他同学订正或补充。 3、(1)先单独完成学案。(2)请学生到讲台描述。(3)其他同学订正或补充。 4、(1)先单独在学案完成。(2)对照教师出示的PPT订正。 5、师生共同完成。 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图,掌握分析气候特点的方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了解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并知道了气候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学会了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点。那世界这么大,气候类型这么多,它们都分布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温曲线图 (冷热) 降水量柱状图(干湿) 气温特点 降水特点 气候特点 景观 A全年高温(炎热) + A1全年多雨 = 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 B1 夏季多雨, 冬季少雨 =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北半球) C全年寒冷(严寒) + C1全年少雨(干燥) = 全年寒冷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