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5.1.1质量守恒定律-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分层作业(人教版)
一、单选题
1.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质量/g
23
7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待测
45
27
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反应中X和水的质量比为23:27
C.表中待测的值为22 D.X中不含氧元素
2.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氧元素 B.氧气 C.水 D.氯酸钾
3.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化学的学习,你觉得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A.通过化学反应使水直接变成汽油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
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A.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 B.分子的运动速度改变
C.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团一定发生改变
6.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A.一定是(a+b)g B.一定不足(a+b)g
C.大于(a+b)g D.小于等于(a+b)g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该物质是由和组成的 D.该物质一定不含氧元素
9.在反应A+B→C+D中,若15gA与10gB完全反应没有剩余,则生成的C和D的质量总和为
A.15g B.10g C.25 g D.5g
10.用足量的氢气还原8gCuO,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为
A.8g B.大于8g C.小于8g D.小于等于8g
11.10 g甲与足量的乙反应,生成8g丙和15g丁,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
A.13g B.23g C.18g D.25g
二、填空题
12.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________,等于反应后_________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13.质量守恒定律微观分析
(1)从原子、分子观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
从原子、分子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_______,_____重新组合转变成_______的过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和______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化学反应的五个不变: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__不变
②元素的________不变
③原子的种类不变
④原子的数目不变
⑤原子的质量不变
(3)化学反应的两个一定改变:
①宏观:物质的_______一定改变
②微观:________的种类一定改变
(4)化学反应中可能的改变:_______可能改变。
14.(1)某同学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___偏转(填“左”或“右”)。该反应____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15.6g的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 g ,则有___g 的氧气参加反应。
16.将25g氯酸钾和1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残余固体质量为16.4g,则产生氧气____g。
17.无数实验证明,_______的各物质的____等于_____的各物质的______,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从分子、原子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_____分解成__,_____重新组合的过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____、____、___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三、简答题
18.制氧气时,反应前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然后一起称重,质量为16.6g ,充分加热后再次称重,总质量为16g,求生成氧气多少克?
19.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了,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四、实验题
20.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实验
(1)红磷燃烧实验
结论:红磷燃烧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实验小结:
①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__________要良好。
②玻璃管下端与红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红磷。
③气球的作用:如不安装气球,则橡皮塞会被膨胀的气体冲起或导致锥形瓶炸裂。
④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__________。
(2)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①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________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将烧杯放回托盘后,天平保持平衡。
②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试题分析:从图示的信息看: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增加,说明是生成物,且分别生成的质量是44克和27克,X的质量减少说明X是反应物,且X有23克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氧气必须是反应物,且有44g+27g-23g=48克参与反应,因此待测是70g-48g=22克;反应中的X、水的质量比为23︰27;该反应中有氧气参加,说明一定是属于氧化反应;根据元素的质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X中含有氧元素。故选D.
考点:元素的质量的计算和质量守恒定律
2.A
【详解】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要制氧气原料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
B、制氧气可能用物理方法,也可能用化学方法,如用化学方法的话,原料中不一定含氧气,故B错误;
C、水中含有氧元素,可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是水,故C错误;
D、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能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是氯酸钾,故D错误。
故选:A。
3.A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中不含碳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水直接变成汽油,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我国已经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D
【详解】
A、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分子的运动速率改变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发生了破裂,原子发生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A、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B、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即有新分子生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团不一定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D。
6.D
【详解】
试题分析: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时,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恰好反应时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等于(a+b)g,不恰好反应时某种物质有剩余时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应该小于(a+b)g,所以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不大于(a+b)g.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7.A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N的质量增加了26g-1g=25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5g;同理可以确定P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12g=20g;Q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M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M的质量为25g-20g=5g,故X的数值为18g-5g=13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和P,生成物是N,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参加反应的M的质量为25g-20g=5g,故X的数值为18g-5g=13g,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25g:20g=5:4,故选项说法正确。
D、Q的质量不变,Q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B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有两种,其中氧气只含有氧元素,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也可能来自某物质,不能确定;但氧气中无碳、氢元素,即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准确结论是:该物质中一定含C、H,可能含有O。
【详解】
A、该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正确;
C、该物质燃烧生成 CO2 和 H2O ,不是含有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D、该物质可能含氧元素,错误。
故选B。
9.C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为15g+10g=25g;
故选:C。
10.C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不会变化,所以生成铜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相同,故铜的质量一定小于8g。
故选:C。
11.A
【详解】
10g甲与足量的乙反应,生成8g丙和15g丁,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丙和丁的质量之和,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8g+15g-10g=13g。
故选:A。
12.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详解】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故填:各物质质量的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13.
(1) 原子 原子 分子 种类 数目 质量
(2) 总质量 种类
(3) 种类 分子
(4)分子总数或元素的化合价
【分析】
(1)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转变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故填:原子;原子;分子;种类;数目;质量。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的五个不变为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的种类不变③原子的种类不变④原子的数目不变⑤原子的质量不变,故填:总质量;种类。
(3)
化学反应的两个一定改变:①从宏观角度分析: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例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故填:种类;分子。
(4)
化学反应中可能的改变:分子总数或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例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分子的总数不变 ,氢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子的总数发生改变,但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填:分子总数或元素的化合价。
14.右 遵守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了 ①②⑤
【详解】
试题分析:(1)由于装置不是密封装置,生成的气体进入大气中没有在测量的范围内。
(2)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原子的种类(元素种类)、原子数目是不发生变化的。分子种类和物质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分子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15.16
【详解】
6g的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2 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22g-6g=16g,故填:16
16.9.6
【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固体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则将25g氯酸钾和1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残余固体质量为16.4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25g + 1g - 16.4g = 9.6g,故填:9.6g。
17.参加反应 质量总和 反应生成 质量总和 分子 原子 原子 种类 数目 质量
【详解】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分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的过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故填:参加反应;质量总和;反应生成;质量总和;分子;原子;原子;种类;数目;质量。
18.0.6g
【详解】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水,反应后氧气逸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质量=16.6g-16g=0.6g。
19.不对,这个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如果该反应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让氧气扩散,则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详解】
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该说法错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之所以减少了,是因为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了。
20.
(1) 气密性 炸裂
(2)红色
【分析】
(1)
①红磷燃烧有气体参加反应,所以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故填:气密性。
④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使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填:炸裂。
(2)
①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故填:红色。答案第1页,共2页